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來自頤和園的“文創使者”

頤和園文化創意產品承載起頤和園的文化印記, 最大限度地呈現皇家園林的文化精髓, 成為頤和園形象推廣的文化使者, 走進千家萬戶。

~~~~~~~~~~

這些文化創意產品和以往的旅遊紀念品不同, 它們能清楚地看出是在頤和園買的。 ”每次聽到這樣的回饋, 北京頤和園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經理潘玉良都會倍感自豪。

頤和園作為清朝時期的皇家園林, 素有“皇家園林博物館”之稱。 園內的文化資源瀚若星辰, 現存各式宮殿、園林古建7萬平方米, 文物藏品4萬餘件, 其中包括釉色鮮潤的歷代名窯瓷器, 雕鏤精工的玉雕牙雕,

色彩斑斕的織錦, 珍珠、翡翠、珊瑚、瑪瑙裝飾的形形色色的宮廷陳設, 俯首皆是可以進行創意發揮的元素。

這幾年, 鵲上眉梢、彩鳳隨鴉、畫眉聞香、草長鶯飛等12幅源自清代畫家蔣廷錫《活色生香冊頁》的古畫, 走出高高的宮牆, 化身為記事本、冰箱貼、真絲餐墊等日常用品。

蹴鞠不再是名字難念的老物件, 它還是可以玩可以擺的拼插玩具的原形。 更驚喜的是, 現代人也能在頤和園文化產品專賣店裡買到當年皇室貴族餐桌上的味道。

如今, 頤和園文化創意產品已形成家居飾品、皇家生活用品、圖書音像、服裝箱包、辦公用品、旅遊紀念、皇家生日禮物與宮廷美食8個系列, 總量達400餘件。 到今年年底, 頤和園將擁有1000件文創產品。 它們將逐步放入頤和園內的特色商品店中, 取代以往銷售的文化和創意元素較低的同質化旅遊紀念品。

這些文創產品以最大限度呈現皇家園林的文化精髓, 成為頤和園形象推廣的“文化使者”。

穩妥起步 從頭打造原創產品

從頤和園文化創意產品研發剛剛起步時,

潘玉良就開始負責頤和園文創產品發展工作, 在他心中, 讓“休養”在文物展廳與庫房中的文物與老物件“活”起來, 一直是頤和園進行文化創意工作的總思路。

由於初涉文創產品市場, 經驗有待積累, 頤和園從大眾比較容易接受的產品入手, 同時開始與有一定文創產品開發經驗的公司尋求合作。

2014年, 作為中國唯一進駐皇家園林的文創品牌商家, 北京百創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與頤和園達成合作, 進行文創產品的研發設計。 設計產品前, 頤和園方面會提供一些館藏產品的資料, 設計師會結合這些藏品的局部特點進行設計。 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發, 創作要求與自主研發思路碰撞出精彩的火花, 一系列帶有頤和園特色, 富有文化意味、人文情懷又兼具生活實用性的原創產品被創作出來。

2014年北京APEC會議上, 各國政要夫人參觀頤和園時所佩戴的藝術絲綿披肩, 就是由北京百創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 頤和園監製的國禮披肩。 國禮作為中國藝術文化最直接的載體,

肩負著讓世界瞭解中國、傳承民族文化的使命。 這條披肩把清代著名畫家蔣廷錫的花鳥畫藝術與現代絲綢織造技術完美結合, 既傳遞了中國文化的深邃思想和優雅意境, 又展示了傳統工藝與現代工藝融合的考究和精良, 甚至為進一步助力中國文化走向世界進行了富有成效的創新。

頤和園文創產品開發工作愈發被重視起來, 一步步走上正軌。

多方合作 製造文化創意產品

文創產品不僅要兼具創意與實用性, 作為開發主體還要學會講故事。 無論園林還是博物館, 在做自主研發的過程中, 對自己所開發產品的背景素材要做到充分瞭解, 不能只是單純地從園林景觀、藏品的表像入手, 而是要挖掘這些歷史文物背後更深層次的內涵, 並將其提取出來做成產品。潘玉良不斷對設計公司提出要求,對設計稿進行審核,以最大限度呈現頤和園文化精髓。

