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滴滴打拼的血路,不管多難,競爭多激烈,努力到無力可為

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 不管是去外地還是在市內, 只要出行, 很多人都會習慣使用滴滴打車, 而到底是在什麼時候開始, 滴滴打車成為了居家旅行, 出門必備的“打車神器”呢?而又有誰能想到一個每年擁有幾億客戶、規模過百億美元的龐大公司, 它的創始人只是一個80後江西小夥?這個江西小夥就是程維。

離職創業

不知道你們是否有經常因為打不到車而耽誤事情的時候?在程維還在阿裡工作的時候, 因為工作的需要, 他需要在杭州北京兩地來回跑, 而且常常因為不能及時打到車而耽誤了航班。

而一件事情的發生, 更是堅定了他要做打車軟體的想法。 當時程維的親戚來北京, 但他們5點半開始打車, 卻到8點都還未能打到車, 這讓原本定在7點的飯局不能不往後推了好久。 而這讓做打車軟體的想法深深的印在了程維的腦海中。

但是在創業前的一段時間, 身邊的人都在跟程維說, 在智慧手機還沒有普及的時候, 做這個軟體是不靠譜的。 但程維卻認為, 只有在市場基礎還未成熟的情況下, 創業才有成功的希望。 等市場基礎成熟了, 智慧手機人手一台的時候, 再去做這個軟體, 就已經錯失了最後的機會。

等到了2012年, 程維毅然離開了阿裡, 緊接著創立了滴滴打車。 後來, 曾經的同事王剛也離職, 轉身成為了滴滴打車的主要資金支持者。

滴滴入市, 步步受阻

在滴滴的創立之初, 程維和幾位曾經在阿裡工作的同事一起, 在一個100平米的破倉庫裡辦公。 在剛開始的幾個月裡, 這個創業團隊想盡了所有辦法, 絞盡腦子, 戰勝了當時十多家擁有同樣的創業思路的對手。 後來, 程維派出了10名員工前往深圳推廣服務, 因為那裡的見光態度最為開放, 但可惜的是, 不久滴滴出行的服務就被當地政府叫停。

可事實證明, 和其他競爭對手相比起來, 滴滴出行還時有著許多優勢。 因為當時的許多競爭對手通過複製Uber在美國的策略, 但卻忽略了國情, 所以很多競爭對手照搬過來的策略明顯的水土不服。 當對手們獲得了在北京機場招募司機的獨家合約時,

滴滴出行在地鐵站向擁有智慧手機的年輕司機宣傳、提供應用。

大雪拯救, 絕處逢生

就這樣, 到了2012年, 那時的滴滴已經走在了破產的邊緣, 可是天無絕人之路, 一場大雪拯救了滴滴。 當時北京因為一場暴風雪, 出行的人們還難打到車, 於是紛紛使用了滴滴出行。

暴漲的訂單量引起了一家風投公司的注意, 經過觀察後, 這個風投公司向滴滴出行注資了200萬美元, 就這樣, 滴滴的危機得到了解除。

與快的激戰廝殺, 7天7夜作戰

原本應該順風順水的滴滴, 在某天接到了一個壞消息, 那就是競爭對手“快的打車”得到了阿裡巴巴的投資。 阿裡巴巴、騰訊和百度三巨頭促使了很多創業公司成功創業, 所以, 為了反擊, 滴滴則找到並獲得了騰訊的支持。

就這樣, 在兩大巨頭的支持下, 滴滴出行和快的打車的競爭愈發激烈了, 而在這期間, 滴滴出行發生一件勵志故事, 那便是出名的“七天七夜”。 當時, 滴滴出行挑起了補貼大戰, 這場大戰讓滴滴兩周內的訂單量猛漲50倍, 這樣滴滴原本的40台伺服器難以堅持得住,

逼不得已, 程維連夜致電馬化騰, 而馬化騰也迅速從騰訊調集精銳的技術團隊和1000太伺服器支援滴滴, 就這樣, 在蘇州街的銀科大廈裡, 滴滴出行通過了七天七夜的不斷奮戰, 重寫了服務端架構。

在經過這七天七夜的高強度持續工作, 讓工程師和程式師們疲憊不堪, 一些人甚至連隱形眼鏡都摘不下來, 一些人則是直接就昏倒了。

騰訊投資, 如虎添翼

同為巨頭的阿裡巴巴也看到了這一點, 並向滴滴的對手快的打車注資, 同時將支付寶和快的打車進行整合, 短短的幾個月時間, 兩方投入了將近20億的資金進行補貼大戰。 這讓雙方的訂單量迅速的增長。

