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在竹海安眠,睡山水談沒有圍牆的房間

我是馬瑪麗, 關注旅行很久的馬瑪麗。

欄目推薦:【城市覓語】探索“謎”一樣的大小城市/【住賞酒店】用“賞”的態度住酒店/【公共空間】逛逛那些“公共”博物館吧/【食客說】與美食的二三事/【攻略略談】純粹實用好用乾貨分享/【旅行物語】發現旅途小“物”/【馬瑪麗旅行志】聊聊我愛的旅行的樣子。

如今, 住民宿顯然是一種時尚, 莫干山的民宿也是無數人的夢想之地。 挑剔的酒店客們當然不是為了住而住, 而是為了呼吸一種尚未體驗過的空氣, 為一種棲居美學和棲居精神而赴約。

大家都說莫干山是一個很好的地方。 一個“好”字顯然是空洞和模糊的, 大概需要100個形容詞來描述這種無限的“好”。 比如:遠離城市文明, 目光所及是無盡的竹海, 沒有車水馬龍, 只有歸於田野的舒適愜意;比如:白天有自由呼吸的空氣, 晚上可以看到清晰的星星;再比如, 性冷淡風的山水談, 唯有木器之美,

極簡的恰到好處。

在竹海安眠, 睡山水談沒有圍牆的房間。 當竹海與酒店連成一片, 我們既可以遠眺連綿群山, 又可以在田埂間行走, 享用自然賦予的蔬果。 當我們饑腸轆轆時或困乏時, 又有無微不至的服務。

DAY1:相遇一場雨

我向來沒有出門看天氣預報的習慣,

從濟南到德清莫干山需要坐四個小時的高鐵, 這一路都在下雨。 又坐了一個小時的車, 終於到達我要住的酒店——山水談。 雨還沒有停。 兩天以後, 我離開的時候, 雨竟然停了。

我進入到了一個黑色大門的院子裡, 有一個拿著透明雨傘的女生飛快的跑過來為我遮雨,

她是我的管家。 在她的帶領下, 我順利了辦理了入住。 她又帶我去客房, 有水坑的地方提醒我不要弄髒了鞋子, 上臺階的時候提醒我小心路滑。 她把客房的鑰匙交給我以後, 輕輕的關門離開。

進到房間的那一刻, 我終於把一身的疲憊都卸下。

這是一間非常大的客房, 差不多有六十多平。 有一張一米八大的木床, 有厚厚的被子。 這樣的下雨天, 看起來倍感溫暖。

房間的整體設計很“性冷淡”, 原木、水磨石、燈光, 靜謐中孕育著大氣和淡然。 整體空間注重功能的同時強調色彩、材質、尺寸、細節及飾品等給人的感觀體驗, 有種遠離塵世喧囂,質樸無瑕的氣質。空間設計通過尺度比例的把控達到人在空間中能自然安靜下來的效果。

房間裡的器物都是安靜的。做舊的開關,復古的燈具,帶著金屬質感和復古的年代感。一株插在陶罐裡的綠植,樹枝延伸的走勢都是美好的。

這裡沒有太多的陳設,有一套灰色的布藝沙發、一個方桌、兩個蒲墊。各個空間沒有明顯的界線。弱化了某種標準。

在這裡並沒有單獨的衣帽間,而是設計了一個嵌入到牆體裡面的金屬衣架。橫與豎的線條組合。極簡又有范兒。我太喜歡這個衣架了。

房間裡的暖氣片也很智慧,有調節溫度的開關,客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調節溫度。

我最喜歡房間裡的長約三米的落地窗,可以看見對面的竹海。下雨天,安靜的小院可以聽到淅瀝的雨聲。

對於一個細節控來講,義大利SMEG水壺和LUCE檯燈,妥妥的逼格滿滿。

酒店的洗手間也非常“性冷淡”,沒有浮誇的裝飾和過多的擺設,有好看的穀倉門,有乾淨的百葉窗。牆體是粗糙的,帶著顆粒質感,有兩個TOTO面盆。

步入式的設計,幹濕分離,可以保證洗手間的乾燥。另有一個很大的浴缸。浴缸上的裝飾物是幾塊木頭。像是順手從鄉野裡撿來的。

仔細的逛完這個茶室露臺雙景觀大床房之後,我就開始午睡了。

差不多下午五點鐘的時候,管家來敲我的門,她告訴我說晚飯已經準備好了。

我撐著傘,跟著管家慢慢下樓,走到了院子最前面的那棟房子,這裡便是山水談的餐廳了。剛開始冒著雨沖進客房,都沒有仔細看看這個院子,管家跟我講,山水談共有兩幢主樓,由14個客房,1個公共客廳,1個餐廳,1個開放式廚房及一座游泳池組成。

