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武功好不如胃口好:真實丐幫的洪七公們如何當選幫主的?

隋寄鋒

金庸小說中的丐幫是“江湖第一大幫”, 幫眾遍佈五湖四海, 既出過真英雄洪七公、蕭峰, 也有偽君子陳友諒、莊聚賢。 因為乞丐自古以來, 直至今天都不少見, 所以丐幫或許是小說中最容易讓讀者相信存在于現實的幫派。

因為中國地域廣大, 如小說中那樣建立統一的丐幫組織顯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真實的乞丐組織都是有地域性的。 如湖北的“羅筐會”、江西的“邊錢會”、貴州的“孝義會”、湖南的“紅黑會”等等, 名號各不相同。

山東、河南等地的“窮家行”, 乞丐自稱“萬年窮”, 又自稱“理情行”, 意思是講究事理人情的幫派。

窮家行內的正宗是“死撚子”, 就是普通的叫花子, 又細分為韓門、齊門、郭門三個支系。 死撚子內又分為“花搭子”、“武搭子”和“叫街”三類。

所謂“花搭子”是通過賣藝乞討, 如唱數來寶、砸牛胯骨、打竹板等。 “武搭子”是苦討, “叫街”的是殘疾的乞丐。

▲洪七公 2008年版《射雕英雄傳》劇照

乞丐中的“活撚子”就是小偷, 死撚子看不起他們, 互相不來往。 他們同衙門裡的官差勾結, 分享贓物。 要是“活撚子”不小心偷了當地大族的東西, 官差就會出動讓他們把東西還回去, 以作立功之舉。

丐幫的門戶數不勝數, 幫主的成分也是各不相同。 金庸小說中說, “奉立幫主是丐幫中的第一等大事, 丐幫的興衰成敗, 倒有一大半決定於幫主是否有德有能。 ”小說中的丐幫幫主要能行俠仗義,

現實中則要能在江湖與廟堂間遊走。

從清末民初史料看, 大約有以下幾種。 首先, 一些幫主是被乞丐們推選出來的, 這類丐首大多是身強力壯、財力過人的一方豪強, 或者欺行霸市的流氓惡棍, 他們以財力和聲威震懾了眾丐, 從而為眾丐所服膺, 被推為丐首。 美國傳教士何天爵曾語帶譏諷地說:“就我所知, 在大清帝國的皇城裡, 只有乞丐才有行使投票的特權。 ”

▲蕭峰 2003版《天龍八部》劇照

其次是由落魄的世家子弟充當幫主。 一些貴公子坐吃山空, 最後把家業揮霍一空, 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仗著自己有吃喝玩樂的本事, 又與地方上的豪強有些關係, 很容易就成為乞丐中的“精英”, 成為群丐之首。

丐首要服眾,

就必須有一些特殊的經歷或才能。 民國時成都北門城隍廟附近有一個綽號叫做“飯甑子”的乞丐, 他能三天不吃飯而面不改色;要是吃起飯來, 一頓又可以吃下兩三人的飯量。 他曾與人打賭, 一口氣吞下20只生雞蛋。 這種本事在乞丐們看來, 堪稱驚世駭俗, 也就甘心對他馬首是瞻了。

乞丐的領袖, 說起來還只是要飯的, 但他們的實際地位, 卻是普通百姓難以企及的。 丐首們過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 不僅家有妻妾, 且出有車馬。 廣州地方丐幫“關帝廳”的丐首陳起鳳住在華林寺的一間豪華臥房中, 他的幾房妻妾, 分住附近的民房裡面。 他是乞丐, 但身穿絲綢、佩戴金表、腰纏古玉。 冬天時, 陳起鳳常率其門人與當地士紳大吃香肉(狗肉),

不醉不歸。

因為成員眾多, 分佈廣泛, 丐幫在任何地方都有不小的勢力。 大戶人家辦喜事, 都要把丐首請到家裡, 安排到上座。 丐首到了後, 會先將象徵權威的杆子或龍鞭掛在大門口, 乞丐們來了一看就知道幫主在裡面, 所以也不鬧事, 東家給多少就拿多少。

▲黃蓉 2017版《射雕英雄傳》劇照

要是誰家辦喜事不請當地丐首, 那麼乞丐們就會一輪輪到家門口去騷擾, 什麼話難聽說什麼, 就是給錢也不要。 這時東家只好灰頭土臉地央求人找丐首說和, 不情願地拿出一大筆錢消災。 這在丐幫內叫作“吃大頭”或“吃肥羊”。

一些丐幫能在地方上稱雄, 主要是因為他們的身份是被官方承認的。 前面說到的關帝廳會向辦紅白喜事的人家收取四五元或一元數角的“丐捐”,

陳起鳳會將錢分為五份, 自己和當地員警各拿一份, 剩下的三份分給普通乞丐, 以及作為關帝廳的“公款”。

丐幫收取丐捐是官方默許的。 店主為免去乞丐的騷擾, 會交一筆錢給丐首, 讓他治下的乞丐不來鬧事。 丐首這時拿出一張紅紙, 寫上“會內兄弟不得來此騷擾”。 店家交了“保護費”, 有了“護身符”, 就能太太平平做買賣了。

全國各地收丐捐的時間不同, 長江中下游是每年二月和八月收。 晚清時是要商家一次三千文, 住家一次兩千文。 收“稅”時, 丐首背著一個錢袋, 帶著幾個小弟, 威風八面地挨家拿錢。 納了丐捐的商家會得到一張“丐條”, 其上有昭示合法性的“奉憲”二字。

那些一時吝嗇, 不肯出丐捐的人家,不久就要遭殃。過路流民一路上都瞪大眼睛,看誰家沒有“丐條”這個保護傘,一旦瞅准一家,或將鐵鏢摔在櫃檯上,聲稱是過路的鏢客,特來借錢。更有甚者,是把刀槍劍戟擺在店家門口,然後逐一擺弄,讓生意沒法做下去。到了最後,店家就要付出比丐捐多得多的花費,打發這些不速之客。

由此看來,歷史上真實的丐幫確實人多勢眾,但於武俠小說中描繪的俠肝義膽相去甚遠。

不肯出丐捐的人家,不久就要遭殃。過路流民一路上都瞪大眼睛,看誰家沒有“丐條”這個保護傘,一旦瞅准一家,或將鐵鏢摔在櫃檯上,聲稱是過路的鏢客,特來借錢。更有甚者,是把刀槍劍戟擺在店家門口,然後逐一擺弄,讓生意沒法做下去。到了最後,店家就要付出比丐捐多得多的花費,打發這些不速之客。

由此看來,歷史上真實的丐幫確實人多勢眾,但於武俠小說中描繪的俠肝義膽相去甚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