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揭秘:中國第一代艦載機殲-13戰機的辛酸故事

其實在殲-15艦載機之前, 中國已經在自主研發艦載機方面醞釀了很久, 可惜中國最後還是採用了烏克蘭方面的技術支援, 才得以將目前的殲-15型艦載機研發成功。

在之前落馬的殲-13艦載機早在1971年就開始了該型專案, 但是由於多方面的原因, 導致殲-13型艦載機未能修成正果, 服役到中國海軍序列。

殲-13型艦載機

殲-13型艦載機在當時主要由601研究所承擔研製任務, 主要是因為中國當時的殲-6戰機性能落後,

不能滿足未來的空戰需求, 並且隨著未來航母的“誕生”, 如不能加快研發艦載機, 極有可能影響航母形成戰鬥力。 因此當時研發的殲-13戰機主要擔負了兩項任務, 一是接替當時老舊的殲-6戰機, 二是為擔負海軍艦載機的角色。

殲-15型艦載機

因此殲-13戰機必須具備較強的空戰能力和艦載機的相關性能, 由於中國航空工業的影響, 導致先進的航空發動機受制於人, 這也影響了殲-13戰機的研發進度, 為此當時的601所還專門成立了航發小組, 主要的任務是在中國國內和前蘇聯方面進行調研, 以選取合適的航空發動機, 以備殲-13戰機的需求。 在當時小組成員對中國的渦扇-6型發動機抱有了希望, 希望通過渦扇-6的改進升級來滿足該型戰機的需求。 但是最後的論證和試驗結果顯示, 該型發動機並不適合殲-13戰機的需求。

在這無奈之際, 中國601研究所瞄準了米格-23MC型戰機的發動機P-29型, 在當時410研究所就承擔了對P-29型發動機的分解研究, 在得到了該型發動機能夠滿足殲-13戰機時,

欣喜若狂的研究人員對殲-13戰機再次提起了研發幹勁, 希望儘快將原型機弄出來。

殲-15型艦載機模型

當時 的殲-13型艦載機據悉將安裝推力達9300公斤的發動機, 但是由於載重方面要有很大的提升, 無奈最後將發動機的推力提升到了12000公斤,

就是採用P-29型發動機。 雖說採用了大功率的發動機, 但是最後的命運還是未能擺脫被拋棄, 最終因為海軍和空軍在戰略上發生了重大的調整, 因此殲-13型戰機的命運就此終結, 到了1981年該型戰機完全停止, 期間研發經費高達1220萬元, 在當時的條件下這是一筆鉅款, 雖說在研發資金方面的投入十分巨大, 也可惜的是拯救不了殲-13戰機的命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