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有時不必去西藏,我們的朝聖之路就在我們心中

岡仁波齊 · 信仰

三忘

物語

+

我想這是一個機會, 讓我重新審視我自己。

01

從大豐回來的第一件事,

就是跑進電影院, 端端正正的坐在那裡看了這部電影——《岡仁波齊》。

這部影名就帶有濃郁西藏風情的電影, 講述了一群人轉山的故事。

岡仁波齊是世界公認的神山, 是被中國西藏雍仲苯教、印度教、藏傳佛教、 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

在筆筆高峰的西藏, 岡仁波齊並非這一地區最高的山峰, 但是只有它終年積雪的峰頂能夠在陽光照耀下閃耀著奇異的光芒, 奪人眼目。

02

一年,

他們的這條轉山之路整整走了一年。

一路風餐露宿也一路鮮花怒放。

2500公里, 這十一個藏民, 懷揣著不同的故事與心願, 一起上路,

去岡仁波齊。

儘管他們的目標與路程如此一致, 但他們終究各自有自己的命運

有的肚子裡的孩子突然要降生, 有的生命已到大限, 有的遭遇頭頂滾石飛落, 有的生病受傷……

他們在這一路上, 或冰天雪地裡, 或和煦春風裡, 磕長頭上路, 那重複了上萬次的動作, 無意識的連貫著。

沒有停止, 也沒有疲憊。

仿佛生老病死的輪回, 不帶一絲感情。

03

這一路上, 是什麼讓他們能一路長磕頭下去?

這個問題有一個俗氣的回答——信仰。

當公路兩旁只有里程碑的數字提醒著他們丈量過的每一步,

他們的一切際遇都只剩坦然接受。

信仰是什麼?這實在是個讓人不好意思的提問。

問出這個問題的三忘仿佛覺得自己是浙江衛視的那位皮褲男士,

帶著一絲已經知道答案的僥倖拿腔拿調的提問一個文字遊戲。

現實卻是, 三忘並不知道信仰是什麼。

然而在電影裡, 信仰就是一直的磕頭, 磕到岡仁波齊。

據說在朝聖的途中, 有一首歌, 每個人都會唱:

黑色的大地是我用身體量過來的

白色的雲彩是我用手指數過來的

陡峭的山崖我像爬梯子一樣攀上

平坦的草原我像讀經書一樣掀過

……

如果三忘來總結所有朝聖者的信仰, 三忘想, 那這個答案只有兩個字:

上路。

03

上路, 這個詞對於鋼筋水泥裡的都市白領們, 簡直有太大的吸引力了。

疲憊的生活折磨的大家總是懷揣一顆叛逆的心,

仿佛自己也可以說走就走, 一張機票到西藏。

事實上, 你我都可以隨時隨地買一張全價不打折的機票,

卻不敢隨時隨地, 說走就走。

所以, 都市里的年輕人, 總在追尋信仰, 總在癡語上路。

可都市里的信仰難道就是辭職上路去西藏麼?

三忘想不通。

04

電影裡,這群朝聖的藏民遇到了很多事。

再也沒有睜開眼睛的老人,被祝福著葬在神山的懷抱,沒有痛哭,只有祈願。小女孩打給家人的電話,和每個人的對話都一樣“你想我嗎?我想你了。”

三忘忽然在此刻釋懷,

原來這朝聖的2500公里,就是人生的一次彩排。

遠遠望去,只有通向天際,其實,就是一個個數字的里程碑,

鐫刻著生死輪回和四季變遷。

三忘也突然在此刻明白,

在我們眼裡,賦予各種意義的朝聖,對他們來說,其實就是生活。

他們的信仰在這2500公里裡,我們的信仰,在生活裡。

05

朝聖的公路上,他們坦然接受著一切,他們互相幫助,他們日復一日。

末班的地鐵裡,我們疲倦的出神,盤算著能否趕上最後一趟公交,身心俱疲。其實沒有區別,在去往辦公室的玄武大道和去往岡仁波齊的朝聖大道上都一樣,變化的只是藏民們和白領們的心態。

我把這種不同,定義為對生活的態度。

在日復一日的長跪裡,藏民有他們的堅持和祈願,他們定義這為他們的信仰,

在日復一日的地鐵裡,我們只有對生活的麻木與不甘,不知道信仰為何物。

或許,信仰最本質的含義,就是對生活的期待與堅持,

只不過,都市里的我們一直都被亂花迷了眼睛,沒看出這最簡單的問題。

倉央嘉措有一首詩:

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秘密,

才能巧妙的度過一生。

在這佛光閃閃的高原,

三兩步便是天堂,

卻有那麼多人因心事重重,

而走不動路。

而都市里的我們就都是因心事重重,走不動路的人。

06

《岡仁波齊》幕後花絮裡說的:“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確的。神山聖湖並不是重點,接受平凡的自我,但不放棄理想和信仰,熱愛生活,我們都在路上。”。

他們終將抵達岡仁波齊,我們也終將取得俗世圓滿,

只要你走在自己的路中,風雨兼程,不負初心。

我相信

只要你也熱愛生活,堅持著做自己,你便也在向你心中的岡仁波齊,長磕著。有時不必去西藏,我們的朝聖之路就在我們心中。

04

電影裡,這群朝聖的藏民遇到了很多事。

再也沒有睜開眼睛的老人,被祝福著葬在神山的懷抱,沒有痛哭,只有祈願。小女孩打給家人的電話,和每個人的對話都一樣“你想我嗎?我想你了。”

三忘忽然在此刻釋懷,

原來這朝聖的2500公里,就是人生的一次彩排。

遠遠望去,只有通向天際,其實,就是一個個數字的里程碑,

鐫刻著生死輪回和四季變遷。

三忘也突然在此刻明白,

在我們眼裡,賦予各種意義的朝聖,對他們來說,其實就是生活。

他們的信仰在這2500公里裡,我們的信仰,在生活裡。

05

朝聖的公路上,他們坦然接受著一切,他們互相幫助,他們日復一日。

末班的地鐵裡,我們疲倦的出神,盤算著能否趕上最後一趟公交,身心俱疲。其實沒有區別,在去往辦公室的玄武大道和去往岡仁波齊的朝聖大道上都一樣,變化的只是藏民們和白領們的心態。

我把這種不同,定義為對生活的態度。

在日復一日的長跪裡,藏民有他們的堅持和祈願,他們定義這為他們的信仰,

在日復一日的地鐵裡,我們只有對生活的麻木與不甘,不知道信仰為何物。

或許,信仰最本質的含義,就是對生活的期待與堅持,

只不過,都市里的我們一直都被亂花迷了眼睛,沒看出這最簡單的問題。

倉央嘉措有一首詩:

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秘密,

才能巧妙的度過一生。

在這佛光閃閃的高原,

三兩步便是天堂,

卻有那麼多人因心事重重,

而走不動路。

而都市里的我們就都是因心事重重,走不動路的人。

06

《岡仁波齊》幕後花絮裡說的:“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確的。神山聖湖並不是重點,接受平凡的自我,但不放棄理想和信仰,熱愛生活,我們都在路上。”。

他們終將抵達岡仁波齊,我們也終將取得俗世圓滿,

只要你走在自己的路中,風雨兼程,不負初心。

我相信

只要你也熱愛生活,堅持著做自己,你便也在向你心中的岡仁波齊,長磕著。有時不必去西藏,我們的朝聖之路就在我們心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