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交叉點|“伊斯蘭國”窮途末路 各方勢力“下山摘桃”

核心提示:伊拉克收復摩蘇爾, IS最高首領巴格達迪生死不明, 敗局已定的“伊斯蘭國”將如何在大本營拉卡做困獸之鬥?各方勢力, 誰將敲響“伊斯蘭國”的最後的喪鐘?

隨著伊拉克摩蘇爾被收復、敘利亞拉卡等地戰事的日益推進, 留給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時間不多了。 在一次俄羅斯空襲中, “伊斯蘭國”多名重要頭目被炸死, 其中可能包括最高首領巴格達迪。
摩蘇爾市的努裡清真寺, 有著800餘年的歷史。 3年前, “伊斯蘭國”在此處宣佈“建國”, 如今卻被其親手炸毀。

窮途末路的“伊斯蘭國”即將上演“末日聖戰”的瘋狂, 另一方面, 各方勢力都想從敘利亞亂局中“分一杯羹”, 究竟誰能在戰後利益分配中占得先機?
“世界最危險的恐怖分子” 究竟是生是死?
作為“世界最危險的恐怖分子”“全球頭號通緝犯”, 巴格達迪是美國及其領導的“打擊伊斯蘭國聯盟”的頭號目標, 他多次“被死亡”但從未得到證實。


美國官方長期以來把巴格達迪看作打擊“伊斯蘭國”行動的頭號目標, 為抓捕巴格達迪, 美國懸賞2500萬美元尋找他的下落。
然而這名生於伊拉克, 據稱獲得過伊斯蘭學博士學位的恐怖分子行事神秘。 自2014年“伊斯蘭國”“建國”後, 最高領袖巴格達迪一直故布疑雲,

保持神秘。 他極少公開露面, 只是發佈過幾段錄音和視頻。
俄羅斯國防部稱, “伊斯蘭國”頭目巴格達迪極有可能已經在俄軍的空襲中身亡。
俄羅斯輿論對巴格達迪可能被俄軍炸死的消息興奮不已, 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稱, 炸死巴格達迪等於摧毀了IS的一面旗幟, 將重創該組織的士氣。
“伊斯蘭國”指揮系統 為何難以摧毀?
假如巴格達迪已經身亡, 那麼被摧毀的也只是“一面旗幟”, 不等於摧毀了“伊斯蘭國”的指揮系統。
“伊斯蘭國”的組織結構不同於正規勢力, 它並非是垂直領導體系, 而是網狀結構, 最高領袖很大程度上是精神象徵, 而不是軍隊的直接指揮官。
伊斯蘭國的指揮系統是各個戰區自己自我指揮,
其骨幹力量是中層戰地指揮官。
“伊斯蘭國”的指揮系統呈扁平化、網狀化結構, 實際上聯軍開始對拉卡形成合圍的時候, 這些中層指揮官就已經從拉卡地區撤出來了, 向代爾祖爾地區開始逃竄。

困獸猶鬥 “伊斯蘭國”如何夾縫求存?
俗話說,

百足之蟲, 死而不僵。 經歷了接連敗退的“伊斯蘭國”, 如今正在大本營拉卡做最後的困獸之鬥。
極端組織脅迫平民參加戰鬥, 利用地形和防禦工事負隅頑抗, 固然是造成推進困難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 各方勢力在剿滅“伊斯蘭國”的過程中, 都有自己的“算盤”。 在各自的利益訴求和戰後安排明朗之前, 單憑任何一方, 只怕也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伊斯蘭國”從宣佈成立算起, 天上受到大國的輪番轟炸, 地上又被各種武裝勢力圍剿, 之所以能夠久剿不滅, 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各方矛盾, 在夾縫中求生存。
而越是到了消滅“伊斯蘭國”的最後時刻, 各方的矛盾衝突也相繼浮出水面。