雙方合併,共抵Uber

而在滴滴和快的打得熱火朝天的時候,Uber的卡蘭尼克將目光瞄準了中國市場,企圖進駐中國。而正在激戰的兩方也意識到,不能再火拼了,於是,經過多方面的調節,最終在2015年,兩家“死對頭”合併,在合併後的新公司裡,滴滴出行占60%的股份,並由程維繼續運營公司。

其實,早在2013年,卡蘭尼克便帶著Uber的一些高管來到中國,造訪滴滴出行。在會談的時候,卡蘭尼克提出對滴滴出行進行投資,以此換取滴滴出行40%的股份。當時卡蘭尼克詢問程維是否要考慮一下,程維很果斷的說:“我為什麼要接受呢?”這便讓Uber和滴滴之間的問題推向了市場,用市場來說話。

2015年初,滴滴和快的打車的合併之際,Uber開始大舉進攻,用更好的應用,更穩定的技術,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便拿下了中國私家車打車市場的三分之一。當時的程維就感覺自己在用小米加步槍對抗著對手的飛機大炮。

為了改變局勢,程維和高管們開會商討此事。進過全面的分析,決定調整給予司機和乘客的補貼金額。因為程維深刻的認識到,如果失敗,那必將滅亡。

到了2015年5月,滴滴的反攻開始了。10億人民幣投入到補貼金額方面,同時和顧問一起利用各種方法打擊Uber在美國的市場。對抗日益激烈,滴滴每年砸錢最多達到了10億美元。之後,Uber也通過沙烏地阿拉伯注入的35億美元,開始反擊,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烽火不斷。

與Uber化干戈為玉帛,盡顯大將風範

在和Uber長期對抗中,雙方都認為兩家公司應該休戰,應把精力轉集中在發展業務。程維認為:“這好像是一場軍備競賽,他們在融資,我們也在融資。但我心裡明白,我們的錢要用在刀刃上。這就是我們最終與Uber握手言和的原因。”這才有了邁克爾和柳青敲定合作條款,後來程維和卡蘭尼克在北京一家酒店的酒吧內舉起了酒杯,化干戈為玉帛。

現如今,滴滴出行擁有了約5000名員工,其中約1/4位於中關村科技園區的5層辦公樓內,規模宏大。並在未來繼續專注出行領域,打造智慧交通的引擎,讓出行更美好!

雙方合併,共抵Uber

而在滴滴和快的打得熱火朝天的時候,Uber的卡蘭尼克將目光瞄準了中國市場,企圖進駐中國。而正在激戰的兩方也意識到,不能再火拼了,於是,經過多方面的調節,最終在2015年,兩家“死對頭”合併,在合併後的新公司裡,滴滴出行占60%的股份,並由程維繼續運營公司。

其實,早在2013年,卡蘭尼克便帶著Uber的一些高管來到中國,造訪滴滴出行。在會談的時候,卡蘭尼克提出對滴滴出行進行投資,以此換取滴滴出行40%的股份。當時卡蘭尼克詢問程維是否要考慮一下,程維很果斷的說:“我為什麼要接受呢?”這便讓Uber和滴滴之間的問題推向了市場,用市場來說話。

2015年初,滴滴和快的打車的合併之際,Uber開始大舉進攻,用更好的應用,更穩定的技術,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便拿下了中國私家車打車市場的三分之一。當時的程維就感覺自己在用小米加步槍對抗著對手的飛機大炮。

為了改變局勢,程維和高管們開會商討此事。進過全面的分析,決定調整給予司機和乘客的補貼金額。因為程維深刻的認識到,如果失敗,那必將滅亡。

到了2015年5月,滴滴的反攻開始了。10億人民幣投入到補貼金額方面,同時和顧問一起利用各種方法打擊Uber在美國的市場。對抗日益激烈,滴滴每年砸錢最多達到了10億美元。之後,Uber也通過沙烏地阿拉伯注入的35億美元,開始反擊,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烽火不斷。

與Uber化干戈為玉帛,盡顯大將風範

在和Uber長期對抗中,雙方都認為兩家公司應該休戰,應把精力轉集中在發展業務。程維認為:“這好像是一場軍備競賽,他們在融資,我們也在融資。但我心裡明白,我們的錢要用在刀刃上。這就是我們最終與Uber握手言和的原因。”這才有了邁克爾和柳青敲定合作條款,後來程維和卡蘭尼克在北京一家酒店的酒吧內舉起了酒杯,化干戈為玉帛。

現如今,滴滴出行擁有了約5000名員工,其中約1/4位於中關村科技園區的5層辦公樓內,規模宏大。並在未來繼續專注出行領域,打造智慧交通的引擎,讓出行更美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