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範瑞:一個生態護林員的脫貧之路

為打贏脫貧攻堅戰, 扎實推進精准扶貧工作, 渾源縣青磁窯鄉英溝村創新舉措, 通過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拓寬創業就業管道等方式, 增加貧困戶務工收入, 助力脫貧致富。

6月28日, 本報駐村記者來到了英溝村採訪。 正在與村委會相關負責人瞭解村裡扶貧情況時, “張書記!”門外傳來一聲招呼聲。 拉開房門, 一臉憨厚的笑容呈現眼前, “我是村林場的護林員, 住在下英溝村, 沒事來串串門。 ”來人緩緩說道。 記者抬眼看去, 一位看上去已五十開外的村民走了進來。

說著, 村黨支部書記張全富介紹起來“他叫範瑞,

53歲, 是村裡的貧困戶, 也是去年村裡實施貧困戶轉崗的護林員。 ”上崗前, 他還接受了崗前培訓, 全面學習了護林員職責以及護林防火等專業知識技能。 範瑞一坐了下來就開始向記者介紹起村子的林場概況、地形地貌, 還饒有興趣地說起山上樹林的過去和現在。 憨厚的笑容裡透出農民本有的純樸、實誠。

隨後, 記者與范瑞一起實地走訪了他所看護林場的局部。 聽村民們說, 那是一片近7000畝的林場, 覆蓋了該村附近的大小山頭。 從去年開始, 範瑞一直擔負著護林職責, 早出晚歸, 日日如此。 山腰中搭個草棚, 午時吃飯, 歇息。 這麼多年, 林場沒有發生林木盜伐事件, 他也因此被村裡被評為“優秀護林員”。

緊隨範瑞微駝的背影,

記者行走山路上, 處處險峻, 步步登高。 一個小時後, 大家終於登上了最高峰。 高處俯瞰, 一望無際, 周邊幾個村盡收眼底。

“這裡生活苦, 工作又不好做, 你們是不是覺得難?”交談中, 範瑞臉上始終掛著憨笑, 笑容中含著仁愛、真誠。 他告訴記者, 現在村裡正在拓寬公路, 起初要拆遷, 要出義務工, 這裡人少地少, 寸土寸金, 要佔用村民們的地, 談何容易?為此事, 村兩委班子起早摸黑, 挨戶動員, 終於做通了村民的思想工作。 老伯還是那一臉憨笑, 不緊不慢, 娓娓而談。

去年, 英溝村積極通過“轉崗就業”, 吸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就地轉成生態護林員、環衛清潔工等, 每年能獲得1萬元的工資。 在讓貧困戶們上崗就業的同時, 還提升了村民們的生態保護意識,

為護林防火、環境整治注入新力量, 走出一條生態環境保護與脫貧幫扶的雙贏之路。 大同晚報記者 趙喜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