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周最佳天文圖片(NASA中文版)3.13-3.19

2017 年 3 月 13 日

凱西尼號拍攝的土衛十八

影像提供:NASA, JPL-Caltech, Space Science Institute

說明:為什麼土星的土衛十八看起來如此怪異?這幅由凱西尼號太空船 攝於上星期的影像,

以前所未見的解析度解析了這顆衛星。 在這些出乎意表的影像裡, 這顆衛星看似一顆核桃, 中央有道橫貫的凸紋。 其他可見的表面結構, 還包括起伏的原野、長長的凸脊和數個撞擊坑 。 大小30公里的土衛十八, 在遼闊A環於18世紀末就發現、寬300公里的恩克環縫中繞行土星。 凱西尼號在下個月會收到指令通過土星的大品質衛星─土衛六附近, 讓它受到牽引進入最後的系列軌道;其中部分軌道會讓它穿過土星環之內, 為它切入土星大氣預作準備。 (Pan 土衛十八)

2017 年 3 月 14 日

西班牙.蒙弗拉圭國家公園的冬季星空

影像提供與版權: José Luis Quiñones

說明:你也可以看到這類的星空。 拍攝這幅組合影像的西班牙.蒙弗拉圭國家公園, 最近正式立法保護它的夜空, 免于受到未來可能出現的光害污染。 也因此, 像這張主題影像所呈現的標誌性夜空天體, 諸如:天狼星、參宿四、南河三、昴宿星團等明亮星團、以及美麗的加州與薔薇星雲等暗星雲, 應該能持續出現在該地的冬季北天夜空中。 近在100年前,

許多人對較幽暗夜空的熟悉程度高於現代人, 主要是因為沒有現代光害的干擾。 其他的公園也有類似的暗空保留區立法, 包括死亡穀國家公園(美國)和草地國家公園(加拿大)。 此外, 像美國.亞利桑那州.旗杆鎮等城市和夏威夷大島的大部分區域, 也有法律保護他們的夜空。

2017 年 3 月 15 日

哈伯望遠鏡的錐狀星雲

影像提供:Hubble Legacy Archive, NASA, ESA - 影像提交與授權: Judy Schmidt

說明:恒星正形成於名為錐狀星雲的巨大塵埃柱之內。 在恒星育嬰室裡, 誕生恒星的雲氣和塵埃雲受到新恒星高能恒星風之吹襲, 常會形成許多錐狀物、雲氣柱和壯觀且具有流動感的結構。 著名的範例之一, 是位元在明亮銀河恒星形成區NGC 2264之內的錐狀星雲。 上面這幅具有前所未見清晰度的錐狀星雲特寫影像, 組合自數張哈伯太空望遠鏡照片。 雖然位在麒麟座內、距離我們約有2500光年的錐狀星雲, 長達7光年, 不過上面影像所顯示錐頂區, 大小只有2.5光年左右。 在我們所在的銀河漩臂上, 這個距離只比太陽和近鄰 南門二間距的一半要多一點而已。

1997年哈伯紅外線相機所偵測到的大品質恒星NGC 2264 IRS, 位元在影像頂端之外, 它可能就是雕塑椎狀星雲的恒星風之源頭。 錐狀星雲外裹的泛紅薄紗, 則是正在輻射輝光的氫氣雲。

2017 年 3 月 16 日

土星反照光裡的土衛一

影像提供:Cassini Imaging Team, SSI, JPL, ESA, NASA

說明:從暗影裡看出去, 土衛一面對土星、幾乎完全黝黑的半球,旁邊鑲著引人注目的日照娥眉狀亮區。在2017年1月30日凱西尼號拍攝這張組合影像之時,這艘太空船位在最後一次近距離接近木星的位置附近。在這個離土衛一45,000公里的位置,凱西尼號相機幾乎直指太陽,因而拍下了這顆400公里直徑、滿布撞擊坑冰質衛星的最高解析度影像之一。如把滑鼠移到照片之上(或點此連結),即可帶出另一幅增強影像,用以呈現這顆同步自轉衛星面對木星的半球,沐浴在受到木星反射的陽光裡之景象。其他由凱西尼號所拍攝的影像,還包括這顆小衛星的大型赫歇爾撞擊坑。

2017 年 3 月 17 日

金星的位元相

影像提供與版權:Daniel Herron

說明:就像月亮的月相會有變化,金星可見的日耀半球,也會有漸盈和漸虧的變化。這幅望遠鏡組合影像,呈現這顆內行星在西方天空以昏星之姿,於2016年12月20日到2017年3月20日之間,逐漸變大同時日耀面變窄的景象。在地球與太陽之間的內軌道繞行的金星,在這段期間之所以會變大,是因為它越來越靠近地球。而它的蛾眉相會變窄,則是因為金星越來越靠近地球往太陽的視線方向。在3月25日,金星會最接近地球─太陽的連線,並以8度左右的間距掠過太陽北方帶來一次下合。緊接著,金星將會出現在清晨的東方天空,以晨星之姿綻放光芒。

