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為何曹丕頭上兩根毛?《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人物服裝解讀

據稱熱播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投資高達4億, 準備了超過6000套服裝, 可謂雄心勃勃, 上映後果然口碑不俗。

為了觀劇時更有效的裝X,

本文嘗試介紹幾件劇中男性角色的首服(發冠)。

鶡冠

五官中郎將時期的曹丕、東吳陸遜都曾著此冠出場。 也叫武弁大冠、武冠, 其標誌就是冠兩側插有鶡的尾羽。

鶡[hé], 學名褐馬雞, 中國特有的猛禽。 雄性鶡性極好鬥, 至死不卻。 古人贊其勇武, 取尾羽飾冠, 故名鶡冠, 多為武將佩戴。 《後漢書·輿服志》介紹, 佩戴者包括左右虎賁、羽林、五官中郎將, 因此, 劇中曹丕戴此冠, 合史實。

來看一下真實的東漢武弁大冠的樣子:

同劇中形制還是有較大差別的, 北方寒冷, 出土畫像上的鶡冠多有護耳禦寒。

舊版《三國演義》對鶡冠有不錯的還原, 比如下圖袁紹:

不過拍戲的時候未必能用上真正的鶡尾, 據說央視版《三國》道具組找不到鶡, 就用了鴿子羽毛替代。

長冠

經常出現於古裝劇, 尤其秦漢時期的古裝劇。 漢高祖劉邦仿楚冠製作, 後來被加入祭服系統, 因此也叫“齋冠”。

下圖為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戴長冠人俑:

另一部剛剛結束的古裝劇《思美人》恰好講的是楚國故事,來看看屈原這件楚冠,確實與漢代長冠相似:

小冠

幾乎是古裝劇最常見的男性發冠,也稱束髻冠,正束在髮髻上,用簪貫其髻上,不屬於正式冠。

進賢冠

按照《漢舊儀》:“天子冠通天,諸侯王冠遠遊,三公、諸侯……卿、大夫、尚書、二千石、博士……二千石以下至小吏冠進賢。”進賢冠最初是儒者所冠,後百卿皆戴,變成最常見的文臣首服。

進賢冠以冠梁區別官階職級,梁越多,品階越高。

比如以下兩圖,上圖1梁,下圖2梁。

但實際上漢代進賢冠制式,與劇中差別較大:

東漢晚期墓室壁畫

仍然是舊版《三國演義》還原比較真實: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中出現的進賢冠,應是後世演變的制式。這一演變過程實際上相當慢,即使到了晉代,進賢冠仍然沒有達到劇中的樣式,下圖是根據長沙晉代墓出土陶俑的繪圖:

本劇進賢冠倒是與明代梁冠相似:

明代前期朝服

另外,還有一種“博山遠遊冠”同本劇文臣所戴首服相似,見下圖:

博山遠遊冠和梁冠

之所以叫“博山”遠遊冠,是因為冠前的隆起物,形狀似山。本劇這頂冠同樣有山:

所以小蟲也拿不准這究竟是什麼冠。按照前面《漢官儀》以及《晉書》等史料,遠遊冠是太子、王侯之冠,顯然不可能作為大臣的朝服。那麼本劇這頂,只好視之為進賢冠了。

下圖為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戴長冠人俑:

另一部剛剛結束的古裝劇《思美人》恰好講的是楚國故事,來看看屈原這件楚冠,確實與漢代長冠相似:

小冠

幾乎是古裝劇最常見的男性發冠,也稱束髻冠,正束在髮髻上,用簪貫其髻上,不屬於正式冠。

進賢冠

按照《漢舊儀》:“天子冠通天,諸侯王冠遠遊,三公、諸侯……卿、大夫、尚書、二千石、博士……二千石以下至小吏冠進賢。”進賢冠最初是儒者所冠,後百卿皆戴,變成最常見的文臣首服。

進賢冠以冠梁區別官階職級,梁越多,品階越高。

比如以下兩圖,上圖1梁,下圖2梁。

但實際上漢代進賢冠制式,與劇中差別較大:

東漢晚期墓室壁畫

仍然是舊版《三國演義》還原比較真實: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中出現的進賢冠,應是後世演變的制式。這一演變過程實際上相當慢,即使到了晉代,進賢冠仍然沒有達到劇中的樣式,下圖是根據長沙晉代墓出土陶俑的繪圖:

本劇進賢冠倒是與明代梁冠相似:

明代前期朝服

另外,還有一種“博山遠遊冠”同本劇文臣所戴首服相似,見下圖:

博山遠遊冠和梁冠

之所以叫“博山”遠遊冠,是因為冠前的隆起物,形狀似山。本劇這頂冠同樣有山:

所以小蟲也拿不准這究竟是什麼冠。按照前面《漢官儀》以及《晉書》等史料,遠遊冠是太子、王侯之冠,顯然不可能作為大臣的朝服。那麼本劇這頂,只好視之為進賢冠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