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濫用外語詞的背後是虛榮和盲從

“明天conference(會議)上, 要對你那個report(報告)進行discuss(討論)……”聽到熱播電視劇裡這樣中外夾雜的表達, 你覺得“高大上”還是有點“硌牙”?隨著全球化的深入, 外語詞已經滲入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 不分場合、不分層次過度使用外語詞的情況不僅在自媒體上越來越常見, 甚至主流媒體、正規出版物都難以避免。

(3月20日《人民日報》)

筆者並非一味抵制使用外語詞, 而是想說, 外語詞需要用得規範, 用於合適的時機和場合。

一些人之所以熱衷於使用外語詞, 以至於不分場合、不分時機地冒出幾個外語詞, 一個重要原因是虛榮和盲從。

事實上, 很多人在說外語詞時, 也不一定知道它的真正含義, 就像早些時候央視新聞頻道《朝聞天下》在報導淘寶商城遭賣家“圍攻”的新聞時, 主播將“B2C”讀成“B二C”, 引發網友圍觀。 可以想見, 連央視主播都不知道“B2C”為何物, 更別說我們這些普羅大眾了。

人們喜愛新事物沒有錯, 這是文明進步的表現, 但在全球性資訊交換爆發式增長的今天, 很多時候新詞語還沒來得及翻譯, 就直接將外語詞拿來用了, 就難免淪為不倫不類。 正如有語言專家表示, “改革開放以來, 特別是改革開放初期, 一些人盲目崇拜西方, 隨意使用外語詞以顯示自己有知識、文化水準高, 這也加劇了外來語的氾濫。 ”“不少人覺得, 使用中文時夾雜著外文是一種時尚。

”不能不說, 這種虛榮和盲從, 也是文化不自信的體現。

規範使用外語詞是有章可循的。 許多國家在引進外語詞時都要進行“消化”。 比如英語國家引進漢語“功夫”等詞時, 都轉化為適應其字母文字特點的“kongfu”, 而不是生吞活剝“拿來”就用。 我國有《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期望有關部門加大對人們喜聞樂見的外語詞的“漢化”力度, 電視報紙要起到正確導向作用, 理性引導公眾規範使用外語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