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若要女人安,補血常疏肝!撒氣穴、補血穴、養血穴療效勝阿膠!

若要女人安, 補血常疏肝

我們應該有聽過, 若要小兒安, 三分饑和寒。 其實若要老人安, 三分饑和暖;若要男人安, 戒掉煙和酒;若要女人安, 補血常疏肝。

一、女人以血為本, 以血為用

在女人一生中, 經歷經、帶、胎、產一系列生理過程, 均以血為用。 女性月經後會感覺到渾身沒勁的根本原因就是缺血造成的。 十月懷 胎時, 不但自身需要充足的血液來滋養, 胎兒更需要依靠母親的血來供養, 所以孕婦容易出現貧血、厭食、頭暈目眩等症狀。

“一孕傻三年”其實就是血虛、血瘀搞的鬼

女性在生產的過程中會大量失血, 尤其現在人體質普遍嬌弱, 產後體質變的更差, 記憶力減退便再正常不過了。

血虛, 最大的表現就是記憶力不好, 失眠。 同時, 會伴有稍微勞累就頭暈, 心悸, 常年手腳冰冷, 臉色蒼白, 蹲下片刻, 站起來會眼前發黑這些症狀。

遇到女性患者, 如果自述記憶力不好,

失眠是在生過孩子以後才出現的, 多數情況都是血虛造成的。 另外, 產後淤血也會造成這種情況。 “孕傻”, 明明是女人身體所受的損傷, 這種說法有歧視女性的嫌疑, 下次再有人這樣說, 打回去就行了

二、女人80%的病都來自肝鬱

凡是婦科病, 只要不忘調肝, 都能奏效。 女子以肝為本, 條達肝氣, 疏泄肝火, 滋補肝陰、氣機通暢, 、百病自消。

女人乳腺增生、子宮肌瘤、甚至不孕不育等一系列問題背後的“大老虎”, 其實就是肝氣鬱結。 子宮肌瘤一般的症狀多為:腹部疼痛、經期縮短、經量增大、白帶增多、腹部有硬塊有下墜感、甚至壓迫膀胱出現尿頻等。 在中醫裡, 上述症狀對應的病機就是肝氣下陷, 疏泄功能失常, 導致氣滯血瘀。

乳腺增生直接就是肝氣鬱結, 疏泄失職的結果。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已婚婦女都有乳腺增生的問題, 說不定多半都是被老公熊孩子氣的吧~

現在很多病人, 以為不孕不育就是腎虛, 所以拼命地進補。 現代人大魚大肉, 應有盡有, 肝鬱遠比腎虛嚴重。 大多不孕不育,

都是情志抑鬱, 肝不能條達, 子盜母氣傷了腎水(腎水生肝木), 就算補的再多, 可肝主疏泄, 肝鬱造成營養不能疏泄到全身, 依然於事無補。

人體自帶“撒氣穴”

不管你有沒有肝鬱、肝氣不舒, 當心情不好、焦躁、愛發火時, 以下這幾個“撒氣穴”就是你控制情緒最好的助手。 儘管對他們撒氣、“蹂躪”吧, 無論艾灸、按摩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1、頭上的3個“撒氣穴”

角孫穴、風池穴和太陽穴等3大穴位是頭上的“撒氣穴”。 刺激這些穴位能起到明目醒腦、舒緩疲勞、焦慮的養生保健作用, 可治療頭痛, 眩暈等病症。

有些人在按摩完角孫穴後會打嗝, 說明按摩養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這個穴位對於著急生氣後兩肋脹痛、乳房脹痛的人更有益。

2、胸肩部的2個“撒氣穴”

膻中穴和肩井穴是胸肩部的2個“撒氣穴”。

前者(位於兩乳之間)有寧心神、除悶的養生作用。 艾灸肩井穴可緩解頸疲勞、使大腦供血充足、治療頭痛, 還可以改善乳房脹痛、乳腺增生、乳腺炎。

3、下肢的2個“撒氣穴”

太沖穴和足三裡是下肢的2個“撒氣穴”。

艾灸太沖穴對愛發火和憂鬱的人都有舒緩作用,尤其對高血壓、頭痛、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等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療養生功效。

你有沒有血虛諸症?

