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古鎮宿羊山傳奇:瑞香寺之謎

(作者:溫帶)

關於瑞香寺的來龍去脈, 諸如始建年月、規模、占地面積、重修時間、次數、歷屆主持人姓名、眾僧姓名、廟內設施、廟產等,

廟譜和大雄寶殿碑文, 廟大門東旁兩塊石碑上的文字, 都記得清清楚楚, 本不是什麼“謎”。 由於十年浩劫, 瑞香寺毀於一旦, 使得原本清清楚楚的東西, 成為說不清的“謎”。 現在要說瑞香寺, 只能憑記憶和據史料推測, 自然增加了幾分神秘和玄虛, 給世人諸多懷疑, 甚至莫衷一是。

本書所收錄的孫茂儉同志撰寫的《瑞香寺》和沙秀元同志撰寫的《瑞香寺及所建年代初探》等文章就是以人記憶和據史料推測兩個方面來寫瑞香寺的。 孫先生曾說:我寫的《瑞香寺》是全憑記憶, 因為上個世紀五十年代, 瑞香寺是宿羊山高級小學所在地, 本人曾就讀於茲, 耳聞目睹過瑞香寺。 雖然幾十年過去了, 但有些情況還是清晰的, 比如說始建時間為元朝天順年間,

清朝嘉慶年間重修, 廟的西跨院是四道院落等。 至於拙文中所寫的“東跨院四道院落”, 這是我平時與瑞香寺最後一屆主持人昌山攀談所得。 昌山是法名, 他是戒三和尚的大弟子, 二弟子是昌普。 昌山本姓梁, 車夫山人, 昌普本姓季, 宿山小樓人, 戒三(本姓張, 宿山街人)死後, 昌山成為主持人, 昌普為助持人。 1948年宿羊山二次解放, 昌普返俗參軍赴朝, 昌山仍住在廟內。 本人課餘時間曾和昌山攀談閒聊。 據昌山講瑞香寺原本是東西兩道跨院, 每道跨院都設有四道院落, 東跨院的四道院落毀於明末清初的戰亂, 地方土匪惡霸肆意破壞所致。 昌山還說瑞香寺本有一部完整的廟譜, 毀於民國年間的軍閥混戰。

沙秀元同志寫的“瑞香寺及所建年代初探”是根據《邳州志補》的記載,

認定瑞香寺始建於元朝, 然後根據元朝七代皇帝均信佛, 而第六代皇帝尤甚的史實, 推定瑞香寺始建於元朝第六代皇帝泰定帝, 時間為西元1323—1328年。

“記憶”和“推論”哪個更有說服力, 予姑且不論, 還是留給世人們去思考吧。

瑞 香 寺

坐落於宿羊山鎮東北角的大武山西坡, 四山扣頭之中的瑞香寺始建於元天順年間(西元1328年), 清嘉慶年間(西元1769年)重修。

瑞香寺占地30餘畝, 有磚木結構古建築300多間。 它的建築格局是沿兩條中軸線延伸, 左右並排的雙跨院。 每一排各設有四道院落, 從北向南, 第一道院落主建築有大殿9間, 上下兩層;第二道院落主建築有平樓5間, 上下兩層;第三道院落主建築有寬殿5間,

一層, 無前牆;第四道院落主建築有串樓9間, 上下兩層;最前是門面9間, 中留大門。 在各道院落的左右兩側均建有廂房陪襯。 各主建築中均塑有神像, 並且所有神像都是用優質木雕刻而成, 為其它廟宇所不及。 瑞香寺有廟地45頃, 廟周圍所有山地均為其所有, 另有上合莊子18頃, 下合莊子18頃。 鼎盛時期有住持生僧千餘人, 飲食起居, 修經練功, 均以鐘為號。 晨鐘暮鼓, 經聲有韻, 香煙彌漫, 盛況空前。

瑞香寺門前有刻文石碑兩塊, 石獅一對, 銀杏樹三棵, 東南角有黃楝一株, 月牙井一口。 東西北三面山坡植有松柏萬株, 且松柏林中建有僧塔5座, 僧塚數百。 瑞香寺歷經五次破壞, 被夷為平地, 從西元1976年起不復存在。

《瑞香寺》名稱的由來

元朝七代皇帝都信佛, 而第六代皇帝泰定帝尤甚。 泰定帝的一個愛妃信佛更是如癡如醉。 一天她密請泰定帝, 讓其派大都(現北京)報恩寺的一個和尚靈聰南巡, 要其遍訪名山, 遇有風水好的地方就向她回報, 以便建立廟宇。 靈聰南行至山東泰山, 泰山固然雄偉壯觀, 但已有諸多寺廟, 更有孔府、孟府, 即使建廟, 也難與其媲美, 便又南行。 一日正行之間, 看到一隻鳳凰飄然而來, 他便緊緊追趕。 到了山東南部落了下來, 等他追至, 鳳凰又展翅南飛, 到了台兒莊北不遠處又落下來, 但等他一趕到, 鳳凰又飛了, 他只得又朝前追趕, 直追到宿羊山東北角的大武山下, 鳳凰再次落下。 等他趕到根下, 鳳凰便圍著山下的一片空地環繞三圈後又飛跑了。

