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換個角度看蘇寧VS京東:否定線下價值等於打臉京東

作者:龔進輝

近期, 受多重利好消息影響, 京東股價持續上揚, 帶動市值大漲, 直逼正處於艱難轉型期的百度。 一時之間, “百度掉隊BAT”“JAT取代BAT”成為行業熱議話題。

不管是否爭出個所以然來, 與BAT相提並論就已讓京東出盡風頭, 可有人覺得還不夠, 非得拉上蘇寧比較一番, 以突出京東威風八面。

沒錯, 我說的正是《複盤, 蘇寧為什麼沒幹過京東》一文, 作者通過詳實的資料對比京東、蘇寧近幾年發展情況, 有理有據不假, 但我對其以被放大的京東、蘇寧市值差距為全文基調、將線上線上同價貶得一無是處甚至質疑蘇寧線下門店的價值不敢苟同。

京東、蘇寧市值相差4倍不客觀

作者以京東、蘇寧當下市值相差4倍為出發點, 來複盤蘇寧幹不過京東的重要節點和背後原因, 看似合情合理, 但我認為一些細節有待商榷, 首當其衝的便是估值方法。

儘管二者主業都是零售,

但估值方法存在差異。 對於線上為主線下起步的京東, 資本市場採用電商企業的估值模型, 市值偏高並不稀奇。 反觀對於線下起家線上開花的蘇寧, 資本市場仍將其視為傳統零售企業, 並未給出蘇甯電商應有的估值, 導致市值長期被低估。

具體來看, 市盈率、市淨率並不適合用於給京東估值, 市銷率(P/S)才比較靠譜, 即每股價格與每股營業收入的比率。 從行業規律來看, 1倍左右P/S是電商企業的合理估值水準, 成熟的電商企業享受更高估值, 比如亞馬遜P/S最高。

2016年, 京東營收為2571億元, 以總股本14.19億來計算, 其每股營業收入為181元, 而目前京東股價為39.2美元, 折合人民幣為266元, 得出其P/S為1.47倍, 超過1倍的平均水準, 表明資本市場給京東偏高的估值,

也意味著未來其股價上漲空間有限。

不管資本市場承不承認, 蘇寧都是不折不扣的電商企業, 2016年線上自營業務收入突破600億, 占總收入的42.2%。 2016年, 蘇甯營收為1486億元, 總股本為93.1億, 每股營收收入為16元, 而目前股價為11.25元, 那麼蘇寧P/S為0.7倍, 與1倍左右的平均市銷率存在不小差距, 意味著蘇寧股價至少有30%的上升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 備受關注的京東、百度纏鬥, 本質上是二線互聯網企業一哥之爭, 儘管京東市值未能像外界期盼那樣超過百度, 但仍是贏家, 此時站在股價高點的京東遇上被低估的蘇寧, 才會得出市值相差4倍這一浮誇的結論, 作者以此立意來分析個中原因, 說服力大打折扣。

不可否認, 京東比蘇寧在資本市場更吃香,

但市值差距高達4倍並不客觀。 一方面, 市值是個每天都在起起落落的數字, 一時的表現不能體現二者真實水準;另一方面, 如果擠掉京東股價泡沫、補齊蘇寧上升空間, 二者差距必定低於4倍。

因此, 我認為《複盤, 蘇寧為什麼沒幹過京東》一文出發點並不嚴謹, 需要充分說明京東、蘇寧市值的由來, 強調二者差距並不如想像中那麼大。

否定蘇寧線下價值等於打臉京東

經過一番鋪墊, 作者得出線上線下同價是蘇甯業績急劇下跌的罪魁禍首這一結論, 並暗示線下存在高質流量是個偽命題。 我認同作者的前半句, 蘇寧線上線下同價在執行過程中存在各種阻力, 影響短期利潤, 但換個角度看, 線上線下融合大勢所趨, 蘇甯轉型完全是摸石頭過河, 不可避免走彎路, 在雙線同價上吃虧權當交學費。

不過, 我實在無法接受作者的後半句。 作者不僅抨擊蘇甯線下業績不力, 更是對整個線下零售價值的否定, 間接把高調佈局線下的京東也罵了。 按照他的邏輯, 未能提振業績的門店一文不值甚至成為累贅, 將繼續拖累蘇甯業績,京東也沒必要幹線下吃力不討好的活,憑藉純電商模式就能活得滋潤。

事實上,在傳統零售每況愈下的大背景下,蘇寧門店經營遇到一定困難並非個案,橫向對比不難發現,其關店數量遠低於行業平均水準,而且交易額整體呈現緩慢上升勢頭,堪稱線下關店潮中的一股清流,表明其運營效率在提升,發展趨勢總體向好。

