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同時期的行業巨頭大多曇花一現,金立手機16年屹立不倒的商業邏輯

斑馬消費 任建新

金立手機就好像江湖裡的“掃地僧”, 處變不驚地見證了波導、夏新的退出, 經歷了三星諾基亞與國產手機的廝殺, 同樣也迎來了華為小米OV這些新興手機勢力的擠壓……

難能可貴的是, 成立16年, 對手換了幾撥, 金立沒有倒下, 而是低調地存在。 儘管, 金立從未進入過國產手機一線品牌陣營。

金立手機之所以金槍不倒, 有他獨特的商業邏輯。

將注重政商群體的M系產品和注重時尚年輕人群的S系並重突出, 也是沒有辦法, 因為在金立手機董事長劉立榮看來, 1億部才能讓企業安全地生存。 而金立, 離這個生命線還很遠。

去年給M系列砸了10億廣告, 今年為S系產品的廣告預算據說超過7億元, 金立明顯是來攪渾水的。

厚積薄發16年, 甘作手機群裡的掃地僧

斑馬消費記得, 劉立榮曾對外講過一句話, 那就是——金立一致在追求創新和差異化的東西, 正是這樣的“走心”讓金立一路穩當地走過來。

2002年, 30歲的劉立榮創立金立手機。 當時, 諾基亞、愛立信以及摩托羅拉等外資品牌在國內手機市場佔據絕對優勢, 同時夏新、波導等一批手機品牌正在經歷外資品牌的廝殺和碾壓。

1年之後, 第一款手機金立303面世,

當年獲得百萬台的銷量。 當年巨頭環伺, 應該說這場突圍戰打得很不錯了。

若干年來, 金立手機就像暗夜裡潛行的俠客, 到了2011年出貨量已超2000萬台。

值得注意的是, 從2003年到2011年這8年間, 曾經一同廝殺的夏新、波導沒了蹤影, 國際巨頭諾基亞和三星等也有了疲態。

就在這個時候, 歷史翻過新的一頁, 功能機開始往智慧機過渡。 手機江湖波光詭異, 廝殺血腥味十足, 從蘋果到互聯網手機小米華為OV, 金立的對手換了幾撥。

雖然金立從未進入一線手機品牌陣營, 但它的對手換了幾撥, 這難道不是金立的榮耀?

2016年, 金立手機以4%的市場份額超過魅族和聯想等品牌。 安全和續航, 成為金立最深入人心的品牌認知。

華仔代言、馮小剛親手操刀的廣告讓金立名聲大噪, 其後達康書記以及圍棋高手柯潔接連為金立代言加持, 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政商群體的品牌認知, 這使得部分“高端人士”成為金立手機的擁躉。

但是, 從去年年底開始, 金立畫風一轉, 瞄準了年輕人的市場, 顯而易見是要在小米OV等殺得火熱的市場分一杯羹。

雙線齊驅, 只為拼億台出貨量?

以往低調內斂的劉立榮十分高調, 不僅親自參加S系列產品的發佈, 去年還跟世界圍棋第一人柯潔下棋, 作了一場漂亮秀。

而且, 往年從來不參與友商“放衛星”的金立手機, 今年也提出了自己的“小目標”:出貨量保底3000萬台, 衝刺3800萬台。

他認為,手機賣出1億部才能讓企業安全地生存。

金立突然闖進自己並不熟悉的年輕化市場,被業內看作是向小米華為OV等廠商“發難”,其實,只是為了多賣點手機的套路而已。

應該說,金立的謀劃是“海陸空”全方位的。

IDC資料顯示,如今國產四大金剛金立、華為、OV這個陣營已經形成,而且主要陣地線上下管道。

早在去年,中國聯通向金立開放1萬家營業廳,並聯合制定年售1380萬台定制終端的目標,金立全面上櫃。

從管道上來看,金立已完成從一線城市向鄉鎮村級市場的佈局,7萬個合作網點,20萬節專櫃,4萬名導購,“人海戰爭”一觸即發。

再者,金立從去年以來,就開始一場“豪賭”。2016年投入超過10億元推廣M系列產品,今年對S系列產品的推廣預算據說超過7億元。

尤其是,金立認為明星代言從來就是一筆划算的買賣,即便當紅炸子雞薛之謙出場費那麼貴,也還是請來了。

同時,細心的人應該發現,金立的slogan發生了變化,視覺識別系統的微小改變,似乎向外界傳遞出,金立正在從國產功能機向年輕化電子消費產品的轉身。

雖然嘴裡從來不講霸主,但金立似乎要找回曾經的榮耀。因為在最鼎盛時期,金立排在諾基亞和三星之後,位列中國市場第三。

劉立榮也很務實,他說過,金立從來不想當巨人,也不想當恐龍,只想笑到最後——這或許是存活了16年的國產手機的商業邏輯。

這一次,來勢洶洶的金立,幾乎在複製OV一貫的行銷模式,拼錢拼管道拼資金的時代,友商們究竟會怎麼應對呢?

衝刺3800萬台。

他認為,手機賣出1億部才能讓企業安全地生存。

金立突然闖進自己並不熟悉的年輕化市場,被業內看作是向小米華為OV等廠商“發難”,其實,只是為了多賣點手機的套路而已。

應該說,金立的謀劃是“海陸空”全方位的。

IDC資料顯示,如今國產四大金剛金立、華為、OV這個陣營已經形成,而且主要陣地線上下管道。

早在去年,中國聯通向金立開放1萬家營業廳,並聯合制定年售1380萬台定制終端的目標,金立全面上櫃。

從管道上來看,金立已完成從一線城市向鄉鎮村級市場的佈局,7萬個合作網點,20萬節專櫃,4萬名導購,“人海戰爭”一觸即發。

再者,金立從去年以來,就開始一場“豪賭”。2016年投入超過10億元推廣M系列產品,今年對S系列產品的推廣預算據說超過7億元。

尤其是,金立認為明星代言從來就是一筆划算的買賣,即便當紅炸子雞薛之謙出場費那麼貴,也還是請來了。

同時,細心的人應該發現,金立的slogan發生了變化,視覺識別系統的微小改變,似乎向外界傳遞出,金立正在從國產功能機向年輕化電子消費產品的轉身。

雖然嘴裡從來不講霸主,但金立似乎要找回曾經的榮耀。因為在最鼎盛時期,金立排在諾基亞和三星之後,位列中國市場第三。

劉立榮也很務實,他說過,金立從來不想當巨人,也不想當恐龍,只想笑到最後——這或許是存活了16年的國產手機的商業邏輯。

這一次,來勢洶洶的金立,幾乎在複製OV一貫的行銷模式,拼錢拼管道拼資金的時代,友商們究竟會怎麼應對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