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新加坡竊喜!解析泰國為何不願開挖克拉運河

克拉地峽同臂膀般連結馬來半島, 最窄處僅56公里。 擬建的克拉運可解脫對繁忙擁塞的麻六甲海峽之依賴, 使航程縮短約1200公里。 然泰國政府對此設想貌似並不積極, 制約因素頗多:

1.功效欠佳

克拉運河同至少縮短1.48萬公里航程的巴拿馬運河相較, 著實相形見絀。 工程開鑿耗費龐雜, 經濟回報卻遙遙無期。 克拉運河所需投資額巨大, 大到足夠用來建設覆蓋泰國全境的標軌鐵路幹線網路。 而有限的航程效益, 使得運河通行費不宜過高, 否則船隻仍會折返麻六甲原線。 可見投入產出的經濟賬不太划算。

2.環保因素

泰國秉承保護原生態環境和傳統生活方式的“適足經濟理念”, 而開鑿克拉運河難免對貨輪途徑的泰國灣海洋生態保護區造成潛在損傷。 如煤電廠、深水港等政府主導專案曾因當地民眾掣肘而擱淺, 更別提打破生態平衡的克拉運河啦。

3.南部安全問題——避免重蹈巴拿馬獨立覆轍

19世紀末20世紀初, 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的美國一手揮舞著大棒, 一手抛灑著“金元外交”的誘餌, 覬覦霸權之心昭然若揭。 而溝通兩洋的橋樑——巴拿馬運河則首當其衝。

1903年, 美國迫使哥倫比亞簽訂《海約翰-埃爾蘭條約》,

獲得6英里寬運河區租借期99年。 哥倫比亞輿論譁然, 將之視為跋扈強國企圖花幾個小錢就剝奪他所享有的世界上最具價值的財富!懾於民眾激憤, 哥倫比亞議會拒絕批准此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美利堅豈能善罷甘休, 其劍走偏鋒, 策動巴拿馬獨立。

1903年11月, 曾任科隆省長, 並長期在美國巴拿馬鐵路公司任職的阿瑪多宣誓就任巴拿馬共和國首任總統。 欣喜若狂的美國立即催促新政府簽訂運河條約, 如願以償的獲得了寬10英里、面積1432平方公里的運河區, 而付出的僅僅是1000萬美元及25萬美元的年金。 運河區由美國任命的總督管轄, 懸掛美國國旗, 施行美國律法, 儼然國中之國。 美利堅加勒比海霸權開始崛起。

泰國的南部安全憂慮現實存在。 泰族是泰國的主體民族, 占比75%左右, 克拉地峽南端的邊境地帶則是馬來族的聚居區, 他們信奉伊斯蘭教, 日常生活均遵循伊斯蘭教規和習慣法行事, 同超90%民眾信奉佛教的泰國格格不入。

如開鑿克拉運河, 則此地理隔離帶會使泰國南部區經久無法遏制的分離傾向愈加彌深, 無異于人為挖掘的心理鴻溝。 由此克拉運河的成型仍需耗費頗多時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