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中醫思維原創 黃芩苦寒,何以安胎?

隨著二胎政策的放寬, 越來越多的高齡產婦出現。 在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生活節奏加快的背景下, 保胎成為了諸多產婦的選擇。 說到保胎, 《丹溪心法·金匱當歸散論》有“黃芩白術乃安胎聖藥”一說, 白術味苦、甘;性溫, 主治脾氣虛弱, 神疲乏力。 而脾胃為後天之本, 脾主升清, 補益脾氣有助於系胎安胎易於理解, 黃芩味苦、性寒, 清熱瀉火;燥濕解毒, 藥性之中, 苦能降泄, 清熱, 苦寒敗胃傷脾胃之氣, 何以安胎?

源流考證——不辨證, 無聖藥!

黃芩為安胎聖藥, 最早並非由朱丹溪提出, 《丹溪心法·金匱當歸散論》曰:“婦人有孕則礙脾, 運化遲而生濕, 濕而生熱, 古人用白術黃芩為安胎之聖藥, 蓋白術補脾燥濕, 黃芩清熱故也。 這樣看, 似乎黃芩安胎的作用在於清利濕熱, 與其苦寒之藥性相符。 而其用法源自于張仲景《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並治》——“婦人妊娠, 宜常服當歸散主之。

當歸散方:當歸、黃芩、芍藥、川芎各1斤, 白術半斤……胎無疾苦, 產後百病悉主之。 ”本條論述血虛濕熱胎動不安, 治用當歸散。 方中當歸、芍藥補肝養血, 合川芎能疏氣血之滯, 白術健脾除濕, 黃芩滋陰清熱——而這裡再次表明, 黃芩為安胎聖藥, 針對的恰恰只是血虛濕熱這一證型。


張景嶽《婦人規》說到, “凡妊娠胎氣不安者, 證本非一, 治也不同。 蓋胎氣不安, 必有所困。 或虛、或實、或寒、或熱, 皆能為胎氣之病。 蓋凡今之胎婦, 氣實者少, 氣虛者多。 氣虛則陽虛, 而再用黃芩, 有即受其損而病者;有用時雖或未覺, 而陰損胎元, 暗殘母氣, 以致產婦贏困, 或兒多脾病者, 多由乎此。 奈今人不能察理, 但以‘聖藥’二字, 認為胎家必用之藥, 無論人之陰陽強弱, 凡屬安胎, 無不用之, 其害蓋不少矣。 ”

所以, 就其出處而言, 黃芩為安胎聖藥, 似乎只能用於濕熱型胎動不安, 缺少辨證論治, 對氣虛等證型使用黃芩是不恰當的­——不辨證, 無聖藥!

苦寒藥安胎的依據是什麼?

辨證論治自是中醫一大特色, 而針對核心病機使用藥物則更體現中醫抓本質,

治病求本的用意——《內經》雲:“胞脈系於腎。 ”腎以載胎, 血以養胎。 《醫學啟源》:黃芩……泄肺中火邪上逆於隔上, 補膀胱之寒水不足, 乃滋其化源——補陰+堅陰, 或許是黃芩安胎的依據。

《素問·藏氣法時論》記載:“腎欲堅, 急食苦以堅之”, 這大概是有關“苦堅”藥性的最早記載。 “苦能堅”之說雖源於《內經》, 但其含義與後世之“苦能堅陰”卻不盡相同。 按《內經》五行歸類相配的原則, 苦味屬火, 而火能燥土, 土燥則堅, 《說文》曰:“堅, 土剛也”, 王冰亦雲:“苦性堅燥”;對苦味的燥堅之性, 《內經》更有較詳論述, 如“脾苦濕, 急食苦以燥之”, “濕淫於內……以苦燥之”等, 均含有濕去則堅的寓意。 又如《素問.至真要大論》雲“寒淫於內, 治以甘熱……以苦堅之”。 明確指出“苦堅”乃“寒濕內困證”的治法之一,

髒堅則陽氣得固、陰液能守。 可見, 《內經》中“苦堅”之 “堅”, 似是使物堅硬之意, 引申之, 即苦味能燥除濕邪, 有使濕邪為害之所趨於複常堅固之能。 這些可能就是《內經》“苦能堅”的基本涵義。 而《內經》所言之“腎欲堅, 急食苦以堅之”, 除具“寒淫於內, 以苦堅之”之意外, 又因腎主藏精, 貴在密閉堅固, 而這一說法, 與《醫學啟源》中黃芩補腎之說不謀而合。

《本草備要》雲:“苦能瀉熱而堅腎,瀉中有補也”,其于黃柏條下注曰:非真能補也……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也,相火退而腎固,則無狂蕩之患矣”——這裡不得不談到許多腎虛的女性患者,多有睡覺晚、嗜食辛辣等習慣,睡眠不足傷肝腎之陰,辛辣香脆之品傷脾胃之陰,而脾土不足,其五行中為子的腎出現腎陰不濟,腎水不足,肝腎同源,相火亢進更甚,則肝氣橫逆侵犯脾胃,面部多油膩易生痘瘡,所以,清利濕熱除相火而達到補肝腎的效果,則是黃芩發揮安胎補腎作用的機制,這裡的補不是直接的補,而是通過“瀉”達到“補”的作用,中醫的奧妙正在這裡。

《醫宗金鑒·卷二十三》注釋雲:產前安胎,白術黃芩為妙藥也。條芩,安胎聖藥也,俗人不知,以為寒而不敢用,反謂溫熱之藥可養胎。蓋不知胎孕宜清熱涼血,血不妄行,乃能養胎,黃芩乃上、中二焦藥,能降火下行,白尤能補脾也——這樣一來,苦寒藥能“補”腎安胎,含義也更加明朗了呢。

參考文獻

1.康志媛, 李京枝. 淺談"黃芩白術乃安胎聖藥"之說[J]. 中醫研究, 2007, 20(11):57-58.

2. 謝建軍. 淺談“苦能堅陰”[J]. 陝西中醫, 1986(8).

《本草備要》雲:“苦能瀉熱而堅腎,瀉中有補也”,其于黃柏條下注曰:非真能補也……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也,相火退而腎固,則無狂蕩之患矣”——這裡不得不談到許多腎虛的女性患者,多有睡覺晚、嗜食辛辣等習慣,睡眠不足傷肝腎之陰,辛辣香脆之品傷脾胃之陰,而脾土不足,其五行中為子的腎出現腎陰不濟,腎水不足,肝腎同源,相火亢進更甚,則肝氣橫逆侵犯脾胃,面部多油膩易生痘瘡,所以,清利濕熱除相火而達到補肝腎的效果,則是黃芩發揮安胎補腎作用的機制,這裡的補不是直接的補,而是通過“瀉”達到“補”的作用,中醫的奧妙正在這裡。

《醫宗金鑒·卷二十三》注釋雲:產前安胎,白術黃芩為妙藥也。條芩,安胎聖藥也,俗人不知,以為寒而不敢用,反謂溫熱之藥可養胎。蓋不知胎孕宜清熱涼血,血不妄行,乃能養胎,黃芩乃上、中二焦藥,能降火下行,白尤能補脾也——這樣一來,苦寒藥能“補”腎安胎,含義也更加明朗了呢。

參考文獻

1.康志媛, 李京枝. 淺談"黃芩白術乃安胎聖藥"之說[J]. 中醫研究, 2007, 20(11):57-58.

2. 謝建軍. 淺談“苦能堅陰”[J]. 陝西中醫, 1986(8).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