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王小帥來滬為張大磊執導的《八月》月臺

由青年導演張大磊執導的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八月》即將於3月24日全國公映。 3月20日, 導演張大磊攜主演張晨現身上海, 與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坎城電影節評委會大獎得主王小帥就電影《八月》中展現的時代記憶, 暢談90年代影人影事與影片中展露的時代情懷。

電影《八月》講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經濟發展浪潮中, 西部小城裡的小雷一家在面臨鐵飯碗即將被打破時的處境和選擇, 片中主角小雷也以孩子的視角懵懂地旁觀大人世界的生活變化。 從《八月》故事初步有了雛形、歷經4年劇本撰寫、到2015年電影殺青、2017年3月上映,

《八月》可以說是一部導演從生活縫隙裡換來的電影。

王小帥

王小帥用“有溫度、不矯情、清新自然”來形容《八月》。 “它也是一種體驗式的電影。 我們看到的《八月》成片中, 是黑白的, 很好的體現出那個年代的味道。 ”

90年代對王小帥來說是一個激情澎湃的青春歲月。

“90年代與80年代有著非常大的落差, 到90年代是裂變、斷崖式的。 90年代對於我們來說, 是一個往前走動的十年。 對我個人來說, 剛好是25、26的樣子, 這個歲數你必須做點事情, 在這10年中, 我就是一個變化的分子, 不是一個旁觀者, 而是一個作者。 ”

王小帥回憶那10年的中國電影市場, “那10年, 形成了當時中國電影的兩個路線:一個是完全的地下電影, 也就是我們這些人做了10幾年想要挽救自己與電影關係的這種電影。 另一個是美國電影開始在中國市場蓬勃發展。 1994年, 第一部美國電影《亡命天涯》開啟了好萊塢電影進入中國大銀幕的模式。 第二年, 《真實的謊言》上映, 中國觀眾真正接觸美國電影。 ”在王小帥看來, 當時他們所做的電影是真正的市場電影,

“從投資到放映, 每個環節都是我們自己做。 ”

張大磊

導演張大磊笑稱自己的創作班底皆為“七大姑八大姨”構成:飾演小雷的孔維一是同事家的孩子, 小雷的父親是從小玩到大的好哥們, 而小雷的母親則是自己從事婚慶行業時的客戶。

對於金馬獎的“意外”得獎, 張大磊表示, 自己是用最本能、最真誠的態度去創作, 投射到電影中的, “可能這種方式是笨拙的, 但這是我們本能的感知。 ”在被資本寵愛的電影市場, 這樣一部極小成本的影片沒有知名導演、明星的光環, 卻如同一股清流, 沁人心田, 給文藝電影帶來更多曙光。

對此, 王小帥表示:“年輕一定是力量, 但不見得都能獲得正路上的成功。 大磊如果沒有拿出《八月》這個作品, 他就算5歲想拍電影, 但還是要有作品才行。 我之所以來參加這個活動, 就是因為看了電影, 希望能把很正確的一種電影方式傳遞給更多人。 如果過分去消費藝術和作者, 反而對年輕導演有害。 任何一個好東西出來, 我們都需要有等待的耐心。

對於自己頭上的“第六代導演”光環, 王小川坦言:“一開始覺得莫名其妙, 後來覺得也對, 確實跟之前的導演們價值觀不一樣了。 在我們之後, 誰拍了一個電影, 就有人說是第七代了。 這是一種非常懶惰的分類方法。 我們需要出好作品, 但不是一代一代的標籤式的東西。 ”

張大磊、王小帥、主演張晨(從左至右)

圖片由愛奇藝影業提供 編輯郵箱:ljnjf@163.com

文/李君娜

張大磊、王小帥、主演張晨(從左至右)

圖片由愛奇藝影業提供 編輯郵箱:ljnjf@163.com

文/李君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