推開門進去,看到了整齊的桌椅,頗具藝術感的壁畫和陶罐的“隔斷”,把舒適體驗與自然鄉土結合的剛剛好。這裡最顯眼的應該是那個可以容納下二十多人的長條桌,想來一群好友在此聚餐,也是極好的。

這裡的燈具跟房間裡頭的特別的像。一根垂直的電線,一個復古的燈罩。單看一個,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如果十幾個這樣的燈放在一起,就很有美感。

餐廳裡面還有其他的一些瓶瓶罐罐的裝飾,我看到在一進門的圓桌上擺了,大概十幾個黑陶酒罐。像極了三生三世裡面的桃花釀。

招呼我坐下以後,管家就進到了廚房裡面。我聽到了,打火和掂勺的聲音。不一會兒三道菜就擺到了我面前。有一條當地的魚,放了好吃的辣醬。還有一道是清炒芥蘭。一道番茄蛋花湯,一碗白米飯。

偌大的飯堂就我一個人吃飯,還真是冷清。這也是我住酒店那麼多年以來,第一次一個人在如此大的空間裡吃飯,我告訴自己,我這是賺到了。

這裡格外的安靜,沒有一絲聲響,外面的雨簌簌地往下落。仔細聽會聽到雨落在竹子上沙沙的聲音。這聲音就是下午5點鐘山水談裡所有的聲音。

回到房間以後,我燒了一壺水,泡了一杯紅茶。喝完茶,整個身體都暖暖的。我一個人聽歌洗澡,敷面膜,伴著淅淅瀝瀝的小雨,安睡整晚。

DAY2:待在山水談

住在山裡,著實是太安靜了。在城市裡的夜晚,總有來往的車輛,聲音也是嘈雜的。睡在山水談,安靜的可以把時間忽略掉。等到我第二天醒來,已是早上8點。雨還是下著,就沒有要停的意思。

住在山水談,我只想待著。

我撐著雨傘去吃早餐。管家為我煮了一小碗粥。煎了一個雞蛋。熱了一杯牛奶。準備了新鮮的水果玉米。還有一小碟聖女果和哈密瓜。

依舊是我一人食。隔著窗戶看窗外的雨,滿眼盡是翠綠的竹子。

慢悠悠的吃完早餐。我就晃悠到了山水談的公共客廳,這裡並沒有高挑的屋頂和金碧輝煌的水晶燈,一切都是樸素和雅致的。原木的長條桌、精緻的器皿、講究的擺件兒皆是設計者精心呈現的簡素、純淨、淡然的空間,為人們帶來淡然清雅、寧靜超凡的空間意境。

插在陶瓷罐的花花草草看似漫不經心,實則都是花了小心思的。我最喜歡的是放在茶臺上的一大把滿天星。屋頂的燈把它投射在桌面上,是紛繁複雜的花影。如果能發現這些小細節,總是覺得溫暖又打動人心。

一上午,煮酒聽雨,待在山水談。在酒店的公共空間,翻了幾頁書,拍了幾張圖… …偶爾抬頭聽雨聲,二三事劃過心頭。

午飯後跟管家聊天,她告訴我說沿著酒店門口的路一直走,可以進到村子裡頭。有很多老房子,也有茂密的竹林,是散步的好地方。

我撐著雨傘,一步一步的走在雨中。這安靜的小村子,抬頭就可以望見茂密的竹林,再遠處的是連綿模糊的山峰,空氣中有股薄薄的霧氣,這雨這山這小路,江南的婉約之美一下子美到了心裡。