有了這樣的目標,頤和園不斷尋找著能達到這樣高要求的合作公司,如今除了與北京百創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合作,頤和園還與北京華尚園創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北京滙豐金鵬國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北京高起點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四川翔康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好景東方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達成合作關係。各個公司各有所長,頤和園的文創產品也朝著多系列的方向發展。

最近,潘玉良還在忙著另外一件事。他正在抓緊時間與杭州等地的企業溝通,未來,他要把頤和園的文創產品與北京以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結合,推出一系列拿得出手的產品。

為了更廣泛地充實頤和園文創產品,潘玉良還將注意力擴散到有設計才能的個人身上。在眾多文創產品中,就收錄了一款由北京一所高校建築系學生自行設計的明信片。這套明信片以中國古代建築為主題,並放大建築中的某一部分,作為特別介紹。與普通風景明信片相比,這套明信片設計精緻,不失美感,又多了幾分文化蘊味。

為了推廣和豐富園林文創產品,弘揚皇家園林文化,讓頤和園的老物件“活”起來,走進尋常百姓家,2016年頤和園主辦首屆北京頤和園特色旅遊文創產品展,通過產品展售,調研線上、線下資料,再邀請專家進行評選,最終產生獎項。

經過專家團評審,定制國禮產品藝術絲綿披肩榮獲最具影響力獎,九桃香爐、拼插蹴鞠玩具、六合太平擺件分別獲得網路評選最佳人氣獎的前三名,吉祥獸迴紋針書簽、文昌君文化衫、頤和園百年明信片、益獸文化衫、尺子書簽分獲暢銷明星產品獎的第一名至第五名,頤和園冰箱貼、頤和園鑰匙扣、福祿壽喜扇、大將軍益獸冰箱貼、福祿壽喜紅包也都榜上有名,頤和園十七孔橋禦尺更是從眾多產品中脫穎而出,備受專家青睞。

北京市旅遊委、故宮博物院、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相關企業等單位參加了產品評選工作,他們還邀請文化創意產業界人士參加頤和園文化創意產業研討會。研討會上,人們對參評產品進行點評,設計單位的工作人員會直接收到人們對這些文創產品的評價和回饋,將新思路運用到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中。

注重設計傳播皇家名園文化

頤和園文創產品不僅是運用頤和園形象製作的衍生品,如簡單印有佛香閣、十七孔橋等圖案的拼圖、內藏佛香閣微縮景觀的水晶球、繪製有十七孔橋圖案的扇子、印著園林實景照片的撲克牌等,而是讓每件文創產品盡可能深入地加入文化創意因素,以一種獨特性文化標誌的形象出現。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在眾多的文創產品中出現了一系列備受遊客喜愛的種類。吉祥獸“益獸”系列就是其中之一。這個憨萌可愛的“益獸”,諧音“益壽”,寓意福山壽海。卡通造型取形於鎮守頤和園荇橋橋墩兩側的四隻石刻神獸,它頭上長著獨角,張開嘴眺望遠方,憨態可掬,是皇家第一園林中的稀世之寶。

據“益獸”設計者甯國君介紹,吉祥獸彙集了貔貅、獅子、麒麟的特徵,兼具貔貅的招財納福、獅子的勇敢智慧和麒麟的仁慈祥和。“它的網名為‘摸摸它’,摸摸它,就可以把福祿壽喜帶回家。”目前,該系列產品包括迴紋針、服裝、扇子等多種樣式,未來將進一步開發。

牡丹是頤和園內著名的庭院地植花卉,清代時已經非常興盛。樂壽堂是慈禧太后的寢宮,庭院內曾佈置對稱的花台,植有玉蘭、海棠、牡丹,象徵“玉堂富貴”。慈禧喜愛牡丹,更愛畫牡丹。設計公司便將牡丹作為研發方向,設計了一款頤和園豔滿庭芳多功能鏤空矽膠墊,矽膠墊上的圖案來自於明代永樂年間剔紅牡丹紋圓盤,墊上花紋鏤空,線條精緻,獨具韻味,又兼具實用性。在頤和園文創產品中,古畫時尚包、冰箱貼、優盤、裝飾擺件石版畫上,都出現了頤和園牡丹的身影。

