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世界運載火箭排名第一名:美國土星5號運載火箭(已退役)

世界運載火箭排名第一名:美國土星5號運載火箭(已退役)

土星5號運載火箭(Saturn V), 又譯農神五號, 亦稱為月球火箭, 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阿波羅計畫和天空實驗室計畫兩項太空計畫中,

以V-2火箭和木星系列火箭為起源, 研製使用的多級可拋式液體燃料火箭。

土星5號運載火箭是截至目前仍是人類歷史上使用過的自重最大的運載火箭, 高達110.6米, 起飛重量3038.5噸;總推力達3408噸, 月球軌道運載能力45噸,

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18噸。 土星5號是三級火箭, 由S-1C第一級、S-2第二級、S-4B第三級、儀器艙和有效載荷組成。 第一級長42米, 直徑10米, 到尾段底部直徑增大到13米。 尾段上裝有4個穩定尾翼, 翼展約18米。 第一級採用5台F-1發動機, 推進劑為液氧和煤油, 2個10米直徑的鋁制推進劑貯箱用桁條和隔框加強。 第二級長25米, 直徑10米, 採用液氧液氫推進劑 , 共用5台J-2發動機。 第三級長18.8米, 直徑6.6米, 1台J-2發動機, 推進劑為液氧液氫。

土星5號”火箭於1962年開始研製, 1967年11月9日首次飛行, 1973年5月末次飛行, 計畫發射19次, 後來取消2次, 實際發射了17次成, 成功率達到100%, 保持著完美的發射記錄。 其中第1~3次是不載人模擬環地飛行, 第4次是不載人試飛, 從第7號開始是載人飛行, 共有9枚“土星5號”運載火箭將載人的“阿波羅”號太空船送上月球軌道。 1968年12月21日發射的“阿波羅8號”載著3名太空人完成了人類第一次繞月飛, 隨後, 又發射了7次登月飛船。 最後一次發射是在1973年, 這次發射將“太空實驗室”送入了近地軌道

1966年,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年度政府撥款高達45億美元(僅土星5號就占12億美元), 約為當時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0.5%。 同年, 國防部的政府撥款為635億美元, 阿波羅計畫總共耗資約240億美元。 因此有人認為, 資金是美國能夠領先一步登陸月球的最大因素。 但資金也是阿波羅計畫被縮減的主要原因。

1970年關閉“土星5號”的生產線。

在1996年版的《挖掘太空》一書中, 作者約翰.路易斯宣稱, 若干年前他一直在搜尋關於土星5號的設計藍圖, 所得出的結論是它們令人難以置信地“遺失”了。 NASA官員出面澄清:土星5號藍圖保存在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的縮微膠片上。 位於喬治亞州東點的聯邦檔案部門同樣也擁有2,900立方英尺的關於土星的檔資料,且自60年代末起,已經開始執行土星5號的技術資料保留計畫,目的是為了記錄F1和J2引擎生產的方方面面,以便對將來重新啟動土星5號計畫有所幫助。只不過,重建土星5號所面臨的問題並不是要找到它的設計藍圖,而是要找到那些能夠提供20世紀60年代中期老的硬體設備的廠商,關鍵在於,那些成千上萬的零部件已不再生產。事實是,發射台和運載火箭裝配車間已改裝成建太空梭之用,所以也就沒有地方用來作為發射場所了。

重開土星五號生產線花費巨大,而且土星五號是美國20世紀60年代的科技產物與現在的美國航太技術相比已經嚴重落後,完全再照原樣重建會浪費巨大資源,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

位於喬治亞州東點的聯邦檔案部門同樣也擁有2,900立方英尺的關於土星的檔資料,且自60年代末起,已經開始執行土星5號的技術資料保留計畫,目的是為了記錄F1和J2引擎生產的方方面面,以便對將來重新啟動土星5號計畫有所幫助。只不過,重建土星5號所面臨的問題並不是要找到它的設計藍圖,而是要找到那些能夠提供20世紀60年代中期老的硬體設備的廠商,關鍵在於,那些成千上萬的零部件已不再生產。事實是,發射台和運載火箭裝配車間已改裝成建太空梭之用,所以也就沒有地方用來作為發射場所了。

重開土星五號生產線花費巨大,而且土星五號是美國20世紀60年代的科技產物與現在的美國航太技術相比已經嚴重落後,完全再照原樣重建會浪費巨大資源,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