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一則“完爆西方”的新聞說起|聚恩君156

文/張聚恩

從去年八、九月份到現在, 一則“中國自然科學技術指數完爆西方(注意: 此可不是僅僅完爆美國, 而是完爆整個西方世界)”(注:上面括弧裡的是原文)的新聞不脛而走, 如今在百度、搜狗等幾乎任何一家網站上都能搜到這條消息, 轉發的就更是鋪天蓋地、不計其數, 我個人就收到不下十次。 這條消息點燃的民族自豪和愛國熱忱, 也在不斷升溫。 作為一名老科技工作者, 我自然為我終身從事的科技事業的偉大進步而興奮、而激動, 但是總感到有那麼一點不對勁:有“自然科學技術指數”這個概念嗎?它是什麼意思?它是怎麼來的?靠一個什麼指數,

能衡量一個國家科學技術的整體水準嗎?當然更深層次的思考是, 究竟應該如何正確地看待我國現實的科技水準呢?

“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 共產黨就最講認真”。

稍一認真, 就查出了這條所謂新聞的“貓膩”。

請聽我道來。 但讀者們一定要有耐心, 請務必平心靜氣地讀完全文。

2014年, 世界上出現了“自然指數”這個概念。 所以叫“自然指數”, 是因為它是由世界著名的英國自然出版集團創建的, 創建者是就職於該集團的大衛·斯溫班克斯(David Swinbanks)。 創建這一概念的初衷是為分析高品質科研產出提供一種免費獲取和簡明易懂的方法, 是對現有衡量標準和評估工具的一個補充。

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產品,

包括以《自然》為核心, 《自然神經科學》、《自然生物學技術》、《自然方法》和《自然評論》等一系列學術地位極高的期刊群, 是當今全球上百萬種學術期刊中的翹楚。

而關於創建者, 我從LinkedIn上查得斯溫班克斯先生現仍為自然集團效力, 目前有三份任職, 首要職務是斯普林格自然集團澳大利亞分部總經理和研究全球自然指數的自然研究集團(自然集團的一個分部)負責人, 同時任日本“日經新聞”科學部副主任和日本沖繩科技研究院理事會成員。 此君除母語外, 習日語, 在日本有長期就職履歷。

“自然指數”創建人大衛·斯溫班克斯

自然指數依據各國大學和科研機構在68家全球一流期刊(這些期刊由在職科學家組成的獨立小組評選而出)上每年發表的科研論文, 就這些論文對世界科學的貢獻作綜合評價, 既計算論文總數, 又計算每篇論文的相對貢獻。 計量方法共3種, 分別是論文計數、分數式計量和加權分數式計量(WFC, weighted fractional count)。 其中, WFC指數方法是根據每篇科學論文的作者數N,

將每一位作者對該篇論文的貢獻記作“1/N”分, 而不是都記為“1”分, 同時考慮不同學科之間的權衡。

關於“自然指數”的資訊

自然指數於2014年11月首次發佈。 2016年4月20日, 自然出版集團在上海發佈了2016自然指數排行榜(Nature Index 2016 Tables)。 此次發佈的2016全球自然指數涵蓋了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發表在世界一流科研期刊上的約6萬篇論文。 根據WFC法計量, 中國是全球高品質科研論文的第二大貢獻國, 僅次於美國。 排在中國之後的是德國、英國和日本。 在自然指數排名前十的國家中, 只有中國在2012年至2015年期間呈現出13%的兩位數年均增長率;並且有些中國大學的年複合增長率高達25%。 (我認為,可能是用此方法向前追溯計量而得出的趨勢性分析資料。)

斯溫班克斯先生十分關注中國的發展狀況,今年還訪問了中國。他說:過去四年以來(同上面的分析),中國一直是自然指數中科研產出增加最顯著的國家,無論是總體上,還是自然指數所追蹤的物理、化學、生命科學、地球與環境科學這四門學科,都是如此。他還補充說,“隨著中國正努力成為一個創新驅動的國家和全球領先的科技強國,中國的研發投入趨於繼續增加,因此,這一令人印象深刻的上升軌跡有望持續下去。”

斯溫班克斯先生訪問中國的消息

4月20日2016年全球自然指數發佈後,國內一些有識之士意識到這件事情的價值和意義,遂以不同形式迅速發佈新聞,目前我能查到的最先見諸媒體的是第二天,即4月21日,“政商大視野”發佈的消息。此時,發佈的消息是完全忠於事實的,不過作者用了很煽情的語彙,即“完爆西方”,可人家絲毫沒有改變事物的本來面目,從題目到內容,全部講的是“自然指數”,而且準確地指出,我們是老二,且和老大還有很大差距,中國的得分不到第一名美國得分的40%(美國得分17203.82,中國得分6478.34),但的確是“完爆西方”,因為是第三名德國的1.6倍。這就是“完爆”的出處。為此,我必須向撰寫這一資訊的作者表示真誠的敬意,他的寫作幽默而不失真,嚴謹而又生動。

