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國醫正骨:寫給希望腰突不復發的朋友

平樂郭氏正骨

中醫藥文化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洛陽歷代名醫層出不窮, 是中醫藥學的主要發祥地, 在中醫藥學的發展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龍門石窟, 平樂正骨, 國花牡丹, 水席古都”並稱為洛陽四絕。

平樂正骨即洛陽平樂郭氏正骨, 醫術源於河南省洛陽市平樂村。 自郭祥泰于清嘉慶元年(1796年)在平樂村創立平樂郭氏正骨醫術以來, 其後的幾代傳人都秉承祖訓, 致力於中醫骨傷醫學的發展、創新, 使得源遠流長的平樂正骨, 由治病救人的民間樸素醫技上升為造福人類的中華骨傷科學。

平樂郭氏正骨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社會快節奏的生活方式,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也越來越多的, 腰椎間盤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發病率最高, 約占95%, 發病年齡段主要集中於40-60歲左右。 今天, 我們再次整理腰椎間盤突出的保健康復方法, 希望可以幫助更多朋友。

保守治療:康復鍛煉

俯臥魚躍勢

病人俯臥于平板床上, 腰部挺直, 緊貼床板, 頭、足同時向上翹起, 並重複此一動作10次以上。

沉腰鍛煉法

在胸前與雙腳下各墊幾個枕頭, 病人俯臥, 此時, 病人的腰部就會在不加任何壓力的情況下自然下沉。 為了達到目的, 病人須保持這一腰部下沉的姿勢至10到15分鐘。 這一姿勢, 可使腰椎後緣的間隙變小, 將突出的骨髓核, 重新推入椎間盤間隙內。

仰臥沉腰法

病人仰臥于高枕之上, 臀尾骨部位也墊上一個枕頭, 雙腿蜷曲至胸前, 用雙手抱住, 保持腰部自然下沉15分鐘以上。 這一姿勢, 能夠增大腰椎後緣間隙, 借用韌帶的動力, 將突出的髓核推進椎間盤間隙。

上述2種姿勢, 是沉腰鍛煉法的主要鍛煉方法,

每天至少須進行2次, 每次做時每個姿勢至少做一次。

腰背肌鍛煉

強健的腰背部肌肉, 對脊柱形成有力的保護, 幫助維持和增強脊柱的穩定性, 有效預防急慢性腰部損傷和腰痛的發生。 鍛煉時動作要緩慢, 練習過程中儘量保持自然的呼吸節律, 適應後可逐漸增加練習次數。

飛燕式:俯臥位, 頭頸部和雙上肢儘量後伸, 以腹部為支點, 胸部和雙下肢同時抬離床面, 使軀體成反弓狀, 膝關節必須伸直。 儘量維持該動作, 並逐漸延長時間至實在無法堅持後再放鬆。 重複 3 ~5 次。

腰背肌鍛煉

腰背肌鍛煉

五點支撐法(拱橋式): 去枕仰臥位, 用頭(1個支撐點)、雙肘(2個支撐點)及雙足跟(2個支撐點)為著力點, 將腰背及臀部抬離床面, 腹部凸起狀如拱橋。 停頓5~10秒後放下。 重複進行, 每日由 20 次漸增至 100 次。

腰背肌鍛煉

三點支撐法:待腰背力量增強後, 在五點支撐鍛煉的基礎上, 減去雙肘的支撐。 雙手抱頭, 用頭和雙足跟支撐身體抬起腰背及臀部。 每日由 20 次漸增到 100 次。

腰背肌鍛煉

昂胸練習

俯臥位, 上肢伸直撐起上半身, 並將頭儘量後伸使胸部昂起, 昂胸時用力一定要直達腰部, 維持30秒後放鬆。 平臥休息後再做, 重複進行 5 ~10 次。

昂胸練習

伸腰練習

身體直立, 兩腿分開與肩同寬, 雙手上舉或叉腰, 以腰為軸, 上半身後伸至最大角度, 維持30~60秒。 還原休息後再做, 重複 8 ~10 次。

伸腰練習

關節活動度鍛煉:能擴大椎間隙,使神經根移位,減輕脊神經根受壓的程度。以下動作均以10個為1組,視情況每日做3~5組。

1.前屈:坐位屈膝,向前彎腰,雙上肢觸摸腳尖3~5秒後坐直。若此動作完成較容易,可將膝關節伸直。

2.下蹲:直立位,抬頭挺胸,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叉腰。上半身不動,緩慢下蹲,停頓3~5秒後站起。

