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為什麼沒有一個騎士球員站在NBA年度頒獎典禮上?

拖了半年之久的NBA常規賽各大獎項終於在曼哈頓的籃球城市公園揭開謎底。 單賽季42次三雙的威少拿走了MVP, 追夢格林以434高票力壓萊納德奪得DPOY,

聯盟最佳第六人埃裡克-戈登, 年度最佳進步球員獎項交給了字母哥。

當然還包括很多新的獎項, 賽格精神獎蒙蒂-威廉姆斯, 最佳封蓋萊昂納德, 最佳灌籃奧拉迪波, 最佳拼搏獎貝芙麗, 運動員精神獎肯巴沃克, 社區服務獎小湯瑪斯,

年度最佳表現獎克雷-湯普森, 年度制勝球維斯布魯克, 季後賽最佳瞬間凱文-杜蘭特。

從來沒有一個NBA賽季FMVP比MVP還揭曉得早, 但也沒有一次NBA頒獎像今年這樣隆重, 今年的NBA頒獎典禮更像是一個黑人運動員的小型奧斯卡。 與其說這是NBA心血來潮舉辦的活動, 不如說這是蕭華出任NBA總裁之後做出的一些策略性的改變。

美國市場的競爭

美國體育市場的競爭受益于持續升溫的電視轉播和媒體收入, NBA與ESPN、TNT最新的電視轉播合同高達240億美元, 是現有合同的三倍, NBA聯盟和老闆們都賺的盆滿缽滿。 馬雲的一句話在美國的體育市場同樣適用:“今天很殘酷, 明天更殘酷, 但後天很美好, 絕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 ”對於NBA這樣高度商業化的聯盟依然如此, 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和危機意識依然存在。 這種規模化、直播化、隆重化的頒獎典禮在早有先河。 所以NBA籌備這個頒獎典禮說不上創新, 僅僅只是適時而為,順勢而動。 對於中國的觀眾而言看著新鮮, 但事實上在美國已經落後三大球類3-5年了。

NBA向泛娛樂領域滲透

NBA在斯特恩時代開啟了全球化的擴張策略, 對於亞當-蕭華而言, 最嚴峻的問題在於在這個幾乎已經穩固的球迷群體裡, 幾乎不用做什麼事情, 就可以維持原有的NBA球迷群體。 但是在非NBA球迷領域的突圍卻異常艱辛。 大型的頒獎盛典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這就好比每年的電影大片明明在電影院就結束了, 但是依然可以靠奧斯卡這樣的頒獎盛典, 把每年的電影節推向高潮, 也把電影推向時尚界, 音樂界等更多領域。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 ABC每年要向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支付巨額費用, 2008年-2010年之間, ABC付給學院的奧斯卡轉播權每年約以1000萬美元的價格在上漲——2008年這一資料是4000萬美金, 2009年是5000萬, 而2010年的轉播權價格高達6500萬美元。 到了2012年, 這一費用達到了7500萬美元, 占奧斯卡獎評選及相關活動總營收的80%, 而據媒體報導, 辦一次奧斯卡的成本僅為4000萬美元左右。

所以NBA以頒獎盛典的舉辦, 意在向泛娛樂化領域擴張, 在未來更有實力把這個盛典打造成一款全新的收費IP, 在球場之外,增加聯盟的腰包。

增加球迷體驗

但不管怎麼說,全新的頒獎典禮,對於球迷也是全新的體驗。球迷們大多數時候看到的都只是球場上的球員,但是在這種正規的商業活動中,球員們給球迷們呈現出的又是另外一個自己。格林的青果領綠色西裝配短褲,五大囧常客麥基一身正裝,拉塞爾打趣四大傳奇中鋒,這一幕幕給球迷們留下了太多五味陳雜的感覺。未來十年,二十年現在當打之年的球星們,詹姆斯、庫裡、杜蘭特、威少也有會拄著拐站在同一個位置,細數當年的功勳,有時候人生需要有儀式感,這會讓我們感恩生活,感恩造物主。

NBA頒獎盛典,到底是聯盟因為迫於其他聯盟的壓力,開始向泛娛樂領域的擴張?還是對於供不應求商業贊助商們打的的新視窗?又或許是兩者皆有,但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NBA已經開始了這樣的嘗試。整個頒獎典禮最奇怪的問題是幾乎以橫掃之勢進入到總決賽的騎士隊,卻沒有任何一個球員獲得獎項,甚至球隊獎項,這不得不讓人心生疑惑。

在球場之外,增加聯盟的腰包。

增加球迷體驗

但不管怎麼說,全新的頒獎典禮,對於球迷也是全新的體驗。球迷們大多數時候看到的都只是球場上的球員,但是在這種正規的商業活動中,球員們給球迷們呈現出的又是另外一個自己。格林的青果領綠色西裝配短褲,五大囧常客麥基一身正裝,拉塞爾打趣四大傳奇中鋒,這一幕幕給球迷們留下了太多五味陳雜的感覺。未來十年,二十年現在當打之年的球星們,詹姆斯、庫裡、杜蘭特、威少也有會拄著拐站在同一個位置,細數當年的功勳,有時候人生需要有儀式感,這會讓我們感恩生活,感恩造物主。

NBA頒獎盛典,到底是聯盟因為迫於其他聯盟的壓力,開始向泛娛樂領域的擴張?還是對於供不應求商業贊助商們打的的新視窗?又或許是兩者皆有,但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NBA已經開始了這樣的嘗試。整個頒獎典禮最奇怪的問題是幾乎以橫掃之勢進入到總決賽的騎士隊,卻沒有任何一個球員獲得獎項,甚至球隊獎項,這不得不讓人心生疑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