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要麼改變,要麼閉嘴

01

朋友又來找我訴苦了。

此時此刻, 我的內心真的有無數草泥馬呼嘯而過。

萊恩是研究中心裡早我一級的博士。 研究中心裡學生不多, 他有幾分中國血統, 所以偶爾碰面就是打個招呼, 寒暄幾句, 僅此而已。

可是就是這偶爾的寒暄啊, 他都必須把他的悲慘經歷講述一遍:他實驗室人們不友善呀, 從來沒有人幫他呀, 他老闆拖延他時間不幫他趕論文啊, 他這些年過得多麼多麼多麼淒涼啊……

我挺無奈的。

的確, 研究所和學校不同。 氣氛的確有些冷漠, 不像學校那麼親切熱情。

可是, 當我因為課題原因接觸到他實驗室的同事們的時候,

我發現大家其實並不是他口中的樣子。 大家其實都是很熱心, 幫我想辦法的時候, 甚至比我還著急。

於是, 我作為一個後輩, 厚著臉皮地到處求人, 認識的不認識的, 借到了想要的試劑, 得到了想要的答案, 掙扎著按時畢了業。

最近的萊恩因為延期獎學金暫停、簽證到期, 遇到了更多的問題。 他依然是向每一個訴苦, 抱怨著他的慘痛環境。

可是說實在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 尤其是工作的人, 要工作還要顧家庭, 誰有這個閒工夫去專門照顧你。 更何況, 都是同事而已, 誰也不是你的老師, 也沒有任何義務去幫你啊。

你作為一個新人, 不能給別人帶來任何收益, 又想坐等別人來幫你, 憑什麼呢。

所以呀, 與其到處吐槽, 不如著手去改變。 想請教就追著人後面去問啊, 想找人幫忙就去跪舔啊。

嘗試了之後你也許會發現, 世界也許並不是你抱怨的那個樣子。 改變境遇, 也許, 要從改變自己開始呢。

02

俊俊是我的大學同學。 一起保研了之後我們住到了一個宿舍。

有一天, 俊俊忽然告訴我, 她決定退學了。

怎麼這麼突然?從沒聽你提起過

其實已經默默考慮很久了。 感覺抱怨也沒什麼用, 就沒有怎麼說起。

其實, 我也聽別人說起過。 她的導師是一個剛剛回國的年輕教授, 意氣風發。 年輕和幹勁十足的背後, 總有弊端。 聽聞因為老師一心科研, 所以不支持學生從事其他活動, 偶爾還會冷嘲熱諷幾句;因為年輕氣盛, 也給學生很大的壓力。

後來, 俊俊去了美國讀她喜歡的金融, 嫁給了愛情, 帶著帥氣的兒子種種花、作作畫, 滿臉的幸福。

是呀, 抱怨又有什麼用呢, 與其無休止的抱怨, 還不如好好想想自己能做些什麼。

那時候的俊俊大概是想清楚了自己想要什麼。 沒有抱怨, 沒有停步, 默默地努力過了, 迎合過了。 最終無法改變環境, 於是選擇了索性放開雙手, 勇敢地從圈子裡跳出來, 給自己一個更大的改變。

03

我們每個人都見過抱怨的樣子。

我們嫌棄工作的不順心, 吐槽身邊的小插曲, 抱怨生活的不如意。

本來, 朋友之間發發牢騷吐吐槽, 是個挺好的事兒。 適當的牢騷, 既能給自己減壓、放鬆心情, 又能給大夥提供談資、娛樂了大眾, 增進了友誼;甚至有的時候,

和朋友的交流還能給自己帶來解決問題的靈感和方法。

問題是, 我們常常抱怨, 卻很少做一些實質性的努力。

“哪有那麼容易的”

“你不懂的, 這個社會……”

“你以為我不想嘛, 可是因為……”

這些抱怨, 最終成為了我們逃避責任、放棄努力的藉口。

偶爾的吐槽變成了習慣性的埋怨, 口頭上的牢騷滋生成心底的怨氣。

我們自怨自艾, 我們怨天尤人, 我們把自己的失敗歸罪於別人的疏忽, 資源的限制、社會的矛盾, 命運的不公。

可是啊, 成長最不需要的, 就是這種無用的抱怨。

人生本就是曲折不定、苦甜參半的。 成長, 就是在這不確定的人生之路上磕磕絆絆、不斷前行。

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努力去改變, 敢於承擔, 勇於戰鬥, 才是我們人生的責任, 不是嗎?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 請隨意關注下, 您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 謝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