3.側彎:直立位,抬頭挺胸,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叉腰。向左側彎至最大角度(左腰部產生牽拉感),停頓3~5秒後還原,再向右側彎。兩側各10次。

下肢鍛煉

能防止坐骨神經粘連,改善關節活動度,增強下肢肌力。

1.蹬足練習:仰臥位,屈髖屈膝屈踝,使膝關節儘量接近胸部,足背勾緊,然後用力向斜上方蹬出,蹬出後儘量拉伸並繃緊腿部,維持5秒鐘,最後放下還原。雙腿交替進行, 20~30次為1組,組數視病情和體能自定。

下肢鍛煉

2.後腿伸練習:直立位,挺胸抬頭,雙手扶住牆壁或櫃子等支撐物,雙腿伸直,交替向後擺動,擺動幅度逐漸增大,每次做100~200個,每天 2~ 3 次。

懸掛式腰椎牽引

雙手向上攀住高處橫杠,雙足離地,使身體懸空(須注意安全,如高度不夠,可彎曲兩膝,使雙足離地即可),利用自身體重進行腰椎牽引。每次懸掛牽引1分鐘,若臂力不足也可分次進行,但累計時間不應少於 1分鐘,每天牽引2~3 次。

懸掛式腰椎牽引

相關注意事項

1.康復鍛煉應當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2.康復鍛煉動作要規範到位、保質保量。

3.注意保持正確的體位姿勢,保護腰部,避免久行、久坐、久站。

4.肥胖者應適當減肥,以減輕體重對腰椎的壓力。

最後提醒廣大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要認識到:相關治療結束並不是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的全部,進行康復性鍛煉,幫助肌肉緩解疲勞,增強力量也是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如此,日常生活中養成循序漸進鍛煉自己的腰部肌肉的習慣還有助於腰椎間盤突出等腰部疾病的預防。

黑膏藥外敷

平樂郭氏正骨 黑膏藥

腰椎間盤突出發生於腰3、4、5腰5骶1部位最多,貼膏藥時用大拇指按下疼的位置貼,也可以參照肚臍眼後背處下移一點點(不到一公分)位置。外敷膏藥,建議採用面積較大的黑膏藥。

平樂郭氏正骨黑膏藥的治療原理是什麼:黑膏藥外敷通過強力穿透骨膜 ,可以使突出物、神經根及周圍組織的充血、水腫等無菌性炎症反應消退,迫使椎間盤養分吸收,彈性增強,最終解除疼痛,直至症狀消除。

平樂郭氏正骨黑膏藥的貼敷感覺是:整體先涼後熱,20分鐘見效,持續發涼20分鐘然後發熱1-3個小時(各患者貼敷感覺、位置不同表現不同)。發涼時區患者首先感覺冰涼、舒適,其次刺激病症部分達到鎮痛效果。發熱時區能使患處快速止痛,並對患處活血化瘀,打通血脈從而使中藥成分快速有效吸收,最終達到調氣血、通經絡、散寒濕,消腫痛止痛長期治療之效果。

寫在最後

保守療法,需要患者本身理清治療思路,不要盲目嘗試、更換。最重要的,保守療法持續時間比較長,貴在堅持二字,平樂郭氏正骨:lyajsw01。請記住,天熱是治療腰椎間盤問題的最佳時期!

