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盛夏來臨,這些你準備好了嗎?

盛夏來臨, 氣溫逐漸升高, 中暑、腹瀉等疾病也多了起來。 如果不提前做好準備, 趕上小病就只能硬扛了。 小編給大家推薦幾種實用的“夏季良藥”, 以備不時之需。

1、中暑:人丹、藿香正氣水

中暑根據程度的輕重可以分為三種, 先兆中暑症狀、輕症中暑症狀、重症中暑症狀。

先兆中暑症狀:長時間處於高溫環境下, 出現了四肢無力、口渴、多汗、頭暈, 體溫可能會有一點點高。 喝點水在溫度低的地方稍微休息一下就好了。

輕症中暑症狀:體溫高於38度, 出現口渴、頭暈、面色潮紅、出汗量大的情況;或者會出現完全相反的症狀:面色白、血壓下降。 如果處理及時, 幾小時就可恢復。

重症中暑症狀:重症中暑又可以分為四種類型:熱射病、熱痙攣、日射病和熱衰竭。 主要症狀為頭暈、頭痛、心慌、口渴、噁心、嘔吐、皮膚濕冷、血壓下降、體溫有可能稍微偏高。 這種情況需要就醫哦!

什麼藥物能應對中暑呢?

人丹:這時除了補充水分, 讓其平躺在陰涼處之外, 還可以服用人丹。

它由薄荷冰、兒茶、陳皮等組成, 有清熱解暑、避穢止嘔等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 服藥期間飲食宜清淡, 兒童、孕婦、年老體虛及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應該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藿香正氣水:屬於辛溫藥品, 中成藥名, 為祛暑劑, 具有解表化濕, 理氣和中之功效。 用於外感風寒、內傷濕滯或夏傷暑濕所致的感冒, 症見頭痛昏重、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嘔吐泄瀉;腸胃型感冒見上述症候者。 需要注意的是, 酒精過敏者應慎用藿香正氣水, 可選擇其他劑型。

2、腹瀉:蒙脫石散、補液鹽

很多因素都能引起腹瀉, 如感染、受涼、飲食不淨等, 不應急著吃止瀉藥, 而應先調整飲食,

多休息。

鑒於持續腹瀉會引發脫水, 導致水電解質失衡, 因此應及時補充鹽分。

補液鹽:對表現為口幹、少尿、疲乏無力等輕、中度脫水的患者來說, 首選的治療方式是口服補液鹽。

蒙脫石散:為胃腸黏膜保護劑, 可以吸附腸道水分及毒素, 可用于水樣腹瀉。

如果服藥後身體仍然未有改善, 需到醫院檢查, 遵醫囑進行抗感染治療。 即便是普通的病毒性腸胃炎, 服藥後若症狀加重, 也應立即就醫。

3、痱子:十滴水

十滴水:夏季孩子容易出痱子, 此時可先用溫水洗淨患處, 擦乾後用它輕塗搽, 每天1~2次, 一般3天可有效緩解。

可取10~30毫升十滴水加入洗澡水裡給孩子擦洗, 對初次出痱子的兒童尤其適合。

4、扭傷:紅花油

紅花油:可用於扭傷,

有鎮痛、抗炎、消腫的作用, 常用於跌打扭傷導致的軟組織挫傷、輕微燙傷, 但不能用於擦傷、割傷等有皮膚破損的外傷, 也不能接觸眼睛、口腔等黏膜。

使用時, 把幾滴紅花油倒在手掌上, 輕輕揉搓雙手, 然後把手放在傷處適當用力按摩。 但要注意, 應在損傷後24小時後再用, 以免加重傷情。

5、蚊蟲叮咬:風油精、清涼油

風油精、清涼油:可用于對抗普通蚊叮蟲咬, 既有效, 對皮膚刺激也較小。

塗藥時, 建議用指甲反彈患處至微紅後薄塗、點塗為好, 不宜搔抓, 以免皮膚破損。 如塗抹部位較多, 睡前宜清洗。

若出現腫脹擴大、紅腫擴散、滲液不止(破損處有組織液等透明液體流出)、潰破、發熱時, 不要自行用藥, 應及時就診。 眼周、鼻孔、口唇、外陰、肛門等部位的皮膚,

以及與黏膜交界近處不宜用, 滲液處及傷口處禁用。

若出現紅腫、瘙癢等過敏症狀, 還可遵醫囑服用氯雷他定等抗過敏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