2017 年 3 月 18 日

韋布太空望遠鏡: 幽靈與鏡子

影像提供:Chris Gunn, NASA

說明:並非真的有幽靈在韋布太空望遠鏡的上方出沒。在熄燈之後,它收合起來的鍍金鏡面和支撐結構,佇立在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太空船系統發展與整合設施的無塵室裡。在完成震動與聲學測試之後,高亮度的手電筒和紫外光掃射在望遠鏡之上,試圖在較幽暗的室內環境下找出污染物。在低光度環境中,相機的長曝光把移動的工程師和燈光,暈展成幽靈狀的幻影。作為哈伯望遠鏡科學繼承者的韋布太空望遠鏡,經過紅外光波段優化,用以探索早期的宇宙。它預定在2018年,由歐洲航天局的亞利安五型火箭推送,從法屬圭亞那發射。

2017 年 3 月 19 日

地球的分點

http://www.skylook.org/apod/ap170319.html

影像提供:NASA, Meteosat, Robert Simmon

說明:分隔白畫和夜晚的線何時會垂直?明天。地球的春分將在明天降臨;在一年中的此時,畫夜幾乎等長,所以在"分點 (春分或秋分)"之時,地球的明暗界線會垂直連結北極與南極。上面這則時序影片,把地球的一年縮減成12秒來呈現這個景象。這些紅外光影像,是由位元在地球同步軌道上的氣象衛星、在每天同一地方時所拍攝。影片起始於2010年9月的秋分,明暗界線呈垂直指向,而隨著地球繞行太陽,明暗界線向右傾斜,導致北半球的日照減少,帶來北半球的冬天。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2011年3月的春分在影片中點時降臨。接著,明暗界線反向傾側,帶來南半球的冬天和北半球的夏天。在影片中的一年終結於2011年9月的秋分,也終結地球已經繞太陽轉數十億圈的另一次旅程。在未來,這樣的旅程也會再發生數十億次。

從成大物理分站繁體翻譯,感謝星友空間網的翻譯。

南充天文線上整理

土衛一面對土星、幾乎完全黝黑的半球,旁邊鑲著引人注目的日照娥眉狀亮區。在2017年1月30日凱西尼號拍攝這張組合影像之時,這艘太空船位在最後一次近距離接近木星的位置附近。在這個離土衛一45,000公里的位置,凱西尼號相機幾乎直指太陽,因而拍下了這顆400公里直徑、滿布撞擊坑冰質衛星的最高解析度影像之一。如把滑鼠移到照片之上(或點此連結),即可帶出另一幅增強影像,用以呈現這顆同步自轉衛星面對木星的半球,沐浴在受到木星反射的陽光裡之景象。其他由凱西尼號所拍攝的影像,還包括這顆小衛星的大型赫歇爾撞擊坑。

2017 年 3 月 17 日

金星的位元相

影像提供與版權:Daniel Herron

說明:就像月亮的月相會有變化,金星可見的日耀半球,也會有漸盈和漸虧的變化。這幅望遠鏡組合影像,呈現這顆內行星在西方天空以昏星之姿,於2016年12月20日到2017年3月20日之間,逐漸變大同時日耀面變窄的景象。在地球與太陽之間的內軌道繞行的金星,在這段期間之所以會變大,是因為它越來越靠近地球。而它的蛾眉相會變窄,則是因為金星越來越靠近地球往太陽的視線方向。在3月25日,金星會最接近地球─太陽的連線,並以8度左右的間距掠過太陽北方帶來一次下合。緊接著,金星將會出現在清晨的東方天空,以晨星之姿綻放光芒。

2017 年 3 月 18 日

韋布太空望遠鏡: 幽靈與鏡子

影像提供:Chris Gunn, NASA

說明:並非真的有幽靈在韋布太空望遠鏡的上方出沒。在熄燈之後,它收合起來的鍍金鏡面和支撐結構,佇立在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太空船系統發展與整合設施的無塵室裡。在完成震動與聲學測試之後,高亮度的手電筒和紫外光掃射在望遠鏡之上,試圖在較幽暗的室內環境下找出污染物。在低光度環境中,相機的長曝光把移動的工程師和燈光,暈展成幽靈狀的幻影。作為哈伯望遠鏡科學繼承者的韋布太空望遠鏡,經過紅外光波段優化,用以探索早期的宇宙。它預定在2018年,由歐洲航天局的亞利安五型火箭推送,從法屬圭亞那發射。

2017 年 3 月 19 日

地球的分點

http://www.skylook.org/apod/ap170319.html

影像提供:NASA, Meteosat, Robert Simmon

說明:分隔白畫和夜晚的線何時會垂直?明天。地球的春分將在明天降臨;在一年中的此時,畫夜幾乎等長,所以在"分點 (春分或秋分)"之時,地球的明暗界線會垂直連結北極與南極。上面這則時序影片,把地球的一年縮減成12秒來呈現這個景象。這些紅外光影像,是由位元在地球同步軌道上的氣象衛星、在每天同一地方時所拍攝。影片起始於2010年9月的秋分,明暗界線呈垂直指向,而隨著地球繞行太陽,明暗界線向右傾斜,導致北半球的日照減少,帶來北半球的冬天。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2011年3月的春分在影片中點時降臨。接著,明暗界線反向傾側,帶來南半球的冬天和北半球的夏天。在影片中的一年終結於2011年9月的秋分,也終結地球已經繞太陽轉數十億圈的另一次旅程。在未來,這樣的旅程也會再發生數十億次。

從成大物理分站繁體翻譯,感謝星友空間網的翻譯。

南充天文線上整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