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花加拉嘎鄉結“金豆”采“銀花”奔小康

“金豆子, 銀花花, 雜糧雜豆大香瓜, 遍地都是金疙瘩!”這是記者在巴林左旗花加拉嘎鄉採訪時聽到的一句順口溜。 這句順口溜, 把該鄉種植業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實際行動活脫脫地描繪出來了。 地裡忙碌的人群, 開花結果的莊稼地, 脫貧致富的新景象在這裡正在徐徐展開。

山坡地上結出“金豆子”

“我們借助電商扶貧手段, 採取眾籌的方式通過網路銷售本地毛毛穀等雜糧雜豆, 同時從品牌、包裝、品質、售後等方面進行升級。 經過兩年多的經營, 毛毛穀的網路銷量和價格均有顯著提升, 按照保守畝產350斤、每斤售價10元計算,

扣除生產、包裝、運營等成本, 每畝地純收入也在3000元上下, 收益遠遠高於玉米等常規作物。 ”于家灣村電商站站長吳世傑將本村的雜糧雜豆賣到了祖國的大江南北, 用生動的實踐, 走出了一條借力電商管道, 依靠品種改良增收脫貧的康莊大道。

花加拉嘎鄉以山坡地為主, 又處於貧水區, 種植玉米等常規作物每畝地平均收入不超過400元, 群眾增收困難。 近幾年, 為進一步促進扶貧開發, 推進產業優化升級, 在鄉政府的引導下, 結合多年雜糧雜豆種植傳統, 該鄉於家灣、錢龍溝等村大力實施種植結構調整, 主要種植毛毛谷、大金苗、綠豆、黍子、笤帚苗、高粱等抗旱能力強又具有改良土壤作用的雜糧雜豆。 隨著種植面積的擴大,

銷售管道和行銷手段的不斷創新, 農民的種植收入也逐年攀升。

食用菌大棚采出“銀花花”

“我們對收益進行過分析, 每個大棚保守收入在4萬元左右, 食用菌遠高於種莊稼的收入。 鄉里推進脫貧攻堅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往效益上調, 往脫貧致富上調, 這下子, 搞對了, 我們一百個高興!”正在大棚裡觀察食用菌長勢的上三七地村村民老張這樣說。

花加拉嘎鄉的設施農業發展歷史要追溯到2008年, 當年, 鄉黨委、政府研究決定在上三七地村整合700餘畝土地, 探索種植蔬菜大棚, 主要種植香瓜、辣椒、茄子、番茄等品種, 讓一批種植戶走上了富裕之路。 今年, 該鄉又投資951萬元, 打造總占地面積409畝, 建設62棟高規格、高效節能大棚的設施農業扶貧產業園一處,

主要種植食用菌。 該產業園將供全鄉建檔立卡貧困戶免費申請使用, 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技術指導、資金支援、銷售引導等方面給予扶持。

花加拉嘎鄉伙房村修文學一家由於耕地少、家庭負擔重, 雖有發展意向卻因缺乏資金而陷入停滯。 自從“第一書記”入戶宣傳了食用菌種植產業政策, 他們家第一個就報了名, 即將成為該項目的首批受益者。 隨著扶貧產業園項目的建成並投入使用, 將為像修文學這樣的貧困家庭帶來新的生機與希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