醫患合作,動靜結合是中醫骨傷科治療的重要措施,平樂郭氏正骨人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提出了“四自療法”,自捏、自撾、自拿、自摩。我們平樂郭氏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為每一位元患者制定個體化的康復自我鍛煉方法,通過醫生與患者共同參與、密切合作,堅持練習,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重複 8 ~10 次。

伸腰練習

關節活動度鍛煉:能擴大椎間隙,使神經根移位,減輕脊神經根受壓的程度。以下動作均以10個為1組,視情況每日做3~5組。

1.前屈:坐位屈膝,向前彎腰,雙上肢觸摸腳尖3~5秒後坐直。若此動作完成較容易,可將膝關節伸直。

2.下蹲:直立位,抬頭挺胸,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叉腰。上半身不動,緩慢下蹲,停頓3~5秒後站起。

3.側彎:直立位,抬頭挺胸,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叉腰。向左側彎至最大角度(左腰部產生牽拉感),停頓3~5秒後還原,再向右側彎。兩側各10次。

下肢鍛煉

能防止坐骨神經粘連,改善關節活動度,增強下肢肌力。

1.蹬足練習:仰臥位,屈髖屈膝屈踝,使膝關節儘量接近胸部,足背勾緊,然後用力向斜上方蹬出,蹬出後儘量拉伸並繃緊腿部,維持5秒鐘,最後放下還原。雙腿交替進行, 20~30次為1組,組數視病情和體能自定。

下肢鍛煉

2.後腿伸練習:直立位,挺胸抬頭,雙手扶住牆壁或櫃子等支撐物,雙腿伸直,交替向後擺動,擺動幅度逐漸增大,每次做100~200個,每天 2~ 3 次。

懸掛式腰椎牽引

雙手向上攀住高處橫杠,雙足離地,使身體懸空(須注意安全,如高度不夠,可彎曲兩膝,使雙足離地即可),利用自身體重進行腰椎牽引。每次懸掛牽引1分鐘,若臂力不足也可分次進行,但累計時間不應少於 1分鐘,每天牽引2~3 次。

懸掛式腰椎牽引

相關注意事項

1.康復鍛煉應當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2.康復鍛煉動作要規範到位、保質保量。

3.注意保持正確的體位姿勢,保護腰部,避免久行、久坐、久站。

4.肥胖者應適當減肥,以減輕體重對腰椎的壓力。

最後提醒廣大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要認識到:相關治療結束並不是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的全部,進行康復性鍛煉,幫助肌肉緩解疲勞,增強力量也是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如此,日常生活中養成循序漸進鍛煉自己的腰部肌肉的習慣還有助於腰椎間盤突出等腰部疾病的預防。

黑膏藥外敷

平樂郭氏正骨 黑膏藥

腰椎間盤突出發生於腰3、4、5腰5骶1部位最多,貼膏藥時用大拇指按下疼的位置貼,也可以參照肚臍眼後背處下移一點點(不到一公分)位置。外敷膏藥,建議採用面積較大的黑膏藥。

平樂郭氏正骨黑膏藥的治療原理是什麼:黑膏藥外敷通過強力穿透骨膜 ,可以使突出物、神經根及周圍組織的充血、水腫等無菌性炎症反應消退,迫使椎間盤養分吸收,彈性增強,最終解除疼痛,直至症狀消除。

平樂郭氏正骨黑膏藥的貼敷感覺是:整體先涼後熱,20分鐘見效,持續發涼20分鐘然後發熱1-3個小時(各患者貼敷感覺、位置不同表現不同)。發涼時區患者首先感覺冰涼、舒適,其次刺激病症部分達到鎮痛效果。發熱時區能使患處快速止痛,並對患處活血化瘀,打通血脈從而使中藥成分快速有效吸收,最終達到調氣血、通經絡、散寒濕,消腫痛止痛長期治療之效果。

寫在最後

保守療法,需要患者本身理清治療思路,不要盲目嘗試、更換。最重要的,保守療法持續時間比較長,貴在堅持二字,平樂郭氏正骨:lyajsw01。請記住,天熱是治療腰椎間盤問題的最佳時期!

醫患合作,動靜結合是中醫骨傷科治療的重要措施,平樂郭氏正骨人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提出了“四自療法”,自捏、自撾、自拿、自摩。我們平樂郭氏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為每一位元患者制定個體化的康復自我鍛煉方法,通過醫生與患者共同參與、密切合作,堅持練習,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