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探尋|人都說水至清則無魚,那西藏怎麼伸手就能摸到?西藏人究竟吃魚嗎?

去過西藏的朋友都會發現, 西藏的魚特別的多, 如羊卓雍措就是個天然的魚庫, 每年的夏季, 便會有成群結隊的魚兒游到這裡產卵,

甚至誇張到隨便伸伸手就可以摸到魚。 但是在西藏的湖泊上, 卻看不到捕魚的景象, 也沒有見到藏族人吃魚, 那麼西藏人真的不吃魚嗎?原因是什麼呢?

在網上查了下, 大部分的人都說是因為水葬的原因, 大家認為西藏的很多地方都曾經有水葬,

而水葬更是由魚類吃食遺體, 藏迷們認為魚是神聖的使者不能吃, 而且另一方面, 萬一殺魚的時候在魚腹中看到什麼不該看到的東西也是很驚悚的。

但是在一個去西藏旅行了多次的朋友告訴我, 他也曾經很疑惑這個問題。 但是有一次一個西藏人卻告訴他, 事實上藏民多是用天葬, 水葬的人並不多, 所以這個並不是藏民不吃魚的主要原因。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查詢了各種資料, 得到了以下說法:

說法一:在藏區吃魚是低賤的事

大家都知道藏區主要是畜牧業, 日常的食物多以牛羊肉為主, 所以牛羊一定程度上也是財富與地位的象徵。

而相對于能量高的牛羊肉而言, 高原魚類肉質緊實, 脂肪較少, 所以富有人家都不屑於吃魚肉,

大家都認為吃魚是低賤的事, 所以不吃魚。

說法二:宗教信仰, 忌殺生

傳說, 都松忙波傑王由於一隻鳥所銜來的樹葉治好了病, 就命人去尋找這種樹葉, 有個大臣在漢地的密林中發現了, 但是卻被一條大河擋住了去路, 這時候魚出現了,

指引了他安全渡河, 得到了樹葉奉獻給了王, 從此王命禁魚。

當然那只是傳說, 在西藏, 藏族人都信佛, 因為佛教忌諱殺生, 生命是不可以隨便宰殺食用的, 魚也是其中之一。 另外藏民的食魚禁忌與地域也有著密切的關聯, 在西藏藏東地區, 人們幾乎不食魚,

也不能觸碰蛇、蛙等, 認為魚蛙這些水生動物是龍神的寵物, 若傷害或者觸碰其都會染上疾病。 在藏東地區生活的人民不食魚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傳統。

有人肯定會疑惑, 那藏族人為什麼又經常吃牛羊呢?這樣不是也在殺生嗎?

高原氣候寒冷, 需要補充大量的蛋白質來維持消耗, 但高原蔬菜只要青稞等耐寒作物能存活。 而植物蛋白質含量很少, 所以吃肉成了唯一選擇。

而且同樣也是一命,一隻羊或牛,全家人可以吃很久,但是就算有幾條魚,一家人連一餐都吃不飽。一條魚可以生千萬條小魚,牛羊下的崽沒有魚多,所造的殺孽有天差地別。並且,藏人殺生都會記下來,會儘量約束自己不殺生。

說法三:飲食習慣

牛羊肉可以大口吃,魚刺多,吃起來麻煩太多

說法四:放生多是魚類

在藏區有“放生”的傳統,像在拉薩你會經常看到很多人買魚,放生到湖裡,而殺放生的動物是極大的罪孽,牛羊放生可以做記號,魚卻不能,所以他們不吃任何魚。

說法五:因為感恩

據說1958年,一場重大的饑荒席捲全國,在這場饑荒的影響下,青海湖區的牧民面臨了生存的困境。湖區的牧民多數是藏族,他們平時飲食比較簡單,青稞面酥油茶,偶爾吃些牛羊肉。

野生的,無論飛禽還是走獸,他們既不會去獵殺,也並沒有吃野味的習慣。但是在大饑荒期間,為了解決最基本的生存問題,藏民被迫開始吃羚羊和湖區的魚,在這最困難的時候,是湖區的生靈用血肉救活了這些藏民,這一份恩德,被湖區藏民銘記于心,並且傳給子孫後代知曉,告訴他們,要善待這些生靈。

