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行星撞地球可咋辦?美航天局研製“地球盾牌”神器

行星撞地球。 資料圖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6月30日宣佈, 一項防止小行星撞地球的計畫已經從概念探討階段進入初步設計階段,

研發完成的航天器將撞擊一對小行星。

據悉, 美國航天局2003年以來一直密切觀測這對小行星, 推算它們將於2022年和2024年兩次“遠距離”飛過地球。

“雙胞胎”小行星成完美試驗品

這項計畫名為“雙小行星變軌測試”(DART), 是美國航天局為防止小行星撞擊地球設計的首個改變小行星軌道的技術驗證專案, 將發射一顆航天器撞擊名為“雙子星”的一對小行星。

這對小行星由“雙子星A”和“雙子星B”組成, 前者直徑大約780米, 後者直徑大約160米並且環繞前者飛行。

DART計畫的航天器體積與一台電冰箱差不多, 發射後將瞄準“雙子星B”飛去, 最終以每秒大約6千米的速率撞上這顆小行星。 繼而, 研究人員將在地面觀察這次碰撞, 研究碰撞將如何改變小行星的飛行軌道。

美航天局專家們認為, “雙胞胎”小行星系統是此類撞擊試驗的“完美天然實驗室”。 “雙胞胎B”繞著“雙胞胎A”運轉, 因此“雙胞胎B”遭撞擊後, 科學家將較易通過地球觀測站觀測“雙胞胎B”繞“雙胞胎A”的軌道變化, 同時又保證這個小行星系統圍繞太陽運行的軌道不受試驗影響。

美國航天局“地球防禦協調辦公室”官員林德利·詹森說, 這將是在一顆“無威脅的”小行星上做“歷史性實驗”。

行星撞地球。 資料圖

小行星真的會撞擊地球嗎?

實際上, 小行星幾乎每天都會“光顧”地球, 只是它們中的絕大多數進入大氣層後分解、燒毀, 難以造成可觀危害。 不過, 體積較大的小行星會對地球構成威脅。

美國航天局2016年組建“地球防禦協調辦公室”, 職責包括發現、跟蹤和辨別對地球構成潛在威脅的小行星和彗星, 並就可能的碰撞發佈預警。

美航天局說, 直徑大於1公里的近地天體一直是它的重點觀測目標, 估計已發現約93%的此類天體。 而上述防小行星撞地球測試任務的目標是改變中等大小小行星的軌道,

這類小行星有可能造成區域性破壞, 但由於體積相對較小, 還有許多尚未被觀測到, 有一天可能會撞擊地球。

而DART的研究物件是中等體積小行星。 它們一旦撞上地球, 可造成“地區性破壞”, “雙子星B”即屬於這類天體。

那麼, 小行星撞地球的概率有多大呢?英國南安普敦大學教授克萊門斯·朗夫認為, 一顆直徑超過1300英尺的小行星撞上地球的事件, 每10萬年才可能出現一次。

小行星撞地球後會怎樣?

今年4月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說, 假如一顆體積較大的小行星撞上地球, 那麼殺死大多數人的將是時速高達1000英里(約合1600公里)的狂風和強烈的衝擊波。

據《今日美國報》網站報導, 研究人員對小行星撞擊造成的七種影響進行了研究,

包括高溫、壓力衝擊波、飛濺的碎片、海嘯、強風、地震和撞擊坑, 並估算出每一種影響的致命程度。 風和衝擊波是其中最致命的。

事實上, 60%以上的死亡將由這兩種影響造成。 大氣壓強陡增產生的衝擊波能使人五臟俱裂, 而強風則能將人拋起, 把森林夷為平地。

朗夫說:“這是首個審視小行星撞擊產生的七種影響, 並估算哪種造成的人類傷亡最嚴重的研究。 ”

這項研究還發現, 與好萊塢大片裡不同的是, 與墜入海洋相比, 小行星撞上陸地造成的影響要危險和致命得多。 雖然小行星墜入海洋可能引發海嘯, 但海浪很可能會在抵達陸地之前減弱, 除非撞擊正好發生在海岸附近。 研究報告說, 總的來說, 海嘯造成的死亡將占到20%左右。

這項研究利用電腦模型類比了5萬顆直徑從49英尺(約合15米)至1312英尺不等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情景,不過只考慮了撞擊產生的即時影響。朗夫說:“較大的小行星預計會引發長期的環境變化,比如大氣中的粉塵沉積及其對陽光的遮蔽。”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認為,長期影響很可能是較大的小行星產生的主要問題:大量塵埃和廢氣進入大氣層,會長時間嚴重阻擋陽光,導致大多數生物無法存活下去。這也許就是6600萬年前一顆直徑6英里的小行星撞上地球後恐龍的遭遇。

(綜合新華社、澎湃新聞、參考消息網消息)

這項研究利用電腦模型類比了5萬顆直徑從49英尺(約合15米)至1312英尺不等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情景,不過只考慮了撞擊產生的即時影響。朗夫說:“較大的小行星預計會引發長期的環境變化,比如大氣中的粉塵沉積及其對陽光的遮蔽。”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認為,長期影響很可能是較大的小行星產生的主要問題:大量塵埃和廢氣進入大氣層,會長時間嚴重阻擋陽光,導致大多數生物無法存活下去。這也許就是6600萬年前一顆直徑6英里的小行星撞上地球後恐龍的遭遇。

(綜合新華社、澎湃新聞、參考消息網消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