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塑膠模具中的分模線定義與技巧

塑膠模具中的分模線定義與技巧

定義:通俗的說:把產品從封閉的模具型腔裡打開,並能取出產品的一系列分模線。

原則: 能靠破的不插破,能大斜度插破的,不限小斜度, 並且能方便加工。

名詞:

靠破:產品從封閉的模具型腔中取出,拆模線與運動向成水準關係的面。

插破: 與靠破相對,成斜度關係。 如圖:

入子:因為模具加工需要或方便加工,而把成型部分,分為幾塊加工,或幾小塊拼入,其中除主型腔外,其餘部分材料均作入子。 圓形入子可稱作型芯。

其它: SLI KPI CVI CRI AP BP EP等。

典型形狀拆模

BOSS孔

A: 尺寸確定

非重要孔(未注公差尺寸)

拆法:以小端尺寸向外斜1度或3度。

重要孔(有公差要求)

拆法: 做最大尺寸,並做適當斜度。

B: 頂出方式

優先考慮用打管,其次是雙頂針。

C: 拆模

作成打管就在打管型芯上成型。

一般直接拆成型芯。

孔較淺且不在平面上, 右直接在模具上成型,拆整件。

筋板

入子拆法的確定

筋較深(>10mm)時,考慮拆入子。

原則:優先考慮能研磨且形狀則。

優點:

加工工藝,工序可以錯開,便與安排,縮短工期。

避免放電加工。 精度差,週期長。

拋光方便。

有益於塑件成型。 塑膠包風,充不足的缺陷能適當降低。

缺點:

裝配上難度。

模具強度相對降低。

溢料可能性增大。

淺筋(

筋的拆模

底部有R角

拆模: 一般如右圖,保證有0.1~0.2, 甚至0.5的直面,剩餘部分做R角(圖紙上基本會提示清楚)。

底部有R角,中間有一段直角。

拆模: 一般如右圖,沿R角的端面拆模。 圖紙有要求, 筋底部重要,可按1方法拆模。

底部是直面

拆模:沿底部單邊拆模。

注: 加強筋,是要做拔模斜度的。 圖檔尺,寸一般是直角,拆模時,應先把筋倒斜度後,再行拆模,沿筋底部。

靠破穴

穴在模具上反應為公母仁料靠死。

拆模:形複雜,又尺寸較小時,考慮拆入子,否則直接成形。

注: 靠破位置,應在圖紙上標示清楚,以防打光將面破壞。

入子的確定

普通拆模

入子拆分,在模具不便成型,或者無法成型時使用。 面且局部複雜形狀,需要多次修配處。 (需要事先預測)

(請看附圖) 附圖一、是一般產品入子的拆法,在模仁上線割,鑽鉸幾個穴,再拼裝上幾塊小入子。

附圖二、是整體入子,整個模仁有幾塊大入子拼裝而成。

(注: 加契緊裝置。 )

斜銷滑塊

產品在相對開模方向有側向孔或穴,以及倒鉤凸起等., 使產品不能開模的, 都應有滑塊和斜銷成型。 影響起模部分在產品外面,一般作成滑塊,在產品內部一般做成斜銷。

(請看附圖) 附圖三: 產品有側穴,做成滑塊, 做成斜銷也行,但不太好加工。

附圖四: 產品內部有穴或凹入,只能用斜銷成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