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除了沙特國王,其他52位北大名譽博士是什麼來頭?

名譽博士說到底重點在“名譽”,

而不是“博士”。

剛剛從中國離開的82歲沙特國王薩勒曼除了650億美元的大單, 還獲得了一個北大名譽博士頭銜, 讓人對名譽博士充滿好奇。 國是直通車從北京大學瞭解到, 沙特國王是北大建校119年以來, 第53位名譽博士。

國是直通車 儲倩 製圖

為什麼要有名譽博士?

按照百度百科, 中國授予名譽博士的條件是:國內外卓越的學者、科學家或著名的政治家、社會活動家, 在學術、經濟、教育、科學、文化和衛生等領域, 以及為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事業中有突出的貢獻。 經學位元授予單位提名,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 明白了吧?名譽博士雖然只是名譽, 不用經過考試、寫論文、答辯, 但人家本身就是各方面的大牛、精英。

其實, 名譽博士並不是中國特色, 它也算是舶來品。 不僅中國大學給, 許多西方大學也給。 給的對象也差不多,

身份貴重、影響巨大、對學校有貢獻。

中國自1983年開始授予名譽博士學位起, 已經授予超過300名外籍人士名譽博士學位。 北京大學大概是授予名譽博士最多的中國高校。

哪些人能獲得名譽博士學位?

第一類:政治家

198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阿馬杜·馬赫塔爾·姆博獲得北京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是改革開放後中國授予的第一個名譽博士。

此後北大授予名譽博士的政治家還有南非非國大主席曼德拉、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哈薩克共和國總統納紮爾巴耶夫、泰國公主詩琳通、阿根廷總統卡洛斯, 其他還有羅馬尼亞、埃及、吉爾吉斯斯坦、奈及利亞、秘魯、巴西總統, 義大利總理都獲得過北大名譽博士學位。

總得說來,

給予這些來訪的政要名譽博士學位, 既是對兩國關係的重視, 也是對政要們個人的褒獎, 通常他們都和中國關係不錯, 或者對中國有著特殊感情。 比如泰國公主當年詩琳通在北大學習中文, 北大專門給她派老師, 公主對北大感情深厚, 每次來華訪問都要去北大。

第二類:知名學者

除了政治家, 知名學者也比較容易獲得名譽博士學位。 比如李政道就於1984年獲得了北大名譽博士學位。

同年, 楊振寧獲得了復旦大學授予的名譽博士學位。 這兩位60年前一同獲諾貝爾獎、之後由於種種原因分道揚鑣的大學者, 獲得祖國高校授予的名譽博士亦是同一年。 1986年, 南京大學授予了另一位與楊、李同時代的女物理學家吳健雄榮譽博士。

正是由於吳健雄的實驗, 證實了楊李二人的理論, 才讓二人得到了諾貝爾獎。

獲得過北大名譽博士的知名學者還有數學家斯坦因、經濟學家喬治•舒爾茨、詹姆斯•莫里斯, 物理學家齊吉基、朱棣文等等。

近年來, 隨著中國對外教育、學術交流的增加, 越來越多的知名學者來中國講學, 獲得榮譽博士的這一類學者也越來越多。

另一類比較多獲得名譽博士學位的是知名大學校長。 劍橋、牛津、哈佛、耶魯、斯坦福、康奈爾等名校的校長都曾被授予北大名譽博士。

新世紀之後, 我國授予大學校長的名譽博士明顯增多。 這與中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學科的步伐加快有關, 也與中國越來越重視教育、教育投資越來越多有關。

有意思的是, 大學校長互相到對方大學去拿個名譽博士學位, 也似乎是禮尚往來的一個注解。 比如, 兩任早稻田大學校長(日本那邊叫總長)奧島孝康、鐮田薰都是北大名譽博士, 與之相對應, 前任北大校長陳佳洱、許智宏也都是早稻田大學的名譽博士。

第三類:企業家

另一類比較容易獲得名譽博士的是企業家, 當然得是大企業家。 比如, 長江實業董事長李嘉誠、臺灣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梁、印尼金光集團董事長黃志源、日本住友化學工業株式會社會長米倉弘昌。

北大的企業家名譽博士給的還是比較謹慎的, 從目前看企業家占名譽博士總數的百分之十左右。 當然, 那些名字常在媒體上出現的香港知名愛國企業家包玉剛、曾憲梓、邵逸夫、霍英東、蒙民偉、李兆基、田家炳等等都在內地知名大學獲得過名譽博士。 捐資助學是這些企業家最大的慈善方向,尤其在改革開放之初他們的投入對中國教育發展居功至偉。

名譽博士說到底重點在“名譽”,而不是“博士”。

編輯:肖欣

捐資助學是這些企業家最大的慈善方向,尤其在改革開放之初他們的投入對中國教育發展居功至偉。

名譽博士說到底重點在“名譽”,而不是“博士”。

編輯:肖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