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中藥界的小刺蝟——蒼耳子

農村的孩子一定都玩過一種東西, 田間的灌木叢裡長滿刺的橢圓形小球球, 小心翼翼的摘下幾顆, 扔在小夥伴的衣服上, 最後比比看誰身上的“小刺蝟”最少。 這個“小刺蝟”名為蒼耳子, 別名:老蒼子、蒼子、葈耳、蒼刺頭、毛蒼子、癡頭猛、羊帶歸。

在詩經裡面, 它叫卷耳:“采采卷耳, 不盈頃筐。 ”是說蒼耳遍野都是, 一會就采滿了筐。 采來做什麼呢?原來呀, 蒼耳子雖然不招人喜歡, 但在中藥裡, 卻是一味治療感冒、頭暈、疔瘡、疥癬, 特別是治療“鼻淵”的好藥。

【性味】辛、苦, 溫。 有毒。

【歸經】肺經。

【功效】發散風寒, 通鼻竅, 祛風濕, 止痛。

【應用】風寒感冒;鼻淵;風濕痹痛;風疹瘙癢。

【用法用量】煎服, 3~9克。 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血虛頭痛不宜服用。 過量服用易致中毒。

【功能主治】

1、風寒感冒

本品辛溫宣散, 既能外散風寒, 又能通鼻竅、止痛, 用治外感風寒, 惡寒發熱, 頭身疼痛, 鼻塞流涕者, 可與防風、白芷、羌活、槁本等其他發散風寒藥同用。 因其發汗解表之力甚弱, 故一般風寒感冒少用。

2、鼻淵

本品溫和疏達, 味辛散風, 苦燥濕濁, 善通鼻竅以除鼻塞、止前額及鼻內脹痛, 用治鼻淵頭痛、不聞香臭、時流濁涕者, 一藥數效, 標本兼治, 可內服亦宜外用, 為治鼻淵之良藥,

尤宜於鼻淵而有外感風寒者, 常與辛夷、白芷等散風寒、通鼻竅藥配伍, 如蒼耳子散(《濟生方》)。 若鼻淵證屬風熱外襲或濕熱內蘊者, 本品又常與薄荷、黃芩等疏散風熱、清熱藥同用。 其他鼻病, 如傷風鼻塞(急性鼻炎)、鼻窒(慢性鼻炎)、鼻鼽(過敏性鼻炎)等, 本品亦較常用。

3、風濕痹痛

本品辛散苦燥, 性溫散寒, 能祛風除濕, 通絡止痛, 用治風濕痹證, 關節疼痛, 四肢拘攣, 可單用, 或與羌活、威靈仙、木瓜等藥同用。

【經驗單方】

1.鼻竇炎

每天晚飯後取蒼耳子藥末1克, 用紗布將藥末分包成2個藥球, 以棉紗紮緊, 並留線頭1寸左右, 先塞1個藥球於一側鼻孔, 用另一個鼻孔呼吸。 一般5天左右即見好轉, 10天為1個療程。

2.風濕性關節炎

將蒼耳子洗淨、晾乾、搗爛成泥後, 敷於患處, 用紗布覆蓋, 繃帶固定, 每日更換1次, 夏天覆蓋時間不超過3小時, 以1周為1個療程。

3.小兒腹瀉

用蒼耳子50~70克, 加水3 000毫升, 浸泡30分鐘後, 武火煎沸, 沸後文火煎15分鐘, 濾出藥液, 涼至35~38℃, 倒入盆內。 把患兒足放到溫藥液中浸浴。 然後, 用溫藥液反復浸洗小腿, 按摩足三裡、上巨虛、太白、商丘等穴位。

每日3次, 通過皮膚對藥液的吸收及經絡通道的作用, 達到治療的目的。 對中度及重度脫水者, 同時給予補液療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