以下截圖是關於“自然指數”排行榜的初始資訊

一件讓國人自豪的好消息,一樁起點很棒的傳遞,隨後竟被人生生地扭曲了。一位寫作者悄悄地、卻又膽大妄為地把“自然指數”偷換成“自然科學技術指數”,改成“2016年全球自然科學技術指數,中國居然完爆西方”;然後赫然列上收集來的21項我國各行各業的科技成果,用以證明我們的科學技術走在了世界前列。內容全變了,卻偷了人家的創意語言“完爆西方”,更想當然地把美國一併列入被完爆的西方。至於對這些領先技術的評價,也多有誇大和不實之詞,本文暫不作分析。

我沒有手段、也不屑于去查是誰製造了這樣一個荒唐至極的假新聞,但據我看到的最早出現此消息的時間大約在去年8月間。做這件事的人,是有相當文化水準的,而且是有製作媒體資訊技能的,只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究竟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何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技能派這樣的用場?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不是無意間出現的誤會,而是有意為之。

請看截圖:句式未變,“自然指數”變成“自然科學技術指數”了!

而且,隨後又有好事之人,以詞條解釋的方式,在“百度知道”裡貼上“自然科學技術指數”詞條,但給不出什麼解釋,而是一言以蔽之,“自然科學技術指數”簡稱“自然指數”,再把“自然指數”本來的定義附上,於是,這兩個概念就非常不幸地絞在一起了,一件極富科學性的事情就這樣被搞成了兒戲。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理應嚴肅認真的“百度文庫”裡,竟赫然收進了這樣的文章。

收進“百度知道”和“百度文庫”的資訊

在我們全力推動科技創新的時代洪流裡,出現這樣的咄咄怪事,而且借網路的力量,博人眼球,先入為主,誤導民眾,意欲何為?如果始作俑者是一個媒體從業者,只是為了賺流量,就這樣公然造假,職業道德何在?如果是科技工作者,何以在科學的道路上前行!而“百度”這樣的大腕媒體,難道不該做一點思索和判斷,卻推波助瀾,客觀上認可假新聞,更由於自己的強勢背景,讓民眾真假難辨,甚至不得不信;你們的職業素養又到哪裡去了?

自從這個假新聞出來後,人們反而不知道真新聞了,本該宣傳普及的“自然指數”反而沒人關心了,網路上一面倒地為所謂的“自然科學技術指數完爆西方”喝彩叫好。偶爾有人站出來質疑,無奈力薄影單。有一位署名“張要武”的網友難得地清醒,他寫道:“首先,從來沒有一個全球自然科學技術指數,也從沒有這樣一個評比機構。這是某些人為了……的目的而自創的假概念。其次,近年來中國人在一些自然科學領域的確取得了一些進步,但遠沒有達到世界領先的水準,更不用提完爆西方或者美國這樣的模糊說法。”我必須為他的說法點贊。

寫了這麼長,我覺得要說的話應該說清楚了。就用下麵幾句話作個結尾吧。

1.有“自然指數”這個概念,但無“自然科學技術指數”的概念;當然不能生拉硬拽地把兩者拴在一起。

2.“自然指數”是一個衡量科研產出的新指標(2014年才出現)。在這個指標出現後的全球評定中,我國表現搶眼,我為我國科研產出的巨大進步而高興。

3.我國科技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進步,在部分領域世界領先,但整體上尚未達到世界領先的水準;一個自然指數的評定,說明不了整體科技水準。

4.使我們國家的整體科技水準走在世界最前列,是全體中國人民的期盼,更是全體科技工作者的責任;這一天一定會在我們的共同奮鬥中到來。

5.妄自菲薄不對,妄自尊大也要不得;愛國情懷務必轉化為做好本職工作、建設和諧社會的行動,而不能陶醉於動人的大話,輕信於騙人的假話。

6.一個理智、冷靜、愛學習、善思考的民族是不可戰勝的民族;一個包容、大氣、講誠信、不造假的社會才是有希望的社會。

7.製造假新聞、包括貌似愛國的假新聞,終究會被識破,也終究要付出代價。

8.媒體們應捫心自問,你們該如何履職盡責!強烈建議,立即清理“百度知道”和“百度文庫”的不實文章和資訊!