蹴鞠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早在戰國時期中國民間就流行娛樂性的蹴鞠遊戲。私人定制拼裝蹴鞠的設計思路源自頤和園皇家禮儀元素,分為增壽、多子、賀喜、添福、蹴鞠、吉慶等6種紋飾。組成“蹴鞠”的插片使用可再生紙製作,將這些六角形與五角形的配件一一組合,就可以拼裝成直徑14釐米的紙質圓球,可玩、可賞。

“40元買一個如此有內涵的‘古代’玩具,還能告訴孩子一些他不知道的歷史知識。即使玩膩了,擺在家中,也記錄著一段旅遊記憶。”為孩子選購這款私人定制拼裝蹴鞠的家長們都對這款具有歷史感的玩具給出了好評。

不僅有用的、玩的,頤和園還開闢新的思路,製作了多款美食。鴨湯曾是清宮“滿漢全席”內一道口味中和又別具滋味的佳餚。一品老鴨湯引據清宮美食配方,選用兩年生老鴨為原料,結合現代烹飪技術加工而成,是宮廷美食與民間食補的最佳結合典範。萬壽宴是清朝帝王的壽誕大宴,其名食美味數不勝數。乾隆萬壽香肘引據乾隆皇帝萬壽宴中美食配方,將昔日的宮廷菜品,衍生製作成為今日百姓的日常美味佳餚。如今,一品老鴨湯、萬壽香肘,還有慈禧青睞的小吃——豌豆黃、芸豆卷等,都依照傳統做法,並結合現代人的口味製作,配以方便購買和攜帶的包裝,成為頤和園內特有的文創產品。

展覽展示 產品走入尋常人家

每年4月至10月末,頤和園迎來一年中的旅遊旺季。昆明湖畔、萬壽山前,處處是到此遊玩的人。為了給這些精心設計的頤和園文創產品製造與顧客面對面的機會,做好宣傳推廣工作,頤和園特別在旅遊旺季,趁著遊人如織的時候,把一批文創產品擺放出來,在園內最熱鬧的昆明湖畔接受遊客的檢驗。顧客為此停下的腳步,對產品的愛不釋手,以及最終一連買下多樣文創產品,都是顧客對頤和園文創產品打出的最有說服力的分數。

2017年4月26日,一聲銅鑼響,皇家禮物——頤和園第二屆文創產品展正式開幕。昆明湖東堤沿岸樹立起60余塊展板,展板上圖文並茂地講述起頤和園文創產品的開發、發展歷程。而近400種頤和園文創產品中新近研發的110餘種產品以最好的狀態,擺放在昆明湖畔搭建起的展廳中。從產品展開幕到10月上旬,各展臺將在6個月間收集到豐富而直觀的回饋資訊,通過銷售資料,顧客的購買喜好一目了然。而這些資訊將被運用到新一批文創產品的研發工作中。

頤和園宣教中心梁主任介紹,2016年8月,園內開展了“首屆頤和園文化創意產品展”,展覽在八方亭廣場設立主會場,在松堂廣場設立分會場,展覽持續至10月8日,遊客們在此期間零距離欣賞展品,對設計展品進行投票,購買心儀的文化創意展品。僅8月16日至29日,頤和園八方亭兩個展示區賣出了8000多件文創產品,銷售額約為25萬元,包含了辦公用品、桌墊、服飾等各種類型。而今年的產品展將在更豐富的產品介紹和往年的口碑積累下,取得更好的銷售成績。

除了產品展,頤和園還在仁壽殿景區的仁壽殿南、北配殿設立文創展品的體驗店。店內打破了以往的櫃檯式銷售模式,改為展臺式。顧客可以如逛超市一般,近距離挑選心儀產品。一些產品的說明就擺在產品旁,在選購文創產品時,還可以瞭解頤和園的點滴歷史。購買文創產品的過程,也是瞭解頤和園文化的過程。

頤和園皇家買賣街也已經“開街”半年。這條買賣街其實是頤和園推出的一家官方線上銷售網店,店內以頤和園的園林文化為賣點,店名源自園中蘇州街景區“皇家買賣街”,以旅遊紀念商品與皇家趣味生活為兩大主打,分為宮廷家居飾品、皇家生活用品、圖書音像、服裝箱包、辦公文具、御花園旅遊紀念品、皇家藝術品、皇家生日禮品等8個類型。頤和園的文創產品“走”出高高園牆,“進入”尋常百姓家。

頤和園文創產品“俘虜”了越來越多遊客的心。人們購買文創產品時,從最初的難以選出“心頭好”,到現在難以取捨多個選擇。

未來,頤和園將把握園內福壽文化的主線,研發出更為生動,更令人心動的產品,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形式,讓文化創意產品承載著頤和園的文化印記,進入到開放的文化市場,成為頤和園形象推廣的文化使者,走進千家萬戶。

文/劉禹 攝影/修雨辰

並將其提取出來做成產品。潘玉良不斷對設計公司提出要求,對設計稿進行審核,以最大限度呈現頤和園文化精髓。

