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李白路、羅敷潭、臥龍坡、游邯鄲姜窯村古石龍景區!

到達石龍所在的薑窯村, 才發現這裡只是一片較大的丘陵地帶, 看不見半點山石, 但一個個土包的低矮斷壁, 倒讓我感到有種黃土高原的味道。 進了景區, 沿塔松甬道繞龍飲湖向左, 湖西有條蜿蜒水泥路直通陵上, 行至途中見路邊有一碑刻, 為秦羅敷墓, 這難道是漢樂府中那位美女?我心中不禁感到疑惑, 懷著這份疑惑走到陵頂, 見矗立一座雙層樓閣名為鳳凰台, 登臺四望,

南面海市蜃樓般的城市隱約天邊, 北面溝壑從橫的原野一覽無餘, 東面是與鳳凰台相對的真武道院落, 乃為現在正興建的建築。 由此下行, 過一老舊的道觀, 裡面頗為破落, 出山門回望, 門楣上書“五龍岡”三字, 想必所過的應是五龍道觀吧。

下麵土路縱橫, 路旁又有一石碑, 上刻漢樂府民歌《陌上桑》全文, 這倒是解了我心中之惑, 看來果然是那個古代讓行者、少年都忘乎所以的美女, 抬頭前方萬綠叢中露出一座雕像, 走近細觀, 雕像為白色, 身披紅斗篷, 頭上倭墮髻, 耳中明月珠, 可在我怎麼看也覺得和文章中描寫的美人不著邊際,

若不是下面刻有羅敷二字, 怕真得會把她當成送子娘娘之類的神像了。

現貨正版 願所有美好如期而至 十點讀書 達達令、楊熹文、鬼腳七、李尚龍等作者原創作品首發 ¥20.4 購買

雕像之下有潭名羅敷潭, 只是很小一塊池水, 據說當年羅敷常於此擣衣;左側有路上去是一片桑樹林, 此時正是桑葚成熟的季節, 有很多遊人在樹林中採摘, 我和愛人也加入其中, 那滿樹的桑葚, 青的太澀, 紅的太酸, 黑的只能一顆一顆在樹枝挑揀, 不一會兒, 滿臉的汗流出來, 為了滿足嘴饞, 姑且就做一次採桑男或採桑女吧, 沒多久倒也真采了半塑膠袋子。 之後自李白路下山丘, 景觀牌上說大詩人李白曾遊歷到這裡,

為尋羅敷遺跡, 從丘陵灌木從裡開闢出一條小路, 並提詩《春日游羅敷潭》一首, 由此那句“淹留未盡興, 日落群峰西”成了千古之絕唱, 關於羅敷和李白的事, 到底有沒有考究, 我不知道, 不過在我私下認為這些似乎過於牽強, 只不過博人一些遊興罷了!

沿李白路下到羅敷潭南側,這裡被稱為臥龍坡,古石龍群就是在這個坡下被村民取土時發現的。石龍群為一條大龍和九條小龍,是由砂岩石組成,這些龍都埋藏在十三米到十五米深的黃土之下,它們大部分身體至今仍埋在山丘之中,通過現場勘測,大龍長度應有三百六十九米,其餘小龍也約有二三百米。它們排列有序,造型精緻,據一些考證專家認為,這裡的古石龍是迄今為止,世界上體形最大、石質最為奇特、神秘感最強的石制龍體,由於龍頭是挖掘後後人加上的,對於龍身的形成,不同專家又存在不同的觀點,什麼“海底文明”“自然化石”“天人合一”等等,莫衷一是,反而讓石龍身世變得撲朔迷離。

轉自暖沙 襄韻

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文字、圖片、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

沿李白路下到羅敷潭南側,這裡被稱為臥龍坡,古石龍群就是在這個坡下被村民取土時發現的。石龍群為一條大龍和九條小龍,是由砂岩石組成,這些龍都埋藏在十三米到十五米深的黃土之下,它們大部分身體至今仍埋在山丘之中,通過現場勘測,大龍長度應有三百六十九米,其餘小龍也約有二三百米。它們排列有序,造型精緻,據一些考證專家認為,這裡的古石龍是迄今為止,世界上體形最大、石質最為奇特、神秘感最強的石制龍體,由於龍頭是挖掘後後人加上的,對於龍身的形成,不同專家又存在不同的觀點,什麼“海底文明”“自然化石”“天人合一”等等,莫衷一是,反而讓石龍身世變得撲朔迷離。

轉自暖沙 襄韻

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文字、圖片、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