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南星街道構建“3+2”模式全方位為老服務

近年來, 南星街道老齡化的特點日益顯現, 截止去年底, 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已達9225人, 占街道總人口的25%。 為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 南星街道構建“3+2”模式暨滿足三項需求, 建立雙基地, 立足醫、食、住, 融合高校、社會資源, 全方位助力為老服務更上一層樓。 滿足“3”項需求 樂享晚年歲月

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六個衛生服務站, 滿足老年人的就醫需求;五家老年食堂滿足老年人的就餐需求;五家敬老院滿足老年人的就住需求。

醫在南星, 細節溫暖人心。 “奶奶, 您好!”導醫小王微笑著向老人打著招呼, “我看您走路有些吃力,

需要坐輪椅嗎?我可以推您去視窗。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衛生服務站, 不僅配有優秀的醫護團隊, 並且著眼於細節, 從“微”入手, 心貼心、點對點關懷老人。 中心為我區首家關懷醫院, 在老人踏入衛生服務中心的一刻起, 就被導醫人員就“盯”上了, 導醫主動詢問老人是否需要幫助, 並為老人提供飲用水、老花鏡、輪椅等多項服務。 老人在中心不但可以享受到居家醫療, 而且可以享受醫養護全科簽約服務。 去年, 中心共計為老服務4504人次, 衛生站8790人次。

食在南星, 緊抓安全智慧。 “這裡的飯菜不錯, 而且可以看到菜是怎麼燒的, 回去可以叫我兒子燒給我吃。 ”沈奶奶擦著嘴說道。 位於梵天寺路54號饅頭山鄰里中心內的百穗健康老年食堂,

可容納100人就餐, 除周日外每天提供早中晚三餐服務。 進入食堂, “陽光廚房”引人注目, 全透明裝修的廚房, 菜肴製作過程一目了然。 據食堂負責人介紹, 廚房採用此種裝修方式, 就是為了接受群眾的監督。 同時, 製作菜肴的食材均由百穗農產品基地提供, 保證食材綠色安全。 目前, 百穗集團除了做好線下食堂外, 正在積極籌備“互聯網+”智慧老年食堂, 屆時老年人可以在社區設立的自主點餐機或APP上訂餐並購買農副產品。 建立“2”個基地 拓展為老模式

去年底“互助養老服務研究與實踐基地”和“黨員志願服務基地”落戶白塔嶺居委會。 雙基地的落戶, 標誌著街道、高校、社會組織三方通力合作關係網的形成, 共同創造為老服務新境界。

引高校資源, 強專業力量。 “週六上午九點到好地方健康頤養中心門口集中, 看望老人。 ”一條短信顯示在青漾隊隊員小琦的手機上。 杭師大錢江學院護理分院積極推進為老服務實踐和人才的培養, 建立為老護理員、醫療護理員的職業鑒定體系及為老服務行業規範, 並在本科護理中設立“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方向。 同時, 組建學生志願者“青漾團隊”, 持續開展為老服務活動。 杭師大陳雪萍教授還編寫了互助養老服務教材《老年志願服務手冊》, 並運用資訊化手段, 提供遠端教學, 將線上教學與線下操作充分結合。

獲社會支持, 匯多方能量。 “為老服務, 不是光做不懂, 首先我們要瞭解老年人的心理, 才能將服務做到點上。

”培訓師趙哥講解著。 社會組織護佰歲養老服務中心於2015年進駐白塔嶺社區, 團隊注重對社區人員的培訓, 促進為老服務碎片化於日常生活中, 實現為老服務的自主自治化。 團隊還打造“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 號召不同年齡層的居民, 尤其是低齡老人參與到“銀齡自助互助”的隊伍中, 傳播鄰里互助的理念, 將自己的閒暇時間存入平臺的“時間銀行”之中, 為自己的晚年生活添置一份服務存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