有了這樣的目標,頤和園不斷尋找著能達到這樣高要求的合作公司,如今除了與北京百創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合作,頤和園還與北京華尚園創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北京滙豐金鵬國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北京高起點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四川翔康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好景東方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達成合作關係。各個公司各有所長,頤和園的文創產品也朝著多系列的方向發展。

最近,潘玉良還在忙著另外一件事。他正在抓緊時間與杭州等地的企業溝通,未來,他要把頤和園的文創產品與北京以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結合,推出一系列拿得出手的產品。

為了更廣泛地充實頤和園文創產品,潘玉良還將注意力擴散到有設計才能的個人身上。在眾多文創產品中,就收錄了一款由北京一所高校建築系學生自行設計的明信片。這套明信片以中國古代建築為主題,並放大建築中的某一部分,作為特別介紹。與普通風景明信片相比,這套明信片設計精緻,不失美感,又多了幾分文化蘊味。

為了推廣和豐富園林文創產品,弘揚皇家園林文化,讓頤和園的老物件“活”起來,走進尋常百姓家,2016年頤和園主辦首屆北京頤和園特色旅遊文創產品展,通過產品展售,調研線上、線下資料,再邀請專家進行評選,最終產生獎項。

經過專家團評審,定制國禮產品藝術絲綿披肩榮獲最具影響力獎,九桃香爐、拼插蹴鞠玩具、六合太平擺件分別獲得網路評選最佳人氣獎的前三名,吉祥獸迴紋針書簽、文昌君文化衫、頤和園百年明信片、益獸文化衫、尺子書簽分獲暢銷明星產品獎的第一名至第五名,頤和園冰箱貼、頤和園鑰匙扣、福祿壽喜扇、大將軍益獸冰箱貼、福祿壽喜紅包也都榜上有名,頤和園十七孔橋禦尺更是從眾多產品中脫穎而出,備受專家青睞。

北京市旅遊委、故宮博物院、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相關企業等單位參加了產品評選工作,他們還邀請文化創意產業界人士參加頤和園文化創意產業研討會。研討會上,人們對參評產品進行點評,設計單位的工作人員會直接收到人們對這些文創產品的評價和回饋,將新思路運用到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中。

注重設計傳播皇家名園文化

頤和園文創產品不僅是運用頤和園形象製作的衍生品,如簡單印有佛香閣、十七孔橋等圖案的拼圖、內藏佛香閣微縮景觀的水晶球、繪製有十七孔橋圖案的扇子、印著園林實景照片的撲克牌等,而是讓每件文創產品盡可能深入地加入文化創意因素,以一種獨特性文化標誌的形象出現。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在眾多的文創產品中出現了一系列備受遊客喜愛的種類。吉祥獸“益獸”系列就是其中之一。這個憨萌可愛的“益獸”,諧音“益壽”,寓意福山壽海。卡通造型取形於鎮守頤和園荇橋橋墩兩側的四隻石刻神獸,它頭上長著獨角,張開嘴眺望遠方,憨態可掬,是皇家第一園林中的稀世之寶。

據“益獸”設計者甯國君介紹,吉祥獸彙集了貔貅、獅子、麒麟的特徵,兼具貔貅的招財納福、獅子的勇敢智慧和麒麟的仁慈祥和。“它的網名為‘摸摸它’,摸摸它,就可以把福祿壽喜帶回家。”目前,該系列產品包括迴紋針、服裝、扇子等多種樣式,未來將進一步開發。

牡丹是頤和園內著名的庭院地植花卉,清代時已經非常興盛。樂壽堂是慈禧太后的寢宮,庭院內曾佈置對稱的花台,植有玉蘭、海棠、牡丹,象徵“玉堂富貴”。慈禧喜愛牡丹,更愛畫牡丹。設計公司便將牡丹作為研發方向,設計了一款頤和園豔滿庭芳多功能鏤空矽膠墊,矽膠墊上的圖案來自於明代永樂年間剔紅牡丹紋圓盤,墊上花紋鏤空,線條精緻,獨具韻味,又兼具實用性。在頤和園文創產品中,古畫時尚包、冰箱貼、優盤、裝飾擺件石版畫上,都出現了頤和園牡丹的身影。

