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中醫養生保健素養常識」糖尿病的中醫健康干預

糖尿病是由於體內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 而引起的以糖代謝紊亂為主的一種全身性疾病, 屬中醫學消渴範疇。 合理運用中成藥、中草藥, 配合中醫飲食調養、運動治療、非藥物防治技術等, 可改善臨床症狀, 減輕西藥副作用, 提高患者生活品質, 並有效防治併發症。

孫思邈最早提出飲食治療消渴, 他曾提出糖尿病患者“慎者有三, 一飲酒, 二房室, 三鹹食及面”。 王燾還提出了限制米食、肉食及水果等。 說明飲食養生法對防治消渴病尤為重要。 糖尿病的發生和飲食有關, 飲食控制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治療的效果。

消渴容易發生多種併發症, 應在治療本病的同時, 積極治療併發症。 白內障、雀盲、耳聾, 主要病機為肝腎精血不足、不能上承耳目所致, 宜滋補肝腎、益精補血, 可用杞菊地黃丸或明目地黃丸;對於併發瘡毒癰疽者, 則治宜清熱解毒、消散癰腫, 用五味消毒飲;在癰疽的恢復階段, 則要重視托毒生肌。

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提出糖尿病患者應該“先行一百二十步, 多者千步, 然後食”。 可見運動療法是糖尿病治療中的一項重要措施, 適度而有規律的運動可以使血糖下降, 增加熱能消耗, 使患者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得到改善, 利於糖尿病病情的控制, 改善患者全身狀態, 預防慢性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

糖尿病患者多陰虛陽亢,

肝陽偏亢失于條達則性情易激易怒。 故糖尿病患者應努力做到怡情悅志、胸襟開闊, 保持情志舒暢、氣血流通, 如是則陰陽調和。 由於糖尿病患者的善怒情緒, 作為糖尿病患者的家人, 應多理解溝通, 幽默和諧的家庭氛圍有助於調節糖尿病患者的情緒。 三餐定時, 細心照顧, 常溝通多關愛, 幫助其減輕壓力與負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