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老師要“放羊吃草”,而不要“關羊喂草”

放羊吃草:顧名思義, 主人在養羊時應放開地養, 讓羊群在藍天下的天然草原上自由自在地吃草, 這樣放開養的羊長出來的羊毛才會更健康, 羊毛品質更好, 羊毛也會長得更快更多, 擠出來的羊奶也會更多且更環保健康。

同樣的道理, 教師在教育學生或課堂教學中應善於採用“放羊吃草”的教育藝術與教育教學方法, 這樣的教育方法與教育藝術才符合不同學生的成長規律, “放羊吃草”的教育智慧體現並符合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

傳統的教學方式強調的是教師的絕對權威, 以教師講授知識為主,

以學生被動聽課為輔。 換句話說, 教師是課堂活動的主角, 而學生是課堂活動的配角。 這種傳統教學方式只適合應試教育, 而不適合素質教育。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在“關羊喂草”, 而不是“放羊吃草”。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時, 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特長作為教育教學的前提與基礎。 讓所有學生在課堂上都有發言討論交流的足夠時間與機遇。 教師應在課堂上著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好習慣, 以充分提高全體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從而構建高效課堂, 從而真正達到“放羊吃草”的效果與教育教學目的。

高中新課程理念強調, 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真正做到教師教學主導地位與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和諧統一。

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讓學生自主學習, 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競爭學習的好習慣。 讓學生們學會自我管理, 積極合作主動地開展學習, 而教師應承擔起學生自主學習的引路人。

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應注重靈活運用“放羊吃草”的教育方法與教育藝術。 教師該管的地方一定要到位, 不該管的地方一定不要插手。 如:教師在課前確定一個主題, 讓班級的學生分組去準備與主題相關的重要材料與資訊, 以備在課堂上分組討論教流。

在課堂上, 教師先讓各組學生圍繞主題自由討論, 教師只進行必要的紀律監督, 而後讓各組派代表發言討論結果,

讓其他小組互評各組的討論結果。 教師最後適時點拔點評各組討論結果的得與失, 並及時總結補充昇華全班各小組的討論交流成果。 這樣“放羊吃草”的教學模式可以極大地激發全體參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主動性與創造性。 同時可培養學生們的團體合作意識與互助競爭意識, 最終達到事半功倍的課堂教學效果。

“放羊吃草”的教學模式還要求教師們應深入走進學生的課外生活。 學生的成長離不開豐富的課外生活, 教師應在課外多與不同學生交談關於人生理想, 各種健康的興趣愛好, 並不斷發掘促進不同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全面健康發展。

不同學生的成長規律不盡相同, 面對不同成績水準的學生, 教師應做到因材施教,

對症下藥, 絕對不允許一隻羊吃不飽草, 每個學生都應在班集體裡獲得充足的精神營養, 這是“放羊吃草”教育理念的教育智慧與精髓所在。

家長的全力配合與支持是學校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家長是所有學生的第一任老師, 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子女身上, 最終帶到子女所在學校影響更多的學生。 所以, 家長作為放“羊”吃草的主人之一, 應與教師這個放“羊”吃草的放羊人全力配合, 才能讓“羊群”在藍天下吃到健康的草, 讓子女們在學校裡茁壯成長。

總之, 教師作為“放羊吃草”的放羊人, 教師應注重在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綜合素養, 教師應樹立終身學習的人生信念,

教師們在對學生“放羊吃草”的教育教學實踐中, 應善於發現問題, 提出問題, 解決問題。 不斷攻克各種現實的教育難題來提升教師的教育智慧水準與教育綜合實踐能力水準, 教師們應爭取做一個優秀的, 與時俱進的“放羊吃草”的放羊人而努力拼搏, 死而後已, 無悔此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