在我看來,判斷蘇寧線下門店業績好壞需要綜合考慮內外環境因素,不能因一時業績下滑而持唱衰態度,甚至否定門店價值,相反在轉型智慧零售的過程中,門店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將作為一種零售業態長期存在,只不過樣貌、功能發生變化,大資料賦能下變得更智慧、更便捷。

要知道,任何時代零售業態的創新永遠要圍繞商品經營,包括專業細分品類、提高供應效率、提升服務品質。實踐表明,只有打造與商品屬性最匹配的實體場景,才是最佳的零售業態創新。關於零售業變革方向,未來要麼是讓實體管道越來越貼近消費者,要麼是讓消費者越來越容易和喜歡接近實體管道。

傳統商業不景氣是不爭的事實,但這個鍋不應由電商來背,正如馬雲所言,真正衝擊各行各業、衝擊就業、衝擊傳統思想、傳統行業的是人們昨天的思想。“中國不是實體經濟不行了,而是你的實體不行了。”隨著傳統企業逐漸意識到互聯網、大資料的重要性,線下門店與電商實現商品通、會員通、服務通,將獲得新生,蘇甯們將享受智慧零售的紅利。

別小瞧線下,京東們未必能玩轉

估計劉強東很鬱悶,《複盤,蘇寧為什麼沒幹過京東》一文明明通篇踩蘇寧來突出京東高段位,萬萬沒想到,作者在文末冷不防批評線下不能體現高質流量的價值,京東不幸成為躺槍對象。

關於線上線下零售的關係,年初劉強東說了句很沒水準的話,“我們宿遷市的電商佔有率也是第一,超過任何友商,但是我竟然發現國美、蘇寧的店還在那兒,還有什麼OPPO、各種各樣的專賣店。那都是我們京東的恥辱,兄弟們!”儘管這一表態在當時語境下是為了給京東員工打雞血,但或多或少體現他對零售業認知的局限。略懂零售常識的人都知道,電商再強悍也不可能完全消滅線下門店。

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對線下充滿不屑的劉強東大張旗鼓地佈局線下,主要面向廣闊的農村市場。京東農村電商戰略最核心的兩大模式是縣級服務中心和京東幫服務店,前者主要承擔代客下單、招募鄉村推廣員等功能,後者提供大家電下鄉服務。

今年以來,京東線下佈局給外界留下激進擴張的印象,不僅在負責最後一公里家電配送和安裝工作的京東幫之外開設1萬家家電專賣店,用於展示樣機和銷售,劉強東更是喊出5年開100萬家京東便利店的口號,其中一半開在農村,以夫妻老婆店加盟為主,並無實質創新。

其中,京東5年百萬便利店計畫引發外界質疑,被批評為大躍進不是沒有根據。100萬家是什麼概念?便利店老祖宗7-11幹了90年也不過全球開店5萬餘家,如果京東真能在5年內幹出7-11 20倍的體量,勢必要載入人類商業史冊。另外,截止目前,全球還沒有一家企業擁有管理百萬家門店的成功經驗,管理100家店和1000家店完全不是一個概念,沒有實體基因的京東憑什麼管理100萬家店?管理10萬快遞員的四張表格?

事實上,京東瘋狂進軍線下是電商紮堆開店的一個縮影,結局往往是風光一陣後便走向沒落,原因在於它們對線下市場缺乏必要的敬畏之心,天真地以為低價促銷那一套線上下行得通,而忽略線下要讓消費者切身感受到熱情、專業等素養。京東能否走出電商兵敗線下的怪圈下結論為時尚早,但其在618期間打出的“萬店齊發”讓人大跌眼鏡。

不明真相的群眾真以為京東辦得有聲有色,可以媲美蘇寧線上線下同慶,其實不然,除了店外高掛紅色橫幅,店內並無明顯變化,消費者無法感知到價格讓利。這種花拳繡腿、亂放空炮的野路子,容易導致零售業畸形發展,被外界批評為“店招式618”。

寫在最後

嚴格來講,京東、蘇寧進行實力對比時,必須點出資本市場對二者企業定位的認知影響股價走勢這一前提。同時,切記,無論零售業如何風雲變幻,都不要低估線下門店的力量。至少開店這件事上,老司機蘇甯更有把握扳回一城。