其實,並非所有藏區藏民都不吃魚。

由於地域原因,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部分藏族還是吃魚的。

在拉薩曲水縣的俊巴漁村還有與眾不同的魚宴,聽說還有句老話:“春天的魚,王公難以吃到;秋天的魚,狗也不吃。”歷史上俊巴村交通閉塞,耕地稀少,打魚是他們唯一的生存方式,過去,在拉薩的街頭賣魚的只有俊巴漁夫,天還沒亮,就開始賣魚了,不過因為那時拉薩的佛事活動多,經常會在全城實行齋戒,但是又有些貴族家庭難禁口腹之欲,來賣魚的人就設了暗號,口稱“水蘿蔔”。

背著牛皮船去打漁的俊巴人

傳統的俊巴魚宴運用原始手法烹製菜肴,所用的配料均是當地所能採集到的野蔥蒜、藏茴香等傳統材料,尤其是清湯魚,只用少許鹽加入調味,保持了魚肉原有的鮮香。

除了新鮮魚肉,俊巴人還將魚加工成魚幹、做成魚粉、凍魚皮等,俊巴的魚宴,可謂是無所不能,既能填飽肚子、還能當零食、消遣、補充體力……

最後要提醒小夥伴們,去旅遊一定要先瞭解當地的風俗民情,不要去觸碰別人的忌諱,會被打的。

(本文圖片取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而且同樣也是一命,一隻羊或牛,全家人可以吃很久,但是就算有幾條魚,一家人連一餐都吃不飽。一條魚可以生千萬條小魚,牛羊下的崽沒有魚多,所造的殺孽有天差地別。並且,藏人殺生都會記下來,會儘量約束自己不殺生。

說法三:飲食習慣

牛羊肉可以大口吃,魚刺多,吃起來麻煩太多

說法四:放生多是魚類

在藏區有“放生”的傳統,像在拉薩你會經常看到很多人買魚,放生到湖裡,而殺放生的動物是極大的罪孽,牛羊放生可以做記號,魚卻不能,所以他們不吃任何魚。

說法五:因為感恩

據說1958年,一場重大的饑荒席捲全國,在這場饑荒的影響下,青海湖區的牧民面臨了生存的困境。湖區的牧民多數是藏族,他們平時飲食比較簡單,青稞面酥油茶,偶爾吃些牛羊肉。

野生的,無論飛禽還是走獸,他們既不會去獵殺,也並沒有吃野味的習慣。但是在大饑荒期間,為了解決最基本的生存問題,藏民被迫開始吃羚羊和湖區的魚,在這最困難的時候,是湖區的生靈用血肉救活了這些藏民,這一份恩德,被湖區藏民銘記于心,並且傳給子孫後代知曉,告訴他們,要善待這些生靈。

其實,並非所有藏區藏民都不吃魚。

由於地域原因,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部分藏族還是吃魚的。

在拉薩曲水縣的俊巴漁村還有與眾不同的魚宴,聽說還有句老話:“春天的魚,王公難以吃到;秋天的魚,狗也不吃。”歷史上俊巴村交通閉塞,耕地稀少,打魚是他們唯一的生存方式,過去,在拉薩的街頭賣魚的只有俊巴漁夫,天還沒亮,就開始賣魚了,不過因為那時拉薩的佛事活動多,經常會在全城實行齋戒,但是又有些貴族家庭難禁口腹之欲,來賣魚的人就設了暗號,口稱“水蘿蔔”。

背著牛皮船去打漁的俊巴人

傳統的俊巴魚宴運用原始手法烹製菜肴,所用的配料均是當地所能採集到的野蔥蒜、藏茴香等傳統材料,尤其是清湯魚,只用少許鹽加入調味,保持了魚肉原有的鮮香。

除了新鮮魚肉,俊巴人還將魚加工成魚幹、做成魚粉、凍魚皮等,俊巴的魚宴,可謂是無所不能,既能填飽肚子、還能當零食、消遣、補充體力……

最後要提醒小夥伴們,去旅遊一定要先瞭解當地的風俗民情,不要去觸碰別人的忌諱,會被打的。

(本文圖片取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