(我認為,可能是用此方法向前追溯計量而得出的趨勢性分析資料。)

斯溫班克斯先生十分關注中國的發展狀況,今年還訪問了中國。他說:過去四年以來(同上面的分析),中國一直是自然指數中科研產出增加最顯著的國家,無論是總體上,還是自然指數所追蹤的物理、化學、生命科學、地球與環境科學這四門學科,都是如此。他還補充說,“隨著中國正努力成為一個創新驅動的國家和全球領先的科技強國,中國的研發投入趨於繼續增加,因此,這一令人印象深刻的上升軌跡有望持續下去。”

斯溫班克斯先生訪問中國的消息

4月20日2016年全球自然指數發佈後,國內一些有識之士意識到這件事情的價值和意義,遂以不同形式迅速發佈新聞,目前我能查到的最先見諸媒體的是第二天,即4月21日,“政商大視野”發佈的消息。此時,發佈的消息是完全忠於事實的,不過作者用了很煽情的語彙,即“完爆西方”,可人家絲毫沒有改變事物的本來面目,從題目到內容,全部講的是“自然指數”,而且準確地指出,我們是老二,且和老大還有很大差距,中國的得分不到第一名美國得分的40%(美國得分17203.82,中國得分6478.34),但的確是“完爆西方”,因為是第三名德國的1.6倍。這就是“完爆”的出處。為此,我必須向撰寫這一資訊的作者表示真誠的敬意,他的寫作幽默而不失真,嚴謹而又生動。

以下截圖是關於“自然指數”排行榜的初始資訊

一件讓國人自豪的好消息,一樁起點很棒的傳遞,隨後竟被人生生地扭曲了。一位寫作者悄悄地、卻又膽大妄為地把“自然指數”偷換成“自然科學技術指數”,改成“2016年全球自然科學技術指數,中國居然完爆西方”;然後赫然列上收集來的21項我國各行各業的科技成果,用以證明我們的科學技術走在了世界前列。內容全變了,卻偷了人家的創意語言“完爆西方”,更想當然地把美國一併列入被完爆的西方。至於對這些領先技術的評價,也多有誇大和不實之詞,本文暫不作分析。

我沒有手段、也不屑于去查是誰製造了這樣一個荒唐至極的假新聞,但據我看到的最早出現此消息的時間大約在去年8月間。做這件事的人,是有相當文化水準的,而且是有製作媒體資訊技能的,只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究竟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何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技能派這樣的用場?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不是無意間出現的誤會,而是有意為之。

請看截圖:句式未變,“自然指數”變成“自然科學技術指數”了!

而且,隨後又有好事之人,以詞條解釋的方式,在“百度知道”裡貼上“自然科學技術指數”詞條,但給不出什麼解釋,而是一言以蔽之,“自然科學技術指數”簡稱“自然指數”,再把“自然指數”本來的定義附上,於是,這兩個概念就非常不幸地絞在一起了,一件極富科學性的事情就這樣被搞成了兒戲。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理應嚴肅認真的“百度文庫”裡,竟赫然收進了這樣的文章。

收進“百度知道”和“百度文庫”的資訊

在我們全力推動科技創新的時代洪流裡,出現這樣的咄咄怪事,而且借網路的力量,博人眼球,先入為主,誤導民眾,意欲何為?如果始作俑者是一個媒體從業者,只是為了賺流量,就這樣公然造假,職業道德何在?如果是科技工作者,何以在科學的道路上前行!而“百度”這樣的大腕媒體,難道不該做一點思索和判斷,卻推波助瀾,客觀上認可假新聞,更由於自己的強勢背景,讓民眾真假難辨,甚至不得不信;你們的職業素養又到哪裡去了?

自從這個假新聞出來後,人們反而不知道真新聞了,本該宣傳普及的“自然指數”反而沒人關心了,網路上一面倒地為所謂的“自然科學技術指數完爆西方”喝彩叫好。偶爾有人站出來質疑,無奈力薄影單。有一位署名“張要武”的網友難得地清醒,他寫道:“首先,從來沒有一個全球自然科學技術指數,也從沒有這樣一個評比機構。這是某些人為了……的目的而自創的假概念。其次,近年來中國人在一些自然科學領域的確取得了一些進步,但遠沒有達到世界領先的水準,更不用提完爆西方或者美國這樣的模糊說法。”我必須為他的說法點贊。

寫了這麼長,我覺得要說的話應該說清楚了。就用下麵幾句話作個結尾吧。

1.有“自然指數”這個概念,但無“自然科學技術指數”的概念;當然不能生拉硬拽地把兩者拴在一起。

2.“自然指數”是一個衡量科研產出的新指標(2014年才出現)。在這個指標出現後的全球評定中,我國表現搶眼,我為我國科研產出的巨大進步而高興。

3.我國科技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進步,在部分領域世界領先,但整體上尚未達到世界領先的水準;一個自然指數的評定,說明不了整體科技水準。

4.使我們國家的整體科技水準走在世界最前列,是全體中國人民的期盼,更是全體科技工作者的責任;這一天一定會在我們的共同奮鬥中到來。

5.妄自菲薄不對,妄自尊大也要不得;愛國情懷務必轉化為做好本職工作、建設和諧社會的行動,而不能陶醉於動人的大話,輕信於騙人的假話。

6.一個理智、冷靜、愛學習、善思考的民族是不可戰勝的民族;一個包容、大氣、講誠信、不造假的社會才是有希望的社會。

7.製造假新聞、包括貌似愛國的假新聞,終究會被識破,也終究要付出代價。

8.媒體們應捫心自問,你們該如何履職盡責!強烈建議,立即清理“百度知道”和“百度文庫”的不實文章和資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