靈聰來到大武山下一看,四山扣頭之間是一片平坦肥沃之地,地上瑞香樹長得密密麻麻,時正值仲春,瑞香樹淡紅的花朵爭奇鬥豔,異香撲鼻,便認為此處確是寶地。於是便差人向泰定帝的愛妃回奏。泰定帝聞奏,立即降旨,命令地方官員及三教九流,合力建廟,地方官員不敢怠慢,擇吉日破土動工,時間為西元1323年春三月,至天順帝(1328年)竣工,歷時5年。

當寺廟建成以後,以什麼為寺名,靈聰發現這四山之間瑞香樹叢生,四季常青,花香沁人,便以“瑞香”為名,叫做《瑞香寺》,靈聰並奏請泰定帝愛妃,亦欣然同意,此廟正式以《瑞香寺》之名載入史冊。靈聰便成為“瑞香寺”第一位主持人。後人查明:瑞香,常綠灌木,葉子橢圓形,兩端尖,有光澤,花淡紅色,有香氣,供觀賞,根能入藥,有消腫止痛的作用。而鳳凰這種傳說中的百鳥之王,生性靈敏,對花木的嗅覺極靈,尤其對瑞香樹之類的灌木花香特別敏感,所以它到大武山下便落地,為後人留下了《瑞香寺》之美名。傳說這只鳳凰在山東境內落了兩次,後人分別叫北落、南落。在大武山西坡落下後,又到山南不遠的地方落地,蹲了一會,後人把它所蹲之地叫“鳳凰蹲”即現在的“凰蹲”----“黃墩”。

《瑞香寺》各屆主持人

《瑞香寺》始建天順年(泰定帝降旨興建西元1324年,至天順帝1328年全部建成)至今已歷時678年。據傳說考證,678年的前622年中有十三位主持人:

第一位主持人法號是靈聰

第二位主持人法號是法修

第三位主持人法號是法通

第四位主持人法號是法祥

第五位主持人法號是覺知

第六位主持人法號是覺賞

第七位主持人法號是覺尚

第八位主持人法號是悟宇

第九位主持人法號是悟塵

第十位主持人法號是戒三

第十一位主持人法號是昌海

第十二位主持人法號是昌山

第十三位主持人法號是昌普

靈聰來到大武山下一看,四山扣頭之間是一片平坦肥沃之地,地上瑞香樹長得密密麻麻,時正值仲春,瑞香樹淡紅的花朵爭奇鬥豔,異香撲鼻,便認為此處確是寶地。於是便差人向泰定帝的愛妃回奏。泰定帝聞奏,立即降旨,命令地方官員及三教九流,合力建廟,地方官員不敢怠慢,擇吉日破土動工,時間為西元1323年春三月,至天順帝(1328年)竣工,歷時5年。

當寺廟建成以後,以什麼為寺名,靈聰發現這四山之間瑞香樹叢生,四季常青,花香沁人,便以“瑞香”為名,叫做《瑞香寺》,靈聰並奏請泰定帝愛妃,亦欣然同意,此廟正式以《瑞香寺》之名載入史冊。靈聰便成為“瑞香寺”第一位主持人。後人查明:瑞香,常綠灌木,葉子橢圓形,兩端尖,有光澤,花淡紅色,有香氣,供觀賞,根能入藥,有消腫止痛的作用。而鳳凰這種傳說中的百鳥之王,生性靈敏,對花木的嗅覺極靈,尤其對瑞香樹之類的灌木花香特別敏感,所以它到大武山下便落地,為後人留下了《瑞香寺》之美名。傳說這只鳳凰在山東境內落了兩次,後人分別叫北落、南落。在大武山西坡落下後,又到山南不遠的地方落地,蹲了一會,後人把它所蹲之地叫“鳳凰蹲”即現在的“凰蹲”----“黃墩”。

《瑞香寺》各屆主持人

《瑞香寺》始建天順年(泰定帝降旨興建西元1324年,至天順帝1328年全部建成)至今已歷時678年。據傳說考證,678年的前622年中有十三位主持人:

第一位主持人法號是靈聰

第二位主持人法號是法修

第三位主持人法號是法通

第四位主持人法號是法祥

第五位主持人法號是覺知

第六位主持人法號是覺賞

第七位主持人法號是覺尚

第八位主持人法號是悟宇

第九位主持人法號是悟塵

第十位主持人法號是戒三

第十一位主持人法號是昌海

第十二位主持人法號是昌山

第十三位主持人法號是昌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