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藍耳病的臨床症狀及淨化方案

豬藍耳病(PRRS)是由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種以感染豬發熱、厭食, 妊娠母豬晚期流產、早產、產死胎、弱胎和木乃伊胎, 各種年齡豬(特別是仔豬)呼吸障礙為特徵的高度傳染性疾病。

豬藍耳病症狀:豬群突然發病, 初期發病豬表現為發燒, 體溫41℃左右, 以40.5℃的體溫為最多。 精神沉鬱, 不吃;眼結膜炎、眼瞼水腫;咳嗽、氣喘, 呼吸困難, 鼻孔流出泡沫或濃鼻涕等分泌物;皮膚發紅, 耳部發紫, 腹下和四肢末梢等處皮膚呈紫紅色斑塊狀或丘疹樣;部分病豬出現後軀無力、不能站立或共濟失調等神經症狀;仔豬發病率可達100%,

死亡率可達50%以上;母豬流產率可達30%以上, 繼發感染嚴重時成年豬也可發病死亡。

耳朵發紫

剖檢可見肺水腫、出血、淤血, 以心葉、尖葉為主的灶性暗紅色實變;扁桃體出血、化膿;腦出血、淤血, 有軟化灶及膠凍樣物質滲出;心肌出血、壞死;脾臟邊緣或表面出現梗死灶;淋巴結出血;腎臟呈土黃色,

表面可見針尖至小米粒大出血斑點;部分病例可見胃腸道出血、潰瘍、壞死。

藍耳病的防控方針

綜合防控藍耳病就是要樹立生物安全控制措施的理念, 避免過分依賴或錯誤使用疫苗。 積極推崇閉群飼養、毒株馴化、多點飼養等方式, 結合當今的豬病疫情建立適合本豬場的綜合防控體系。

(一)引種

堅持自繁自養的原則, 建立穩定的種豬群, 不輕易引種。 如必須引種, 首先要搞清所引豬場的疫情, 此外, 還應進行血清學檢測, 陰性豬方可引入, 堅決禁止引入陽性帶毒豬。 引入後必須建立適當的隔離區, 做好監測工作, 一般需隔離檢疫4~5周, 健康者方可混群飼養。

規模化豬場要徹底實現全進全出,

至少要做到產房和保育兩個階段的全進全出。

(二)消毒

定期對豬舍和環境進行消毒, 保持豬舍、飼養管理用具及環境的清潔衛生, 一方面可防止外面疫病的傳入, 另一方面通過嚴格的衛生消毒措施把豬場內的病原微生物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 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降低PRRSV感染豬群的發生率和繼發感染機會。

消毒要使用多種類型的消毒藥進行輪換使用(如鹵素類、酸類、醛類、雙季銨鹽和雙胍類、酚類和堿類消毒藥)。

(三)營養

做好豬群飼養管理。 在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感染豬場, 應做好各階段豬群的飼養管理, 用好料, 保證豬群的營養水準, 以提高豬群對其它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 從而降低繼發感染的發生率和由此造成的損失。

(四)監測

定期對豬群中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的感染狀況進行監測, 以瞭解該病在豬場的活動狀況。

一般而言, 每季度監測一次, 對各個階段的豬群進行採樣進行抗體監測, 如果4次監測抗體陽性率沒有顯著變化, 則表明該病在豬場是穩定的, 相反, 如果在某一季度抗體陽性率有所升高, 說明豬場在管理與衛生消毒方面存在問題。

淘汰胎次超過8胎以上的母豬, 返情有3次的、流產、空懷出現過1次、2次配不上的母豬。

(五)防止其他疫病繼發感染

特別是藍耳病繼發引起的豬氣喘病、傳染性胸膜肺炎、副豬嗜血桿菌病、巴氏桿菌病等的控制。

(六)接種疫苗

總的來說如今尚無十分有效的免疫防制措施,

如今國內外已推出商品化的PRRS弱毒疫苗和滅活苗, 國內也有正式批准的滅活疫苗。 然而, PRRS弱毒疫苗的返祖毒力增強的現象和安全性問題日益引起人們的擔憂。 國內外有使用弱毒疫苗而在豬群中引起多起PRRS的暴發, 因此, 應慎重使用活疫苗。

疫苗免疫(僅供參考):

母豬群的集中免疫在初期3個月1次(每年4次), 完全穩定之後改為4個月1次(每年3次), 甚至可能過渡到母豬跟胎免疫(每年2次)。

(七)中西藥聯合淨化

拌料:5%諾康泰1.5kg/噸+10%豐強多樂欣1kg/噸+豐強藍青1kg/噸, 使用15天/月, 連用3個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