沿著村子的主路一直往前走,是翠綠的竹林和西岑塢的老房舍。這個村子家家門口都有一塊菜園,用高高低低的籬笆圍著。有的種著油菜花,有的種的小白菜。

下雨天在路上也沒有遇到行人。只是經過一家老屋時,突然出了出現了一條大黃狗。下了我一跳。它一直跟著我走,直到第二個岔路口,才離開我。

我想對於生活在這裡的人而言,路也尋常,雨也尋常。對於外來客而言,山水有情,一切都是閃著光的日常,住賞酒店,是遠在別處的詩意棲居。

從村子裡回來,我就去餐廳吃完飯。水芹炒肉和暖胃雞湯,都是我喜歡的菜。

DAY3:生活的本來面目

第三天一早,說好了要下一個禮拜的雨,居然停了。

我站在露臺上,戀戀不捨,多想看一眼陽光明媚,天藍水綠的莫干山。然而,濟南的事情早有安排,不得不離開。

想來,人生就是如此。每個人,終究要回到生活的本來面目。在《林泉高致》當中,宋代畫家郭熙提出了一套中國人獨特的“棲居美學”。郭熙認為人之所以出遊,是因為內心渴望一種“不下堂筵坐窮泉壑”,“可居可遊之為得”的遠方。其中出遊中的“居”是關鍵,“棲居”不僅是人在空間的表達,它體現一座城市獨特的日常審美與生活方式。

與我而言,詩意的棲居已短暫實現。很幸運三天兩晚待在山水談。

【作者:馬瑪麗】

知名媒體從業者、潛水攀岩騎行滑雪等極致戶外愛好者。遊歷數十個國家,及中國各大主要省份。

搜狐旅遊自媒體、樂途專欄作者多家知名旅遊網站旅行家;非知名酒店體驗師;濟南城超級食客。

感謝認真閱讀的你,各種諮詢閒聊請移步

【版權聲明】

有種遠離塵世喧囂,質樸無瑕的氣質。空間設計通過尺度比例的把控達到人在空間中能自然安靜下來的效果。

房間裡的器物都是安靜的。做舊的開關,復古的燈具,帶著金屬質感和復古的年代感。一株插在陶罐裡的綠植,樹枝延伸的走勢都是美好的。

這裡沒有太多的陳設,有一套灰色的布藝沙發、一個方桌、兩個蒲墊。各個空間沒有明顯的界線。弱化了某種標準。

在這裡並沒有單獨的衣帽間,而是設計了一個嵌入到牆體裡面的金屬衣架。橫與豎的線條組合。極簡又有范兒。我太喜歡這個衣架了。

房間裡的暖氣片也很智慧,有調節溫度的開關,客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調節溫度。

我最喜歡房間裡的長約三米的落地窗,可以看見對面的竹海。下雨天,安靜的小院可以聽到淅瀝的雨聲。

對於一個細節控來講,義大利SMEG水壺和LUCE檯燈,妥妥的逼格滿滿。

酒店的洗手間也非常“性冷淡”,沒有浮誇的裝飾和過多的擺設,有好看的穀倉門,有乾淨的百葉窗。牆體是粗糙的,帶著顆粒質感,有兩個TOTO面盆。

步入式的設計,幹濕分離,可以保證洗手間的乾燥。另有一個很大的浴缸。浴缸上的裝飾物是幾塊木頭。像是順手從鄉野裡撿來的。

仔細的逛完這個茶室露臺雙景觀大床房之後,我就開始午睡了。

差不多下午五點鐘的時候,管家來敲我的門,她告訴我說晚飯已經準備好了。

我撐著傘,跟著管家慢慢下樓,走到了院子最前面的那棟房子,這裡便是山水談的餐廳了。剛開始冒著雨沖進客房,都沒有仔細看看這個院子,管家跟我講,山水談共有兩幢主樓,由14個客房,1個公共客廳,1個餐廳,1個開放式廚房及一座游泳池組成。

推開門進去,看到了整齊的桌椅,頗具藝術感的壁畫和陶罐的“隔斷”,把舒適體驗與自然鄉土結合的剛剛好。這裡最顯眼的應該是那個可以容納下二十多人的長條桌,想來一群好友在此聚餐,也是極好的。

這裡的燈具跟房間裡頭的特別的像。一根垂直的電線,一個復古的燈罩。單看一個,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如果十幾個這樣的燈放在一起,就很有美感。

餐廳裡面還有其他的一些瓶瓶罐罐的裝飾,我看到在一進門的圓桌上擺了,大概十幾個黑陶酒罐。像極了三生三世裡面的桃花釀。

招呼我坐下以後,管家就進到了廚房裡面。我聽到了,打火和掂勺的聲音。不一會兒三道菜就擺到了我面前。有一條當地的魚,放了好吃的辣醬。還有一道是清炒芥蘭。一道番茄蛋花湯,一碗白米飯。

