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茅臺鎮假酒商利潤高 猖獗還要存在多久?

造假者橫行, 違背了市場經濟的法治原則, 一旦茅臺對應的權力象徵符號被剔除了, 再來亡羊補牢就為時已晚。

去年10月, 住建部公佈了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名單,

以生產茅臺酒聞名的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成為127個小鎮之一。 然而,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 很多商家生產低端醬酒(醬香型白酒), 以次充好;其衍生出的“高仿酒”一條街承擔著當地造假售假的關鍵環節。

提及茅臺酒, 人們首先想到的, 除了其“高檔”形象, 恐怕就是“市場上到底有多少真茅臺”之問。 新京報記者來自“造假一線”的探訪, 讓人對這個疑問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2011年9月, 貴州省商務廳副調研員陳有泰曾對外披露:“茅臺酒廠的年產量約為2萬噸, 而2010年全國茅臺酒消費量高達20萬噸, 市場上90%的茅臺都是假酒。 ” 後來茅臺方面雖然對此有闢謠, 但這一說法卻與不斷冒出的“假茅臺”事件互為呼應。

為何“假茅臺”制售能在當地發展成一條專門的街道, 卻為何未得到徹底整治。 而且, 當地假茅臺的制售, 不只是在酒水方面, 從名字到包裝甚至到防偽鑒定, 都有著較為成熟的造假途徑與套路, 甚至“可以通過關係, 花錢購得”, 這更增加了市場的辨別難度,

讓假茅臺暢行無阻。

就此來看, 假茅臺之所以在當地形成一條制售產業鏈, 歸根結底是建立在一種畸形的非正當市場形態之上的。 造假者首先違背市場經濟的法治原則, 無所不用其極, 製造出難以分辨的高仿酒, 售往外地。

從報導來看, 這些年當地也不是不對造假者予以打擊,

而是, 屢打不盡。 問題在於, 當地真的就沒有辦法嗎?在高仿酒氾濫的情形之下, 全國的消費者可能都會懷疑當地政府的打擊力度與誠意。

白酒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 為這種真假難辨的“品牌”買單的不只是被矇騙的消費者, 恐怕還有真的茅臺酒廠。 而走不出制假售假陰影的茅臺鎮, 恐怕也難以真正詮釋自己的特色。 不及早對這種畸形市場生態“下手”, 等待茅臺鎮和茅臺酒廠的恐怕只能是更多的被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