庫爾德人想著的是有自己的地盤,土耳其人卻不願意看到庫爾德人為圍剿IS過程中做大;敘利亞政府軍想著的是打擊反對派武裝,美國卻不願意看到巴沙爾政權再擴大優勢。
圍繞拉卡展開的鬥爭,浮出水面的僅僅是“冰山一角”,水下各方勢力暗流湧動,其意義遠遠超越了打擊“伊斯蘭國”本身,而是大國博弈的焦點。

“伊斯蘭國”被消滅後 誰能左右敘利亞局勢?
戰後領土邊界尚未清晰,利益分配安排尚不明朗,匆匆消滅“伊斯蘭國”未必是好事。
土地在“伊斯蘭國”手裡的時候,各方武裝力量雖說不上同仇敵愾,但至少是名義上的友軍。
一旦“伊斯蘭國”滅了,而領土歸屬問題不解決,友軍就變成了敵軍,談判說不清的邊界線問題,最後還得靠子彈打出來。
領土歸屬問題不僅僅是國家利益之爭,還牽扯複雜的歷史、民族、教派因素。

巴沙爾·阿薩德

現在仍然由“伊斯蘭國”控制的地區,是遜尼派阿拉伯人的傳統領地,要是由伊拉克南部的什葉派的兵,或者阿富汗中部的哈紮拉什葉派的兵佔領,只怕老百姓也不會同意。
打擊“伊斯蘭國”是敘利亞鬥爭的由頭,卻不是鬥爭的全部。眾所周知,西方國家反對巴沙爾政權,導致了敘利亞內戰的發生,為“伊斯蘭國”的壯大提供了機會。如今中東亂局,也不會因為“伊斯蘭國”被消滅而結束。
在國際上,中東局勢不由當地人決定 仍取決於背後大國博弈。
在表面上維護敘利亞統一的前提下,將呈“三國鼎立”之勢,即一個國家框架下的三個實體:一個是巴沙爾政權,再一個就是庫爾德武裝,還有西方支持的遜尼派的反對派,他們三家最後共同決定敘利亞未來的政治解決的進程。

庫爾德人想著的是有自己的地盤,土耳其人卻不願意看到庫爾德人為圍剿IS過程中做大;敘利亞政府軍想著的是打擊反對派武裝,美國卻不願意看到巴沙爾政權再擴大優勢。
圍繞拉卡展開的鬥爭,浮出水面的僅僅是“冰山一角”,水下各方勢力暗流湧動,其意義遠遠超越了打擊“伊斯蘭國”本身,而是大國博弈的焦點。

“伊斯蘭國”被消滅後 誰能左右敘利亞局勢?
戰後領土邊界尚未清晰,利益分配安排尚不明朗,匆匆消滅“伊斯蘭國”未必是好事。
土地在“伊斯蘭國”手裡的時候,各方武裝力量雖說不上同仇敵愾,但至少是名義上的友軍。
一旦“伊斯蘭國”滅了,而領土歸屬問題不解決,友軍就變成了敵軍,談判說不清的邊界線問題,最後還得靠子彈打出來。
領土歸屬問題不僅僅是國家利益之爭,還牽扯複雜的歷史、民族、教派因素。

巴沙爾·阿薩德

現在仍然由“伊斯蘭國”控制的地區,是遜尼派阿拉伯人的傳統領地,要是由伊拉克南部的什葉派的兵,或者阿富汗中部的哈紮拉什葉派的兵佔領,只怕老百姓也不會同意。
打擊“伊斯蘭國”是敘利亞鬥爭的由頭,卻不是鬥爭的全部。眾所周知,西方國家反對巴沙爾政權,導致了敘利亞內戰的發生,為“伊斯蘭國”的壯大提供了機會。如今中東亂局,也不會因為“伊斯蘭國”被消滅而結束。
在國際上,中東局勢不由當地人決定 仍取決於背後大國博弈。
在表面上維護敘利亞統一的前提下,將呈“三國鼎立”之勢,即一個國家框架下的三個實體:一個是巴沙爾政權,再一個就是庫爾德武裝,還有西方支持的遜尼派的反對派,他們三家最後共同決定敘利亞未來的政治解決的進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