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俠客島:習近平七一香港講話,耐人尋味

香港回歸20周年, 喜大普奔。

今天上午, 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了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

並發表重要講話。 講話中, 習近平將這次回歸20周年大會比喻為香港的“成年禮”, 更以松竹苞茂作喻, 形容香港的發展。

半個小時的致辭中, 既有期許, 也有指引, 還有勸喻, 乾貨滿滿。

關係

談到發展, 總有個怎麼辦的問題。

習近平在講話中說, 要始終準確把握“一國”和“兩制”的關係。 怎麼把握?首先得把“一國”和“兩制”看成是矛盾的兩個方面, 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上高中學政治時, 我們就知道從唯物辯證的角度出發, 要堅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 堅持對立統一規律。 習主席講話可以說既看到香港發展有利的一面, 也看到不利的一面;既看到香港的優勢, 也看到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既看到香港發展的機遇, 也看到存在的風險與挑戰。

習近平宣示說, 中央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堅持兩點, 一是堅定不移, 不會變、不動搖;二是全面準確, 確保實踐不走樣、不變形。 唯有如此, 才能全面準確的把握香港問題, 而不犯以偏蓋全的錯誤。

說到辯證思維, 如果光說兩點論, 就不分主次了, 眉毛鬍子一把抓, 行不通。 還要講講重點論, 說具體點, 放到“一國兩制”中, 一國是根本, 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兩制是枝葉, 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分清楚了, 才不會主次顛倒或割裂看待。

把握好了主次, 才會真正堅守“一國”之本, 善用“兩制”之利, 才會對立統一地實現“三個結合”, 即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維護中央權力和保障香港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發揮祖國內地堅強後盾作用和提高香港自身競爭力有機結合起來,

任何時候都不能偏廢。

創新

習近平在講話中坦言, 香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制度還需完善, 對國家歷史、民族文化的教育宣傳有待加強, 社會在一些重大政治法律問題上還缺乏共識, 經濟發展也面臨不少挑戰。

確實, 在資訊化、全球化的今天, 涉港問題各種矛盾相互交織, 新問題層出不窮, 不能再用刻舟求劍的態度, 將20年前的香港和20年後的香港劃等號。

1982年中英談判以來, 中國綜合國力早已非吳下阿蒙。 香港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保持不變, 但外在的環境、內地的地位早已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 當前, “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遇到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實在正常不過。 比如, 香港已經進入選舉社會, 直選立法會議員的比例越來越高, 如何把握選舉社會的運行特徵, 使“一國兩制”持續成功實踐, 就是涉港各界必須認真思考、認真對待的事。

習近平早就說過, 作為一項開創性事業, “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也確實需要不斷探索前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 針對香港的新情勢, 以他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論述。 他在講話中對今後更好落實“一國兩制”談的4點意見, 正是與時俱進的最好體現。 可以想見, 隨著香港社會的不斷發展, 論述將持續創新與深化。

和合

習近平說,要始終維護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一國兩制”包含了中華文化中的和合理念,體現的一個重要精神就是求大同、存大異。

這“大同大異”又當何解?

所謂大同,大家都是國家中的一份子。所謂大異又如何之“大”?最大不外乎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這正與傳統文化中的和合思維相映,就是要求同存異甚至求同化異。島叔回想起首任香港特首董建華的一句名言,“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更好”,這何嘗不是對和合思維的最佳詮釋?

眾所周知,“一國兩制”最初是為解決臺灣問題設計的。隨著兩岸關係的發展變化,大陸涉台理論與實踐也在不斷進步。比如,習近平強調要“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增強對命運共同體的認知”。這種“融合發展”的理論,同樣對香港非常有指導意義。據此,香港可以主動融入到國家的發展洪流中,在“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人民幣國際化等發展戰略中發揮優勢。

強調和合理念,就要反對片面化、割裂化、對立化。如同習近平所言,香港是多元社會,對具體問題存在不同意見重大分歧並不奇怪,但如果人為製造對立、對抗,那就不僅於事無補,而且會嚴重阻礙經濟社會發展。香港經不起折騰,經不起內耗。那些只強調兩制忽視一國,割裂內地與香港的血脈聯繫的人,同樣與和合雙贏的智慧相距十萬八千里。

底線

習近平在講話中說,任何危害國家主權安全、挑戰中央權力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權威、利用香港對內地進行滲透破壞的活動,都是對底線的觸碰,都是絕不能允許的。

底線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線、是事物質變的臨界點。堅持底線思維,才能切實做好工作。就涉港問題而言,底線就是堅持“一國兩制”,防止它遭到汙名化、曲解化,甚至在具體實踐上走樣、變形。

這幾年,這條底線屢屢被試探、衝擊,如香港激進反對派裹挾其它反對派立法會議員,無視主流民意,將政改方案直接扼殺。“佔領中環”、旺角暴亂、暴力趕客、宣揚“港獨”、辱國宣誓,一幕幕踩線的醜劇持續上演。如不正確及時應對,會對香港社會的穩定造成了極大的負面衝擊。

當然,底線思維不僅僅是硬邦邦的紅線,同樣為開放性和包容性預留了空間。習近平在談話中同樣表示,從中央來說,只要愛國愛港,誠心誠意擁護“一國兩制”方針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不論持什麼政見或主張,我們都願意與之溝通。

