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決戰開啟!“胖五”再飛 三十年創下中國N個最 新聞+

央視網消息:長征五號遙二火箭於2017年6月26日在文昌航太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相關工作後, 垂直轉運至發射區, 7月1日下午, 長征五號遙二火箭開始推進劑加注,

計畫於今晚(7月2日)發射。

網友夏日陽光問:

聽說我國大火箭“胖五”今晚上要再次飛天了, 漫漫三十年迎來收官之戰, 有啥大消息嗎?據說胖五比長征六號、長征七號要“資深”, 卻為何遲遲面世?

小編答:

沒錯, 7月2日晚, 我們即將看到長征五號遙二火箭發射升空的勝景。 長征五號遙二火箭是目前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新一代運載火箭, 此次將是長征五號的第二次飛行之旅, 也是“長五”研製工作的收官之戰。

2016年11月3日, 承載中國幾代航太人心血, 代表我國運載火箭科技創新最高水準的長征五號成功首飛, 標誌著我國火箭運載能力進入世界前列, 離未來載人空間站的建立又近了一步。

近年來,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發展航太事業、建設航太強國和世界科技強國。

6月22日, 習近平在視察駐晉部隊時, 來到發射場坪, 他指出, 要胸懷航太強國夢想, 強化使命擔當, 加強技術創新和實踐創造, 不斷刷新進軍太空的中國高度。

“發展航太、運載先行。 ”作為中國航太事業的“排頭兵”, 長征五號帶動了整個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技術的發展, 大幅度提升了中國人自主、自由進入空間的能力。 2006年, 國務院批准新一代運載火箭基本型長征五號立項研製。 從提出構想到成功發射, 科研人員共攻克大直徑箭體結構等12大類247個核心技術難題, 全箭新產品比例達到90%以上。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工程組建了全新的研製隊伍, 歷經10年, 在老一輩科學家的指導下,

培養了一批高素質人才, 目前, 35歲以下的研製骨幹已占到近80%。

“保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革命幹勁, 保持創新超越、勇攀高峰的事業追求, 保持嚴慎細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 為建設航太強國再立新功。 ”習近平視察駐晉部隊時, 在基地文體中心發表講話, 再次提到建設航太強國。 長征五號歷經幾代人攻堅克難, 標注著中國太空探索的新高度, 為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夯實堅定的一步。

而這“堅定的一步”一走就是30年, 創下N個“中國之最”。

火箭運載能力有多大, 航太的舞臺就有多大。 “長征五號”是我國起飛規模最大、運載能力最強的一枚大型運載火箭, 它直徑達到5米, 身高約57米, 有20層高, 與以往火箭的運載能力相比提升了2.5倍以上,

起飛推力突破千噸級, 近地軌道的運載能力從9噸提升到25噸, 月球探測器所在的高軌道運載能力也從5.5噸提升到14噸, 是名副其實的“大火箭”, 也被航太人親切的叫為“胖五”。

在新一代成員裡, “胖五”是最先啟動研製的, 但是卻比長征六號和長征七號更晚面世, 可謂大器晚成。 不算前20年的研製期, 僅僅是立項後的礪“箭”, “胖五”就花了10年時間, 足見其研製程度之大、風險之高、意義之重。

航太科技集團一院運載火箭系列總設計師龍樂豪院士曾說, 長征五號奠定了我們新一代運載火箭的基本型, 長征七號、長征六號就應用了長征五號上液氧煤油發動機在內的多項關鍵技術, 為未來開展重型火箭研製打下基礎, 具有重大意義。

身材霸氣的“胖五”, 體重達878噸, 身體裡90%是零下252攝氏度的液氫和零下183攝氏度的液氧, 接近低溫的極限, 也因此又被叫做“冰箭”。 此外, 長征五號火箭採用了大推力氫氧發動機作為芯一級主動力裝置, 四個助推器採用超低溫液氧和煤油作燃料, 煤油燃燒產生水和二氧化碳, 而氫燃燒只產生水, 因此, “胖五”也是無毒無污染的“綠色環保火箭”。