將繼續拖累蘇甯業績,京東也沒必要幹線下吃力不討好的活,憑藉純電商模式就能活得滋潤。

事實上,在傳統零售每況愈下的大背景下,蘇寧門店經營遇到一定困難並非個案,橫向對比不難發現,其關店數量遠低於行業平均水準,而且交易額整體呈現緩慢上升勢頭,堪稱線下關店潮中的一股清流,表明其運營效率在提升,發展趨勢總體向好。

在我看來,判斷蘇寧線下門店業績好壞需要綜合考慮內外環境因素,不能因一時業績下滑而持唱衰態度,甚至否定門店價值,相反在轉型智慧零售的過程中,門店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將作為一種零售業態長期存在,只不過樣貌、功能發生變化,大資料賦能下變得更智慧、更便捷。

要知道,任何時代零售業態的創新永遠要圍繞商品經營,包括專業細分品類、提高供應效率、提升服務品質。實踐表明,只有打造與商品屬性最匹配的實體場景,才是最佳的零售業態創新。關於零售業變革方向,未來要麼是讓實體管道越來越貼近消費者,要麼是讓消費者越來越容易和喜歡接近實體管道。

傳統商業不景氣是不爭的事實,但這個鍋不應由電商來背,正如馬雲所言,真正衝擊各行各業、衝擊就業、衝擊傳統思想、傳統行業的是人們昨天的思想。“中國不是實體經濟不行了,而是你的實體不行了。”隨著傳統企業逐漸意識到互聯網、大資料的重要性,線下門店與電商實現商品通、會員通、服務通,將獲得新生,蘇甯們將享受智慧零售的紅利。

別小瞧線下,京東們未必能玩轉

估計劉強東很鬱悶,《複盤,蘇寧為什麼沒幹過京東》一文明明通篇踩蘇寧來突出京東高段位,萬萬沒想到,作者在文末冷不防批評線下不能體現高質流量的價值,京東不幸成為躺槍對象。

關於線上線下零售的關係,年初劉強東說了句很沒水準的話,“我們宿遷市的電商佔有率也是第一,超過任何友商,但是我竟然發現國美、蘇寧的店還在那兒,還有什麼OPPO、各種各樣的專賣店。那都是我們京東的恥辱,兄弟們!”儘管這一表態在當時語境下是為了給京東員工打雞血,但或多或少體現他對零售業認知的局限。略懂零售常識的人都知道,電商再強悍也不可能完全消滅線下門店。

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對線下充滿不屑的劉強東大張旗鼓地佈局線下,主要面向廣闊的農村市場。京東農村電商戰略最核心的兩大模式是縣級服務中心和京東幫服務店,前者主要承擔代客下單、招募鄉村推廣員等功能,後者提供大家電下鄉服務。

今年以來,京東線下佈局給外界留下激進擴張的印象,不僅在負責最後一公里家電配送和安裝工作的京東幫之外開設1萬家家電專賣店,用於展示樣機和銷售,劉強東更是喊出5年開100萬家京東便利店的口號,其中一半開在農村,以夫妻老婆店加盟為主,並無實質創新。

其中,京東5年百萬便利店計畫引發外界質疑,被批評為大躍進不是沒有根據。100萬家是什麼概念?便利店老祖宗7-11幹了90年也不過全球開店5萬餘家,如果京東真能在5年內幹出7-11 20倍的體量,勢必要載入人類商業史冊。另外,截止目前,全球還沒有一家企業擁有管理百萬家門店的成功經驗,管理100家店和1000家店完全不是一個概念,沒有實體基因的京東憑什麼管理100萬家店?管理10萬快遞員的四張表格?

事實上,京東瘋狂進軍線下是電商紮堆開店的一個縮影,結局往往是風光一陣後便走向沒落,原因在於它們對線下市場缺乏必要的敬畏之心,天真地以為低價促銷那一套線上下行得通,而忽略線下要讓消費者切身感受到熱情、專業等素養。京東能否走出電商兵敗線下的怪圈下結論為時尚早,但其在618期間打出的“萬店齊發”讓人大跌眼鏡。

不明真相的群眾真以為京東辦得有聲有色,可以媲美蘇寧線上線下同慶,其實不然,除了店外高掛紅色橫幅,店內並無明顯變化,消費者無法感知到價格讓利。這種花拳繡腿、亂放空炮的野路子,容易導致零售業畸形發展,被外界批評為“店招式618”。

寫在最後

嚴格來講,京東、蘇寧進行實力對比時,必須點出資本市場對二者企業定位的認知影響股價走勢這一前提。同時,切記,無論零售業如何風雲變幻,都不要低估線下門店的力量。至少開店這件事上,老司機蘇甯更有把握扳回一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