也就是說,對於泛民陣營的開明派,大門一直是敞開著的。在這兒,原則性和靈活性得到了統一。

前瞻

習近平在講話中說,未來5年,希望特別行政區政府廣泛團結社會各界,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扎扎實實做好各項工作。

5年,對一座城市的生命來說,未免太短,所以,未來5年只是規劃的起點。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習近平在抵達香港後,在機場講話強調的要點之一,就是“謀劃未來”。對香港全社會而言,在回歸二十年到來之際,都應該思考,香港怎麼辦?未來怎麼走?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事實是,香港回歸之初擁有的航運中心、金融中心、轉口貿易中心等經濟支柱,現在除了金融中心還有某些相對優勢之外,競爭力明顯下降,世界性的科技革命似乎與香港無緣。

如何通過具體政策調整如真正落實港人國民待遇,通過國民待遇、分享發展成果逐步強化國家認同並形成國家觀念,使得愛國愛港選民基礎迅速擴大,縮限“港獨”思潮的生存空間、鏟消“港獨”的滋生土壤,這對香港的未來發展極為重要。

有鑑於此,習近平的講話中依舊強調發展,依舊強調法治。發展是永恆的主題,是香港的立身之本,也是解決香港各種問題的金鑰匙。法治是香港的核心價值,是社會穩定的保證。如果說,“一國兩制”是基石,那麼他們就是香港未來行穩致遠的兩翼。

居安思危,眼光放長,香港才能行穩致遠。

文/湖海遊魚

習近平說,要始終維護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一國兩制”包含了中華文化中的和合理念,體現的一個重要精神就是求大同、存大異。

這“大同大異”又當何解?

所謂大同,大家都是國家中的一份子。所謂大異又如何之“大”?最大不外乎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這正與傳統文化中的和合思維相映,就是要求同存異甚至求同化異。島叔回想起首任香港特首董建華的一句名言,“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更好”,這何嘗不是對和合思維的最佳詮釋?

眾所周知,“一國兩制”最初是為解決臺灣問題設計的。隨著兩岸關係的發展變化,大陸涉台理論與實踐也在不斷進步。比如,習近平強調要“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增強對命運共同體的認知”。這種“融合發展”的理論,同樣對香港非常有指導意義。據此,香港可以主動融入到國家的發展洪流中,在“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人民幣國際化等發展戰略中發揮優勢。

強調和合理念,就要反對片面化、割裂化、對立化。如同習近平所言,香港是多元社會,對具體問題存在不同意見重大分歧並不奇怪,但如果人為製造對立、對抗,那就不僅於事無補,而且會嚴重阻礙經濟社會發展。香港經不起折騰,經不起內耗。那些只強調兩制忽視一國,割裂內地與香港的血脈聯繫的人,同樣與和合雙贏的智慧相距十萬八千里。

底線

習近平在講話中說,任何危害國家主權安全、挑戰中央權力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權威、利用香港對內地進行滲透破壞的活動,都是對底線的觸碰,都是絕不能允許的。

底線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線、是事物質變的臨界點。堅持底線思維,才能切實做好工作。就涉港問題而言,底線就是堅持“一國兩制”,防止它遭到汙名化、曲解化,甚至在具體實踐上走樣、變形。

這幾年,這條底線屢屢被試探、衝擊,如香港激進反對派裹挾其它反對派立法會議員,無視主流民意,將政改方案直接扼殺。“佔領中環”、旺角暴亂、暴力趕客、宣揚“港獨”、辱國宣誓,一幕幕踩線的醜劇持續上演。如不正確及時應對,會對香港社會的穩定造成了極大的負面衝擊。

當然,底線思維不僅僅是硬邦邦的紅線,同樣為開放性和包容性預留了空間。習近平在談話中同樣表示,從中央來說,只要愛國愛港,誠心誠意擁護“一國兩制”方針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不論持什麼政見或主張,我們都願意與之溝通。

也就是說,對於泛民陣營的開明派,大門一直是敞開著的。在這兒,原則性和靈活性得到了統一。

前瞻

習近平在講話中說,未來5年,希望特別行政區政府廣泛團結社會各界,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扎扎實實做好各項工作。

5年,對一座城市的生命來說,未免太短,所以,未來5年只是規劃的起點。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習近平在抵達香港後,在機場講話強調的要點之一,就是“謀劃未來”。對香港全社會而言,在回歸二十年到來之際,都應該思考,香港怎麼辦?未來怎麼走?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事實是,香港回歸之初擁有的航運中心、金融中心、轉口貿易中心等經濟支柱,現在除了金融中心還有某些相對優勢之外,競爭力明顯下降,世界性的科技革命似乎與香港無緣。

如何通過具體政策調整如真正落實港人國民待遇,通過國民待遇、分享發展成果逐步強化國家認同並形成國家觀念,使得愛國愛港選民基礎迅速擴大,縮限“港獨”思潮的生存空間、鏟消“港獨”的滋生土壤,這對香港的未來發展極為重要。

有鑑於此,習近平的講話中依舊強調發展,依舊強調法治。發展是永恆的主題,是香港的立身之本,也是解決香港各種問題的金鑰匙。法治是香港的核心價值,是社會穩定的保證。如果說,“一國兩制”是基石,那麼他們就是香港未來行穩致遠的兩翼。

居安思危,眼光放長,香港才能行穩致遠。

文/湖海遊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