血虛的一個主要特徵就是四肢發冷。血液不足了,就不能溫養四肢,導致怕冷。舌質是淡白色的,因為血液不能濡養舌體了。有些醫生可能會把這些症狀當做陽虛來看待,哪怕這人真有陽虛,也一定要補血。

另外,血虛的人多是面色蒼白或者黃,沒光澤,整體外觀顏色偏淡,比如口唇、指甲、舌體的顏色偏淡而形體比較瘦弱,血虛多瘦人,女性易出現月經顏色淡而量少,經期頭痛等症狀。

易患的常見疾病:貧血,眩暈、失眠、心悸、乾眼症,月經失調。

這些“養血穴”療效勝阿膠

阿膠是我們都知道的補血佳品,但你可能不知道,有濕氣的人要慎用,這種人舌苔厚膩,不能滋補,否則會滯膩不清,加重濕氣。直接艾灸這些補血的穴位,就不會有這些困擾。

1、心血虛

主證:心悸,多夢,面色不華,舌質淡

取穴:神門、心俞、三陰交

神門為心經原穴,擅長安神,可補心氣,可清心火。心俞多用來補心氣補心血。

三陰交脾經之穴但卻是肝經腎經脾經的交通要道,所以非常擅長養血,補血,活血而,陰虛火旺的病症均可取之。

2、肝血虛

肝血虛比較偏重於出現瓜甲色淡(爪甲為肝之華)、經脈拘攣、手足發麻、月經不調、眩暈眼花等症狀。

取穴:三陰交、曲泉、肝俞、間使

曲泉作用養肝兼泄肝陽上亢。間使主要用來行氣通絡,如果伴頭痛頭暈還應加太沖,太沖穴生下來就是扮演輸泄、疏導肝氣的角色。

3、脾血虛

比較偏重於出現食欲減退、身疲乏力、月經不調、崩漏失血等症狀。

取穴:三陰交、血海、足三裡。

湖北蘄艾廠為您提供更多的健康知識。查經絡、查穴位在首頁的右下角有一個“艾灸學堂”的工具,可以學到更多穴位知識。還有“您哪裡不舒服”等常見疾病的艾灸方法。瞭解更多的艾灸知識。

小編推薦:

“人過三十天過午”,男士艾灸養生大全!

十人九胃 艾灸療法幫你解決!

印堂發黑,艾灸來“改命”!

手腳多汗多因脾胃失調?艾灸止汗、調脾有奇效!不信可以試試看!

懂經通絡,去除瘀堵,百病不生。

3、下肢的2個“撒氣穴”

太沖穴和足三裡是下肢的2個“撒氣穴”。

艾灸太沖穴對愛發火和憂鬱的人都有舒緩作用,尤其對高血壓、頭痛、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等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療養生功效。

你有沒有血虛諸症?

血虛的一個主要特徵就是四肢發冷。血液不足了,就不能溫養四肢,導致怕冷。舌質是淡白色的,因為血液不能濡養舌體了。有些醫生可能會把這些症狀當做陽虛來看待,哪怕這人真有陽虛,也一定要補血。

另外,血虛的人多是面色蒼白或者黃,沒光澤,整體外觀顏色偏淡,比如口唇、指甲、舌體的顏色偏淡而形體比較瘦弱,血虛多瘦人,女性易出現月經顏色淡而量少,經期頭痛等症狀。

易患的常見疾病:貧血,眩暈、失眠、心悸、乾眼症,月經失調。

這些“養血穴”療效勝阿膠

阿膠是我們都知道的補血佳品,但你可能不知道,有濕氣的人要慎用,這種人舌苔厚膩,不能滋補,否則會滯膩不清,加重濕氣。直接艾灸這些補血的穴位,就不會有這些困擾。

1、心血虛

主證:心悸,多夢,面色不華,舌質淡

取穴:神門、心俞、三陰交

神門為心經原穴,擅長安神,可補心氣,可清心火。心俞多用來補心氣補心血。

三陰交脾經之穴但卻是肝經腎經脾經的交通要道,所以非常擅長養血,補血,活血而,陰虛火旺的病症均可取之。

2、肝血虛

肝血虛比較偏重於出現瓜甲色淡(爪甲為肝之華)、經脈拘攣、手足發麻、月經不調、眩暈眼花等症狀。

取穴:三陰交、曲泉、肝俞、間使

曲泉作用養肝兼泄肝陽上亢。間使主要用來行氣通絡,如果伴頭痛頭暈還應加太沖,太沖穴生下來就是扮演輸泄、疏導肝氣的角色。

3、脾血虛

比較偏重於出現食欲減退、身疲乏力、月經不調、崩漏失血等症狀。

取穴:三陰交、血海、足三裡。

湖北蘄艾廠為您提供更多的健康知識。查經絡、查穴位在首頁的右下角有一個“艾灸學堂”的工具,可以學到更多穴位知識。還有“您哪裡不舒服”等常見疾病的艾灸方法。瞭解更多的艾灸知識。

小編推薦:

“人過三十天過午”,男士艾灸養生大全!

十人九胃 艾灸療法幫你解決!

印堂發黑,艾灸來“改命”!

手腳多汗多因脾胃失調?艾灸止汗、調脾有奇效!不信可以試試看!

懂經通絡,去除瘀堵,百病不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