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現實版“變形計”,回鄉教育有多美好?

鄉村遊火熱, 城裡的孩子都應該去農村體驗生活?

傳統觀念裡, “吃得苦中苦, 方為人上人”, 帶孩子去鄉村是近年來的親子教育熱點,

這方面的親子遊市場也很火爆。 再加上綜藝節目, 例如《爸爸去哪兒》、《變形計》等的熱推, 讓孩子去鄉村體驗生活成了孩子增長見識、二次教育的重要基地。

馬上就要暑假了, 不少家長都期盼能帶孩子出去走走。 專家表示, 現在的城市孩子絕大多數都享受著優越的物質生活, 很多孩子不能吃苦, 社會化交往也顯不足。 讓孩子到農村去, 不僅可以認識大自然、瞭解大自然, 通過做農活, 更可以磨練心智。

12歲男孩被帶回鄉感受農村, 抱怨沒手機不能打王者榮耀

近日, 喬先生和妻子帶著兒子牛牛回農村老家, 說帶孩子回鄉是教育孩子不忘本……然而僅在鄉下奶奶家待了5小時, 12歲的牛牛就瞞著父母徒步回程, 走了20公里後被員警發現。

當父母接到牛牛, 問他為什麼要獨自回城時?他這樣說“沒有好夥伴和手機, 不好耍”, 抱怨農村蚊子太多、洗澡要用盆沖、沒有WiFi、不能打王者榮耀……對於體會過鄉下不插電童年的城市家長來說, 這樣的答案難以理解。

不過, 網友倒看開了些:現在的小孩子就是嬌氣。

你也別笑, 都快腱鞘炎的你能忍受沒有網路, 抱著手機移動找信號的日子?

農村生活體驗的現實如何?

對於大多數人來講, 農村, 意味著一種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農民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自產自足, 悠閒自得。 孩子們到農村, 一方面能享受美好的田園時光, 見識不一樣的風土民情, 感受農村的淳樸民風, 體驗不一樣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 相對艱苦的環境, 能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品質, 提升他們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 從而更加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條件。

誠然, 沒有父母的庇護, 孩子的自主性會大大的提高。

但沒了家長在身邊, 孩子太小, 很難管;孩子太大, 管不住!雖然很多培訓機構是以訓練的殘酷性而出名, 只是俗話說得好, “棍棒底下出孝子”, 強壓之下必有勇夫, 孩子會迫于壓力而做臨時性改變, 但很難從心底上認同, 效果也只是暫時性的。

還有一種方式,則是家長和孩子一起去農村體驗。不過,大部分父母,都只是週末才有空。所謂的農村鍛煉,只不過就是家長帶著孩子去走馬觀花遊玩一趟罷了。倘若家長依舊對孩子百依百順,不能以身作則;換湯不換藥,依舊是沒效!

客觀而言,很多農村,生活條件並不比城市差,純天然農家小菜園,360度全景小樓房,送孩子去到這樣的農村,想讓他們去吃到苦,只怕奧特曼都孵出蛋了也不見得有機會

如何才能讓孩子接受“回鄉教育”,既內化於心,又外化於形?

首先,家長要有一個清晰的教育思路。根據孩子成長階段,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循序漸進。尤其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能出現教育“冷熱不均”,如果在城裡養尊處優,到鄉下再搞吃苦教育,這樣惡補的效果可想而知。

其次,家長要身體力行做表率。只有家長先吃苦,才能讓孩子跟著苦。家長做不到的事,千萬不要強加在孩子身上。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精神不是一定要在農村才行,在城市照樣可以,要重視對孩子的生活教育。

農村並不是靈丹妙藥。很多偏遠地區的孩子,也帶有嬌氣、任性與不能吃苦的壞毛病。而優越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很多則具有踏實勤奮、彬彬有禮的良好品質。盲目地讓孩子到農村吃苦鍛煉,對孩子而言,所得極其有限。

“回鄉教育”也許並沒有想像中的那樣美好,家長還需多一些理性為好。

還有一種方式,則是家長和孩子一起去農村體驗。不過,大部分父母,都只是週末才有空。所謂的農村鍛煉,只不過就是家長帶著孩子去走馬觀花遊玩一趟罷了。倘若家長依舊對孩子百依百順,不能以身作則;換湯不換藥,依舊是沒效!

客觀而言,很多農村,生活條件並不比城市差,純天然農家小菜園,360度全景小樓房,送孩子去到這樣的農村,想讓他們去吃到苦,只怕奧特曼都孵出蛋了也不見得有機會

如何才能讓孩子接受“回鄉教育”,既內化於心,又外化於形?

首先,家長要有一個清晰的教育思路。根據孩子成長階段,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循序漸進。尤其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能出現教育“冷熱不均”,如果在城裡養尊處優,到鄉下再搞吃苦教育,這樣惡補的效果可想而知。

其次,家長要身體力行做表率。只有家長先吃苦,才能讓孩子跟著苦。家長做不到的事,千萬不要強加在孩子身上。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精神不是一定要在農村才行,在城市照樣可以,要重視對孩子的生活教育。

農村並不是靈丹妙藥。很多偏遠地區的孩子,也帶有嬌氣、任性與不能吃苦的壞毛病。而優越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很多則具有踏實勤奮、彬彬有禮的良好品質。盲目地讓孩子到農村吃苦鍛煉,對孩子而言,所得極其有限。

“回鄉教育”也許並沒有想像中的那樣美好,家長還需多一些理性為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