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評《現代社會的形成:1500年以來的社會變遷》:現代社會和價值觀念的由來

▲《現代社會的形成:1500年以來的社會變遷》[英]瑪麗·伊萬絲著, 向俊譯, 中信出版集團出版

社會學家、歷史學家、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榮譽教授瑪麗·伊萬絲長期以來專注於探索性別和階層結構在現代社會歷程中的角色。 《現代社會的形成:1500年以來的社會變遷》即為伊萬絲所著, 這本篇幅不長的小書著眼於當代社會諸多代表性的社會觀念, 包括科學思維、理性精神、平等觀念、功利性、多樣性、現代人的孤獨等, 如何形成並強化, 以及由此如何塑造我們今天所熟知的這個世界。

《現代社會的形成》選擇西元1500年作為現代社會的開端,

是從社會存在和觀念發展的角度而定的。 哥倫布在這一年抵達西印度群島, 而文藝復興時期創造出的諸多科學與藝術成果, 也是在這之後才得以進一步釋放與裂變綻放。 更重要的是, 十六世紀以前的歐洲是宗教統治嚴密、政治極度分散化的社會, 印刷術促成了政教合一體系的瓦解, 也帶來了宗教改革。

伊萬絲在書中討論了卡爾·馬克思與馬克斯·韋伯等人有關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觀點, 兩者觀點差異很大, 但共識在於, 均肯定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後, “以增加自己財富為目的的積累是資本主義歐洲有別於此前歐洲的關鍵。 ”

十六世紀的歐洲, 貴族階層和因殖民運動富裕、強大起來的新興階層,

對於歐洲國家王室的統治, 產生了威脅。 這樣的緊張關係持續到十七世紀, 促成了捍衛君權神授說的詹姆斯一世, 與代表貴族和新興階層的議會的決裂。 儘管這種決裂, 以及之後更加激昂的光榮革命, 並沒有真正意義上實現全民民主, 但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認為, 肇始於十六世紀的政治鬥爭, 非但瓦解了教權, 造成了歐洲社會的世俗化, 這樣的世俗化進程到了二十世紀下半葉才開始緩慢地畫上句號;而且將王權拉入到不再神聖的低谷, 這是十八世紀晚期發生法國大革命、十九世紀上半葉爆發憲章運動及1848年革命的重要基礎。

因為宗教改革、教權不振, 歐洲重新陷入分裂, 但這樣的分裂本質上是進步性的。

各國王室, 貴族、新興階層、廣大市民, 越來越多的人燃起了對科學和技術的強烈興趣。 此後順理成章地迎來了十七至十八世紀啟蒙運動的興起。

啟蒙運動的內核是理性和科學, 最重要的開創人物是笛卡爾。 從文藝復興到啟蒙運動, 新思想的產生和傳播獲得了相比之前優良得多的條件, 但“又存在各種同樣強大的抵制形式”。 我們今天所說的科學精神, 在當時從極少數人所實踐的風範擴大到之後決定社會和經濟進步的核心理念, 經過了長期爭鬥和衝突。 書中指出, 遲至十七世紀, 歐洲大陸各地仍然充斥著對於異端的狂暴情緒和行為。 到了十八世紀, 在啟蒙運動長期發酵、科學和新生的工業技術廣泛發展的推動下,

人們開始形成世界可被認知、可被控制的觀念。

書中討論了女性意識在工業革命、啟蒙運動背景下萌發及走向勃興的過程。 十八世紀之前, 歐洲社會和文化仍將女性視為男性的附屬品, 人們對“人類”、“人”的理解耗費了幾個世紀, 在十八至十九世紀才初步建立性別差異的意識。 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 開始出現專門針對女性的商品、社會指南和政治運動。 到1800年, 之前肆虐歐洲大陸幾個世紀的捕捉並燒死女巫的事件真正絕跡, 標誌著“這片大陸也認識到了人類平等的可能性”。

拿破崙統一歐洲的想法和行動, 在整個歐洲大陸的打擊下走向失敗。 有趣的是, 拿破崙之所以失敗, 是因為他傳遞給歐洲國家尤其是那些原先依附於大國的附庸國以強烈的民族主義意識。

當然, 我們要看到, 拿破崙戰爭之前的幾個世紀中, 鼓吹自由和民主的政治學家的著作也被越來越多地傳遞到歐洲各角落, 隨著識字率的提升, 這樣的新型價值觀念當仁不讓地驅散了原先人們對於政治和社會等級的盲目畏懼。

作者也指出, 十七、十八世紀和十九世紀早期, 歐洲資本主義儘管在工業革命強勁動力的驅動下獲得大幅發展, 但整個大陸和英倫三島無論是城市、社會形態, 還是經濟組織形式, 仍顯得混亂無序。 十九世紀發生的新一輪技術革命, 以及更為完善的國家管理架構, 開始終結這樣的混亂。 教育、醫療開始被承認為需要由國家供給的公共物品, 而女性也被接納加入科學研究領域,擺在女性之前的科學和知識性別預設之障礙,終於有了解體的跡象。當然,在生產力得以空前發展的十九世紀,資本主義野蠻擴張滋生的社會後果顯露無疑,社會主義運動因此興起。

《現代社會的形成》還詳細討論了現代資本主義獲得巨大發展後,在思想、文化、社會、藝術等多個領域掀起的對於現代性的反思潮流。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讓那些原本對於現代性有著最為真誠的誇獎的思想家,也感到震驚和羞愧。兩次世界大戰後,歐洲事實上已退出世界霸權的可能性爭奪,針對現代、發展、霸權的人文反思蔚然成風。以福柯為代表的學者對於傳統歷史認知和敘事都提出了挑戰,這意味著學界不再秉持啟蒙運動之後人類或者說歐美世界不斷進步的正統觀點,工業化、技術革新、世俗化等近代以來的觀念價值也陷入反思質疑的漩渦。

我們今天所瞭解的社會議題、思想議題,很大程度上就來源於二十世紀下半葉以來的新一輪反思,但這並不意味著近代以來的價值理念就沒有意義。

而女性也被接納加入科學研究領域,擺在女性之前的科學和知識性別預設之障礙,終於有了解體的跡象。當然,在生產力得以空前發展的十九世紀,資本主義野蠻擴張滋生的社會後果顯露無疑,社會主義運動因此興起。

《現代社會的形成》還詳細討論了現代資本主義獲得巨大發展後,在思想、文化、社會、藝術等多個領域掀起的對於現代性的反思潮流。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讓那些原本對於現代性有著最為真誠的誇獎的思想家,也感到震驚和羞愧。兩次世界大戰後,歐洲事實上已退出世界霸權的可能性爭奪,針對現代、發展、霸權的人文反思蔚然成風。以福柯為代表的學者對於傳統歷史認知和敘事都提出了挑戰,這意味著學界不再秉持啟蒙運動之後人類或者說歐美世界不斷進步的正統觀點,工業化、技術革新、世俗化等近代以來的觀念價值也陷入反思質疑的漩渦。

我們今天所瞭解的社會議題、思想議題,很大程度上就來源於二十世紀下半葉以來的新一輪反思,但這並不意味著近代以來的價值理念就沒有意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