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安徽大學生走訪18年無名書攤:堅持到20年就不幹了

中國青年網亳州7月3日電(通訊員 蔣宇駿)在安徽亳州, 一個不起眼的小書攤已經默默經營了18年。 “當社會物質文明日漸發達, 一個小城舊書攤的堅持與退場也許更令人動容。 ”

6月29日, 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讀”善其身獨立書屋調研團隊第二分隊專程趕往安徽亳州, 探尋這個古老城市中一個愛書老人18年的書攤軼事。

顧老先生的書攤並沒有固定位置, 此行實踐隊員們來到了亳州市譙城區電影發行放映公司的辦公地點, 顧老平日裡收來的舊書就放在後院一個小房子裡。 推門望去是堆成一垛垛的舊書,

而右側小房間中, 三排並不算長的鐵質書架擠出兩條狹窄的過道, 書架上整齊地擺放著泛黃的舊書, 其中不少落上了灰塵。 房間門口放著5個鼓鼓的蛇皮袋, 老人每天下午都會帶著幾袋舊書前往附近菜市場擺書攤。 從1999年3月8日至今, 老人已堅持每天去擺書攤整整18年。

進門處堆成一垛垛的舊書。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蔣宇駿 攝

舊書攤的書來源較多, 有的是單位、個人來賣, 有的是老人自己去賣古書的店收, 皆有之。 “我也會上他們家裡去, 要的我就買回來。 ”老人告訴實踐隊員, 書攤經營多年, 有時候一些顧客看到也會詢問老人收不收書, 對於收來的書, 老人也有著自己的要求。 “我不是收破爛, 並不是什麼書都要, 帶著故事情節的我都要。 ”出售的舊書價格從兩三元到十幾元不等, 十分便宜, 一本厚重的《魯迅全集》甚至只要六七元就能拿下。

老人坦言, 現在看書的人越來越少, 像四大名著這樣文學性較強的書籍可能擱20天都賣不出去一本。 而來這裡購買舊書的主要是30到50歲的社會人士,

“他們看評書、大鼓書, 比如楊家將、岳飛傳等。 老年人和年輕人很少來買。 ”

談及為何擺起舊書攤, 老人直言最初是由於單位經營不善想要另謀收入, 但18年的默然堅持則更多是因為愛書。 “雖然我讀書少, 但我愛看書, 年輕的時候經常去書店看書、買書, 現在我賣起書來了。 因為我愛好書, 所以我把這個堅持下來了。 ”老人笑著說道。

老人每天都會扛著幾袋子舊書出去擺書攤。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蔣宇駿 攝

據老人介紹, 現在亳州的舊書攤基本消失殆盡, 幾乎只剩下他這一個還在堅持。 老人已經退休, 而舊書攤每天只能賣出幾十到上百元不等的舊書, 實際上, 老人已沒有太大必要每天出門辛苦擺攤。

“我準備堅持20年, 以後我就不幹了。 ”老人稀疏的白髮被風輕輕撥動, 顯得有些無奈, 對於未來, 他並沒有考慮太多。 “到時候不幹了, 我就把舊書賣破爛了。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