液氫和液氧做燃料, 雖然性能高且無污染, 但風險很大。 航太科技集團六院長征五號火箭副總設計師王維彬從事氫氧發動機研製已有20年了, 他和他的團隊曾經歷114次試車試驗, 據他回憶, 2012年底的一次試車時, 僅僅幾秒鐘就把發動機燒成了一堆廢鐵。 經過不斷的技術攻關, 氫氧發動機的可靠性提高到0.9898, 實現了我國氫氧發動機研製由小推力到大推力的重大技術跨越。

不僅如此,“胖五”全身都是精雕細琢,所使用的元器件經過萬里挑一的篩選,設備超過一千台,電子元器件有十萬多隻,儀器電纜的長度如果單根線連起來超過了一百公里,可想而知其研製程式之複雜,精度要求之高。

目前,“長征五號”已然成為我國運載火箭升級換代的里程碑工程,無論是研發過程、工程技術、攻關難度及其規模都是我國運載火箭研究史上堪稱最大。

歷經三十載,我們即將迎來的長征五號遙二火箭發射,這是“長五”的收官之戰,並將中國航太事業帶到一個新高度。

從1970年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發射至今,“長征家族”系列運載火箭已經擁有17個家庭成員。實現了從常溫推進到低溫推進、從串聯到捆綁、從一箭單星到一箭多星,運載能力覆蓋高、中、低各種軌道,能夠滿足不同載荷的發射要求。

經歷過長征五號成功首飛後,驗證了火箭設計方案是正確的。但也因此暴露了一些問題,首飛時出現了發射推遲,針對產品的薄弱環節,科研人員做了進一步改進。

此次,長征五號遙二火箭搭載發射的實踐十八號衛星,將驗證東方紅五號新一代大型衛星平臺關鍵技術,並開展多項新技術在軌驗證工作。如果成功發射,也就意味著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研製工作圓滿結束了。

研製工作收官之後,未來載人空間站以及火星探測器等都將由其承擔重任,可謂發射任務任重道遠。而它下一步將承擔的第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去月球取回第一份屬於中國人自己的月球樣本。

從研製開發、產品立項、產業反覆運算、系統更新、平臺研製......長征五號記載了中國運載火箭整體技術水準向國際運載火箭一流水準邁進的全過程。習近平總書記說,“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太事業,建設航太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太夢。”隨著長征五號未來的出征,我國的航太事業將向深空邁進一大步,長征五號也將成為中國人邁向更遠太空的“新天梯”。

實現了我國氫氧發動機研製由小推力到大推力的重大技術跨越。

不僅如此,“胖五”全身都是精雕細琢,所使用的元器件經過萬里挑一的篩選,設備超過一千台,電子元器件有十萬多隻,儀器電纜的長度如果單根線連起來超過了一百公里,可想而知其研製程式之複雜,精度要求之高。

目前,“長征五號”已然成為我國運載火箭升級換代的里程碑工程,無論是研發過程、工程技術、攻關難度及其規模都是我國運載火箭研究史上堪稱最大。

歷經三十載,我們即將迎來的長征五號遙二火箭發射,這是“長五”的收官之戰,並將中國航太事業帶到一個新高度。

從1970年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發射至今,“長征家族”系列運載火箭已經擁有17個家庭成員。實現了從常溫推進到低溫推進、從串聯到捆綁、從一箭單星到一箭多星,運載能力覆蓋高、中、低各種軌道,能夠滿足不同載荷的發射要求。

經歷過長征五號成功首飛後,驗證了火箭設計方案是正確的。但也因此暴露了一些問題,首飛時出現了發射推遲,針對產品的薄弱環節,科研人員做了進一步改進。

此次,長征五號遙二火箭搭載發射的實踐十八號衛星,將驗證東方紅五號新一代大型衛星平臺關鍵技術,並開展多項新技術在軌驗證工作。如果成功發射,也就意味著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研製工作圓滿結束了。

研製工作收官之後,未來載人空間站以及火星探測器等都將由其承擔重任,可謂發射任務任重道遠。而它下一步將承擔的第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去月球取回第一份屬於中國人自己的月球樣本。

從研製開發、產品立項、產業反覆運算、系統更新、平臺研製......長征五號記載了中國運載火箭整體技術水準向國際運載火箭一流水準邁進的全過程。習近平總書記說,“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太事業,建設航太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太夢。”隨著長征五號未來的出征,我國的航太事業將向深空邁進一大步,長征五號也將成為中國人邁向更遠太空的“新天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