偌大的飯堂就我一個人吃飯,還真是冷清。這也是我住酒店那麼多年以來,第一次一個人在如此大的空間裡吃飯,我告訴自己,我這是賺到了。

這裡格外的安靜,沒有一絲聲響,外面的雨簌簌地往下落。仔細聽會聽到雨落在竹子上沙沙的聲音。這聲音就是下午5點鐘山水談裡所有的聲音。

回到房間以後,我燒了一壺水,泡了一杯紅茶。喝完茶,整個身體都暖暖的。我一個人聽歌洗澡,敷面膜,伴著淅淅瀝瀝的小雨,安睡整晚。

DAY2:待在山水談

住在山裡,著實是太安靜了。在城市裡的夜晚,總有來往的車輛,聲音也是嘈雜的。睡在山水談,安靜的可以把時間忽略掉。等到我第二天醒來,已是早上8點。雨還是下著,就沒有要停的意思。

住在山水談,我只想待著。

我撐著雨傘去吃早餐。管家為我煮了一小碗粥。煎了一個雞蛋。熱了一杯牛奶。準備了新鮮的水果玉米。還有一小碟聖女果和哈密瓜。

依舊是我一人食。隔著窗戶看窗外的雨,滿眼盡是翠綠的竹子。

慢悠悠的吃完早餐。我就晃悠到了山水談的公共客廳,這裡並沒有高挑的屋頂和金碧輝煌的水晶燈,一切都是樸素和雅致的。原木的長條桌、精緻的器皿、講究的擺件兒皆是設計者精心呈現的簡素、純淨、淡然的空間,為人們帶來淡然清雅、寧靜超凡的空間意境。

插在陶瓷罐的花花草草看似漫不經心,實則都是花了小心思的。我最喜歡的是放在茶臺上的一大把滿天星。屋頂的燈把它投射在桌面上,是紛繁複雜的花影。如果能發現這些小細節,總是覺得溫暖又打動人心。

一上午,煮酒聽雨,待在山水談。在酒店的公共空間,翻了幾頁書,拍了幾張圖… …偶爾抬頭聽雨聲,二三事劃過心頭。

午飯後跟管家聊天,她告訴我說沿著酒店門口的路一直走,可以進到村子裡頭。有很多老房子,也有茂密的竹林,是散步的好地方。

我撐著雨傘,一步一步的走在雨中。這安靜的小村子,抬頭就可以望見茂密的竹林,再遠處的是連綿模糊的山峰,空氣中有股薄薄的霧氣,這雨這山這小路,江南的婉約之美一下子美到了心裡。

沿著村子的主路一直往前走,是翠綠的竹林和西岑塢的老房舍。這個村子家家門口都有一塊菜園,用高高低低的籬笆圍著。有的種著油菜花,有的種的小白菜。

下雨天在路上也沒有遇到行人。只是經過一家老屋時,突然出了出現了一條大黃狗。下了我一跳。它一直跟著我走,直到第二個岔路口,才離開我。

我想對於生活在這裡的人而言,路也尋常,雨也尋常。對於外來客而言,山水有情,一切都是閃著光的日常,住賞酒店,是遠在別處的詩意棲居。

從村子裡回來,我就去餐廳吃完飯。水芹炒肉和暖胃雞湯,都是我喜歡的菜。

DAY3:生活的本來面目

第三天一早,說好了要下一個禮拜的雨,居然停了。

我站在露臺上,戀戀不捨,多想看一眼陽光明媚,天藍水綠的莫干山。然而,濟南的事情早有安排,不得不離開。

想來,人生就是如此。每個人,終究要回到生活的本來面目。在《林泉高致》當中,宋代畫家郭熙提出了一套中國人獨特的“棲居美學”。郭熙認為人之所以出遊,是因為內心渴望一種“不下堂筵坐窮泉壑”,“可居可遊之為得”的遠方。其中出遊中的“居”是關鍵,“棲居”不僅是人在空間的表達,它體現一座城市獨特的日常審美與生活方式。

與我而言,詩意的棲居已短暫實現。很幸運三天兩晚待在山水談。

【作者:馬瑪麗】

知名媒體從業者、潛水攀岩騎行滑雪等極致戶外愛好者。遊歷數十個國家,及中國各大主要省份。

搜狐旅遊自媒體、樂途專欄作者多家知名旅遊網站旅行家;非知名酒店體驗師;濟南城超級食客。

感謝認真閱讀的你,各種諮詢閒聊請移步

【版權聲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