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1省份高考錄取本科批次合併,倒逼三本院校向應用型轉變

如何報志願, 讓今年的河南高考考生周釗說, 社會對三本高校的畢業生有偏見, 認為三本高校的學生是“花錢買文憑”, 有些單位招聘時會不招三本畢業生。

一些三本高校為此不惜重金, 意圖突破其和二本高校之間的那條分數線, 和二本高校爭搶生源。 比如一些三本高校會對二本線以上的考生進行現金獎勵, 或以“任意選專業”或“可以進入實驗班”等名義招來高分考生。

人為的分批劃線最讓周釗這樣的考生煎熬。 大多數這些剛過二本線的考生注重學校名氣, 會選擇二本高校的薄弱專業而放棄三本高校的好專業,

但一部分學生進入大學後, 卻會為就讀自己不喜歡的專業而痛苦。

鼓勵高校特色辦學

二本、三本合併錄取並不是改革的終點, 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 創造條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錄取批次。 今年除了上海、浙江兩個高考改革試點外, 山東省首次將本科三個批次合併為本科普通批錄取。

“這樣的錄取方式給予了考生更多自由選擇的空間, 尤其是讓原本達不到一本線的學生有了上重點大學的機會。 ”山東大學招辦主任柳麗華說。

為什麼是山東第一個“吃螃蟹”?山東省考生歷年高考成績較高、生源品質較好是原因之一。

“但山東高分考生大部分報考了北京、上海、江蘇等地的省外高校,

留在省內上大學的相對不多。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將全部本科高校合併錄取後, 考生出於謹慎報考的心理, 或許會側重報考招生人數較多的省內高校。

這也從側面反映出, 錄取批次合併給考生報志願帶來了新挑戰。 教育部陽光高考資訊平臺一篇文章介紹, 二批三批合併後, 三本線消失, 由於院校增加, 二本線分數下降, 對於往年通過二本線來判斷自身定位和院校定位的考生可能會受到一些影響。

“分數的背後是排名, 我們宣導用排名進行報考。 我們把考生的成績, 歷年院校錄取的分數, 轉化為排名, 把考生排名和高校歷年錄取排名進行對比, 如果連續三年均能夠被錄取,

今年被錄取的概率也會非常大。 ”報志願APP高途志願的負責人李建輝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此外, 原來二本線上的那些考生群體, 一旦二本志願填報失誤, 還有三本院校“托底”的機會。 現在合併為一個錄取批次, 沒有了三本院校托底, 對志願填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北京聯合大學招生就業處副處長鮑桂蓮就建議考生依照“沖、穩、保”的原則, 注意拉開填報院校的錄取分數檔次, 形成合理的志願院校順序梯度。

上海市教育考試院研究員李立峰也表示, 保守填報應成為主流, “要將保底志願的分數預期放在更低的位置”。

本科全部批次合併還不是錄取制度改革的終點。 李立峰表示, 未來的改革方向是高校錄取將全面取消批次,

考生按專業進行報考, 高校按照專業大類進行招生。

未來高考將實行專業志願優先, 考生先填報專業志願, 每個專業志願後再填報院校志願, 這將引導學生根據自己興趣選擇合適的專業和學校, 而不是單純地跟著學校名氣, 跟著分數選大學。

“目前已經有省份實行專業志願優先, 這樣將保障一所高校整體水準可能一般, 但其特色、優勢專業能夠錄取到高分考生, 從而鼓勵高校特色辦學。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研究員李志巨集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三本院校轉型“錯位競爭”

二本、三本批次合併, 並非僅是高考錄取方式的變化,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張亞群認為, 實際上, 它與招生理念、考生及高校的雙向選擇、招生管理乃至辦學品質密切相關。

“合併錄取總體上有利於以往的三本高校, 現在一些位於東部沿海發達城市的三本高校辦得很好, 部分專業的錄取分數線甚至已經超過了二本線, 合併錄取後, 將更有利於這些高校招到高分考生。 ”儲朝暉說。

“但對於那些地處不發達地區, 或辦學沒有特色的三本高校, 合併錄取後, 招生壓力將更大。 ”儲朝暉認為。

因此, 這將給原來的三本高校的辦學方向提出明確指向, 三本高校能否辦出特色, 能否培養出大批量適合一定區域、一定行業需要的人才, 是影響其招生的一個決定性因素。

部分本科高校向應用型院校轉型, 從而與綜合性、研究型高校形成“錯位競爭”, 本就是高校改革的題中之義,但目前進展並不顯著,專家認為,這恰恰與本科分批次錄取存在一定關聯。

海南政法學院副教授聶永成對91所新建本科院校實證調查發現,大部分院校定位為應用型高校,但事實上定位與學術型大學趨同,且普遍存在發展目標虛高、辦學規模趨大、專業設置求全等問題。這些新建本科院校大多為二本、三本批次高校。

聶永成認為,教育資源的配置直接與高校分層、分類評價制度掛鉤,一本批次的學術型大學能夠享受充裕的配套建設經費,以及其他各種配套政策傾斜等。

在這一政策導向的直接影響下,二本、三本批次高校只有努力向享受資源配置紅利的學術型大學模仿和學習,才能夠享受與學術型大學一樣的待遇。

張亞群認為,為了保障和擴大應用技術類高校的招生選擇路徑,新高考改革,除了實行本科與專科(高職)分類考試之外,取消本科錄取批次限制也是重要的改革舉措。

隨著本科批次的全部合併,競爭壓力最終將傳導至一本批次高校的薄弱專業。一所一本批次的醫藥類大學招生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校的一些非醫藥類專業在高考錄取時社會認可度並不高,導致調劑率很高,“幸虧有一本線的政策保護,才使得即使是調劑過來的考生品質也都很好”。

“如果以後沒有了錄取分數線這個政策保障,一些社會認可度不高的專業可能會面臨生源品質下降或生源不足的問題。”她說。

本就是高校改革的題中之義,但目前進展並不顯著,專家認為,這恰恰與本科分批次錄取存在一定關聯。

海南政法學院副教授聶永成對91所新建本科院校實證調查發現,大部分院校定位為應用型高校,但事實上定位與學術型大學趨同,且普遍存在發展目標虛高、辦學規模趨大、專業設置求全等問題。這些新建本科院校大多為二本、三本批次高校。

聶永成認為,教育資源的配置直接與高校分層、分類評價制度掛鉤,一本批次的學術型大學能夠享受充裕的配套建設經費,以及其他各種配套政策傾斜等。

在這一政策導向的直接影響下,二本、三本批次高校只有努力向享受資源配置紅利的學術型大學模仿和學習,才能夠享受與學術型大學一樣的待遇。

張亞群認為,為了保障和擴大應用技術類高校的招生選擇路徑,新高考改革,除了實行本科與專科(高職)分類考試之外,取消本科錄取批次限制也是重要的改革舉措。

隨著本科批次的全部合併,競爭壓力最終將傳導至一本批次高校的薄弱專業。一所一本批次的醫藥類大學招生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校的一些非醫藥類專業在高考錄取時社會認可度並不高,導致調劑率很高,“幸虧有一本線的政策保護,才使得即使是調劑過來的考生品質也都很好”。

“如果以後沒有了錄取分數線這個政策保障,一些社會認可度不高的專業可能會面臨生源品質下降或生源不足的問題。”她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