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胃脹胃痛就找它,比吃藥更有效!

導讀:按摩承滿穴的作用與好處 緩解治療胃脹胃痛、嘔吐、腸鳴、泄瀉、納呆、食欲不振等, 承滿穴位的位置具體在哪裡呢, 怎麼找?本文圖解承滿穴位位置圖和具體按摩手法。

【承滿穴位位置圖】

【圖解承滿穴位的位置】

【承滿穴】位於上腹部, 當臍中上5寸, 距前正中線2寸。

【取穴方法】仰臥位, 在臍上5寸, 上脘(任脈)旁開2寸處取穴。 當腹直肌及其鞘處, 深層為腹橫肌;有第七肋間動、靜脈分支及腹壁上動、靜脈;分佈;當第七肋間神經分支處。

【穴位解剖】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鞘前層、腹直肌、腹直肌鞘後層、腹橫筋膜、腹膜下筋膜。 皮膚由第6、7、8肋間神經的前皮支分佈。 皮下筋膜內有皮神經和胸腹壁淺靜脈的屬支。 針由皮膚、皮下筋膜經腹深筋膜入腹直肌鞘前層。 該層由腹外斜肌腱和腹內斜肌腱膜的前葉形成。 針深進入腹直肌, 至其鞘後的腹內斜肌腱膜的後葉和腹橫肌腱膜。

鞘內肌及鞘則由肋間神經分佈, 由肋間血管與腹壁上、下動脈營養。

【穴名解說】

【承滿穴】Chéng mǎn(ST20), 經穴名。 出《針灸甲乙經》。 屬足陽明胃經。

【穴義】胃經經水在此滿溢。

【名解】承, 受也。 滿, 滿盛也。 承滿名意指胃經的地部經水在此滿溢而行。 本穴物質為不容穴傳來的地部經水, 因本穴所處為腹部肉之陷, 故而地部經水為屯積之狀, 又因本穴肉陷也淺, 經水一注即滿, 故名承滿。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

【運行規律】循胃經下傳梁門穴。

【功能作用】存儲胃經腹部的地部經水。

【按摩承滿穴位的作用與好處】

【主治病症】腹脹胃痛, 嘔吐, 吐血, 吞酸, 腸鳴, 膈氣, 上氣喘逆, 泄瀉, 下痢, 黃疸, 食欲不振, 納呆, 肋下堅痛等。

【作用功效】承滿穴, 調中化滯, 健脾和胃。

【臨床應用】現代主要用於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胃痙攣、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神經官能症、腹膜炎、肝炎、痢疾、腸炎。

【穴位配伍】承滿穴配足三裡穴治胃痛。 配中脘、胃俞、內關、太沖, 主治胃痛、腹脹、嘔吐。

【胃痛方例】

【主穴】中脘、內關、足三裡、承滿。

【配穴】寒邪客胃者, 配上脘、胃俞;飲食停滯者, 配梁門、下脘;肝氣犯胃者, 配太沖、期門;氣滯血瘀者, 配膈俞、三陰交;脾胃虛寒者, 配脾俞、胃俞、關元;胃陰不足者, 配三陰交、內庭。

【方解】中脘為胃之募穴, 腑之所會, 可以健運中州, 調理氣機;足三裡乃足陽明胃經之合穴, 胃之下合穴, “合治內腑”, 可疏通胃氣, 導滯止痛;內關寬胸解鬱, 行氣止痛。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治法原則】寒則點刺出血或灸之, 熱則瀉針出氣。

【按摩方法】用雙手手指端按壓不容穴, 並做環狀運動。 力度較輕。 每次3分鐘左右, 每日2次。

【艾灸方法】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針刺方法】承滿穴, 直刺0.8-1寸。

湖北蘄艾廠為您提供更多的健康知識。 查經絡、查穴位在首頁的右下角有一個“艾灸學堂”的工具, 可以學到更多穴位知識。

還有“您哪裡不舒服”等常見疾病的艾灸方法。 瞭解更多的艾灸知識。

小編推薦:

艾灸這條經, 化掉任何慢性病(收藏)

女人懂中醫五行, 比用什麼化妝品都強!

三陰交穴——父母留的千萬財產, 別不知道用!

中醫穴位告訴你:如何緩解焦躁情緒

艾灸幫你, 告別生理期的壞脾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