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公平且有尊嚴地活著:泰州薑堰501人告別“黑戶”

伴隨著“實名制”的不斷普及, “黑戶”這個群體正在逐漸失去正常的受教育、工作甚至是生活的機會。 泰州市姜堰區顧高鎮村民王小兵(化名)今年已經28歲, 事業有成、家庭幸福, 但誰也想不到他竟有過27年的“黑戶”人生。

1989年出生的王小兵還有一個姐姐, 因為違反了當時的生育政策, 他的戶口就一直沒有申報。 沒有戶口, 王小兵在農村學校借讀到初二便輟學在家, 跟隨親戚外出打工只能獨自乘坐汽車, 回到老家做木匠又辦不了保險, 更令他苦惱的是到了婚齡卻無法領證結婚。 這一切直到2016年才得到好轉,

當時姜堰區公安局的民警上門宣傳新的戶籍政策, 並多次幫忙整理資料, 王小兵的戶口終於落實, 當天他的父親激動得對民警說:“今天這日子我比添了孫子還要高興。 ”同樣在戶口解決當日, 王小兵與女友也順利領到了結婚證。

組織宣傳、強化排摸, 為566名“隱形人”分類建檔

“無戶口人員常常缺乏安全感、游離于正常社會之外, 幫助他們解決戶口問題, 讓他們享受公民基本權利的同時也減少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該局治安大隊大隊長曹祥賓說。 據瞭解, 民警通過利用節假日、重大活動、外出務工人員集中返鄉等有利時機, 逐家逐戶開展走訪排查, 全面掌握無戶口人員數量、年齡結構、居住狀況、無戶口原因等基本資訊, 2016年以來,

已排摸無戶口人員566人, 並按照“一人一檔”的要求, 分8種類型對調查材料、證明材料、落戶材料等進行歸檔、長期保存, 同時做好指紋、DNA等資訊採集工作, 杜絕在落戶過程中發生假冒戶口問題, 有效防止違法人員借機漂白身份。

因人施策、循序漸進, 已有501人成功告別“黑戶”

在姜堰區白米鎮和平村有一位患有精神障礙的婦女任某, 1992年隨啞巴丈夫嚴某來到薑堰生活, 後來嚴某病逝, 家人多次想幫任某辦理殘疾證, 但都因為無身份證明未能如願。 得知資訊後, 民警立刻對其無戶口情況進行瞭解, 可因為癡呆, 任某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叫什麼、哪裡人、哪年生。 為了解決任某某的戶口, 姜堰區公安局積極組織人員到村裡召開村民座談會,

先後聽取了30余名村民提供的資訊, 並通過一次次瞭解、協商、調查, 幫任某確定了身份資訊, 成功補登了戶口。

同樣, 姜堰梁徐鎮村民李明鳳(化名)也是在民警的幫助下有了戶口, 在拿到自己的戶口本時, 李明鳳笑著說:“二十多年了, 從1991年嫁到江蘇, 與家人斷了聯繫, 就沒了戶口, 現在又可以活得像個正常人了。 ”

“我們按照‘先易後難、分類解決、循序漸進’的原則, 對不同類型無戶口人員進行研究會辦, 逐一解決落戶問題。 ”曹祥賓說。 2016年至今, 姜堰區公安局已開展戶口調查、出生資料收集工作600餘次, 組織人員到湖南、山東、貴州、湖北、安徽等地開展20餘人次, 發函256人次, 先後為501名無戶口人員補登戶口, 其中就包括146名受計劃生育、非婚生等影響人員、201名外來婚嫁婦女和65名癡傻流入人員。

之後, 該局將繼續開展工作, 幫助解決剩餘“黑戶”的戶口問題, 此舉也得到社會群眾的高度讚譽。 通訊員 徐躍進 張玉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