蹴鞠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早在戰國時期中國民間就流行娛樂性的蹴鞠遊戲。私人定制拼裝蹴鞠的設計思路源自頤和園皇家禮儀元素,分為增壽、多子、賀喜、添福、蹴鞠、吉慶等6種紋飾。組成“蹴鞠”的插片使用可再生紙製作,將這些六角形與五角形的配件一一組合,就可以拼裝成直徑14釐米的紙質圓球,可玩、可賞。

“40元買一個如此有內涵的‘古代’玩具,還能告訴孩子一些他不知道的歷史知識。即使玩膩了,擺在家中,也記錄著一段旅遊記憶。”為孩子選購這款私人定制拼裝蹴鞠的家長們都對這款具有歷史感的玩具給出了好評。

不僅有用的、玩的,頤和園還開闢新的思路,製作了多款美食。鴨湯曾是清宮“滿漢全席”內一道口味中和又別具滋味的佳餚。一品老鴨湯引據清宮美食配方,選用兩年生老鴨為原料,結合現代烹飪技術加工而成,是宮廷美食與民間食補的最佳結合典範。萬壽宴是清朝帝王的壽誕大宴,其名食美味數不勝數。乾隆萬壽香肘引據乾隆皇帝萬壽宴中美食配方,將昔日的宮廷菜品,衍生製作成為今日百姓的日常美味佳餚。如今,一品老鴨湯、萬壽香肘,還有慈禧青睞的小吃——豌豆黃、芸豆卷等,都依照傳統做法,並結合現代人的口味製作,配以方便購買和攜帶的包裝,成為頤和園內特有的文創產品。

展覽展示 產品走入尋常人家

每年4月至10月末,頤和園迎來一年中的旅遊旺季。昆明湖畔、萬壽山前,處處是到此遊玩的人。為了給這些精心設計的頤和園文創產品製造與顧客面對面的機會,做好宣傳推廣工作,頤和園特別在旅遊旺季,趁著遊人如織的時候,把一批文創產品擺放出來,在園內最熱鬧的昆明湖畔接受遊客的檢驗。顧客為此停下的腳步,對產品的愛不釋手,以及最終一連買下多樣文創產品,都是顧客對頤和園文創產品打出的最有說服力的分數。

2017年4月26日,一聲銅鑼響,皇家禮物——頤和園第二屆文創產品展正式開幕。昆明湖東堤沿岸樹立起60余塊展板,展板上圖文並茂地講述起頤和園文創產品的開發、發展歷程。而近400種頤和園文創產品中新近研發的110餘種產品以最好的狀態,擺放在昆明湖畔搭建起的展廳中。從產品展開幕到10月上旬,各展臺將在6個月間收集到豐富而直觀的回饋資訊,通過銷售資料,顧客的購買喜好一目了然。而這些資訊將被運用到新一批文創產品的研發工作中。

頤和園宣教中心梁主任介紹,2016年8月,園內開展了“首屆頤和園文化創意產品展”,展覽在八方亭廣場設立主會場,在松堂廣場設立分會場,展覽持續至10月8日,遊客們在此期間零距離欣賞展品,對設計展品進行投票,購買心儀的文化創意展品。僅8月16日至29日,頤和園八方亭兩個展示區賣出了8000多件文創產品,銷售額約為25萬元,包含了辦公用品、桌墊、服飾等各種類型。而今年的產品展將在更豐富的產品介紹和往年的口碑積累下,取得更好的銷售成績。

除了產品展,頤和園還在仁壽殿景區的仁壽殿南、北配殿設立文創展品的體驗店。店內打破了以往的櫃檯式銷售模式,改為展臺式。顧客可以如逛超市一般,近距離挑選心儀產品。一些產品的說明就擺在產品旁,在選購文創產品時,還可以瞭解頤和園的點滴歷史。購買文創產品的過程,也是瞭解頤和園文化的過程。

頤和園皇家買賣街也已經“開街”半年。這條買賣街其實是頤和園推出的一家官方線上銷售網店,店內以頤和園的園林文化為賣點,店名源自園中蘇州街景區“皇家買賣街”,以旅遊紀念商品與皇家趣味生活為兩大主打,分為宮廷家居飾品、皇家生活用品、圖書音像、服裝箱包、辦公文具、御花園旅遊紀念品、皇家藝術品、皇家生日禮品等8個類型。頤和園的文創產品“走”出高高園牆,“進入”尋常百姓家。

頤和園文創產品“俘虜”了越來越多遊客的心。人們購買文創產品時,從最初的難以選出“心頭好”,到現在難以取捨多個選擇。

未來,頤和園將把握園內福壽文化的主線,研發出更為生動,更令人心動的產品,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形式,讓文化創意產品承載著頤和園的文化印記,進入到開放的文化市場,成為頤和園形象推廣的文化使者,走進千家萬戶。

文/劉禹 攝影/修雨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