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聞發佈會|2016年湖北脫貧攻堅工作首戰告捷 看看成果怎麼樣?

導讀

2016年, 是脫貧攻堅的首戰之年。 湖北省委、省政府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 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

牢固樹立“四個意識”, 堅持“准”“實”“嚴”的總標準, 按照“精准扶貧、不落一人”的總要求, 以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的決心和勇氣, 舉全省之力向貧困發起總攻, 首戰告捷, 承諾兌現。

2016年, 全省147萬貧困人口脫貧, 1601個貧困村出列, 圓滿完成年度減貧任務。 全省易地扶貧搬遷12.04萬戶、32.84萬人, 分別超出省下達年度計畫任務的43%、24%。

2016年, 全省貧困人口識別準確率、貧困人口退出準確率、幫扶工作群眾滿意度均高於全國平均水準。 全省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高於本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

這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背後, 有著怎樣的創新舉措和先進經驗?下面, 就隨小布一起走近“2016年度湖北脫貧攻堅發展報告新聞發佈會”瞭解詳情。

精准發力——敢叫日月換新天

緊扣“六個精准”, 扎實推進 “五個一批”, 闖出精准脫貧新路徑。

精准識別, 建好“明白賬”

建扶貧對象識別“明白賬”。 把“識別要精准”列為“六個精准”之首傾力推進, 在全國首創精准識別資料審計, 根據審計的問題,

進行貧困人口資料大核查、大整改, 精准剔除不符合識別標準的“硬傷戶”, 全省貧困人口資料準確率達98%以上。

建貧困退出“明白賬”。 堅持扶貧物件退出程式與識別程式相一致的原則, 制定扶貧物件退出驗收指導意見, 按照扶貧物件申請、資料獲取、民主評議、公示公告、退出銷號等程式, 嚴格開展扶貧物件退出管理。

建動態管理“明白賬”。 建立取值準確、資訊完整、管理規範的建檔立卡資料庫, 健全建檔立卡“回頭看”長效運行機制, 確保建檔立卡資料核查工作日常化、長期化、制度化。

全省建檔立卡庫內資料顯示, 2016年存量數由343.3萬人增至381.8萬人, 易地扶貧搬遷人口數由85萬人增至91萬人, 貧困人口總數為579萬人, 與全省軍令狀資料高度吻合。

產業扶貧, 打造強勁引擎

與省農行簽訂金融扶貧框架協議, 推進產業精准扶貧工程;

設立扶貧小額信貸風險補償金6億元, 發放扶貧小額信貸46.3億元, 惠及10萬貧困戶;

申報建設光伏電站88.2萬千瓦, 解決無村級集體收入、無勞動能力貧困人口脫貧問題;

對接蘇甯雲商、京東集團, 在15個貧困縣開展電商扶貧試點;

實施鄉村旅遊扶貧, 帶動10萬人增收脫貧。

全省鎖定330萬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 編制省縣兩級產業扶貧規劃, 加大產業扶貧投入。 產業扶貧的“引擎”動力強勁, 讓全省貧困群眾有了穩定可靠的收入, 助貧困鄉親走上脫貧快車道。

搬遷扶貧, 鋪設脫貧之路

全省將易地扶貧搬遷作為決戰決勝“六個一批”中的關鍵一批、首要戰役, 各級成立集中統一的搬遷工作指揮部, 嚴守建房面積紅線, 統一規範戶型, 鎖定人均25平方米建房面積。

嚴守不因建房而舉債紅線, 嚴格控制搬遷戶借款建房、貸款建房。 嚴守不得一搬了之的紅線, 同步謀劃脫貧路徑。

倒排工期, 全面實施“交鑰匙工程”, 統籌安排搬遷安置點的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確保貧困人口搬得出、穩得住、可發展、逐步能致富。

健康扶貧,打開幸福之門

實施健康扶貧工程,保障農村貧困人口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防止因病致貧返貧。

強化貧困地區衛生計生基礎設建設,安排中央和省專案投資11.11億元,其中6.7億元優先安排到連片貧困地區。

加強貧困地區人才隊伍建設,實施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計生工程,全省三甲醫院一對一支援貧困縣醫院,每年為貧困地區鄉鎮衛生院招聘執業醫師200多名。

加大醫療救助,共發放臨時救助資金2.5億元,救助困難群眾36.7萬人次。

降低貧困戶大病保險起付線,貧困戶新農合就醫報銷比例提高20%。

教育扶貧,斬斷致貧窮根

出臺貧困子女精准資助政策,下達資助資金22億元,全年資助貧困學生150余萬人次。

爭取泛海集團從2016年起連續五年每年捐贈湖北5000萬元,對1萬名當年考上大學本科的貧困家庭學生每人捐贈5000元。

組織37所省內高校、37所優質高職、78所示範高中、37所優質中職與37個貧困縣簽約幫扶,不讓每一個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保障扶貧,紮牢兜底籠子

對因病因殘喪失勞動力的貧困戶,實施社會保障兜底,充分發揮社會保障制度的“兜底”作用。全省連續五年每年安排22億元低保資金,對220萬名農村低保和五保對象進行補助,人均補貼超過國家現有扶貧標準。

生態扶貧,建好綠色銀行

以發展生態產業脫貧一批為突破口,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林業扶貧攻堅規劃,撥付天然林管護費3億元,建設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

率先在貧困地區實施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貧困林農人平增加現金收入近千元,讓綠水青山成為建在貧困林農家門口的綠色銀行。

聚力攻堅——奏響扶貧大合唱

湖北全力構建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進的扶貧大格局,唱響脫貧攻堅“大合唱”。

金融特惠引來活水

鼓勵和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加大金融扶貧力度,在貧困村共建立2791個金融精准扶貧工作站。

2016年,全省扶貧再貸款餘額15.03億元。全省銀行業扶貧貸款比年初增長20%,高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6.6個百分點,通過加大脫貧投入,為推進脫貧攻堅提供了充裕的資金保障。

區域協作攜手共進

出臺《進一步加強省內區域協作扶貧和定點幫扶工作的意見》,9個發達市對口幫扶10個民族貧困縣市繼續不變,同步實施省內經濟強縣對口幫扶37個貧困縣。

2016年,9個發達市向10個少數民族縣市共援助資金10.7億元,引導社會無償捐助資金1205萬元。

定點幫扶持續加力

建立與中直幫扶單位溝通協調機制,推進幫扶單位的幫扶政策、幫扶資金、幫扶項目等精准滴灌到貧困村和貧困人口。

2016年,17家中直幫扶單位直接投入幫扶資金2.69億元,幫助引進項目80個、引進資金8.1億元。

社會幫扶熱情高漲

實施“千企幫千村”行動,全省7963家企業參與精准扶貧,直接投資31.9億元,幫助引進資金18.4億元,轉移貧困勞動力90836人。

全省僅工商聯系統組織簽約幫扶的企業1526家,結對貧困村1338個,實施幫扶專案1868個,帶動貧困人口35.83萬人,企業投資總額12.85億元,捐贈總額達18.37億元。

開展“10·17”全國扶貧日活動,全省共募集扶貧公益捐贈資金7.7億元。

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殘聯、紅十字會等群團組織紛紛開展精准扶貧主題活動,各界人士扶貧熱情高漲。

駐村工作隊傾情幫扶

統籌整編全省新農村建設工作組、“三萬”活動工作組、脫貧奔小康工作隊等農村工作隊力量,聚焦精准扶貧,打造一支紮根貧困一線的攻堅主力部隊,不脫貧,不收兵。

2016年,省市縣三級共派出17074個扶貧工作隊,93897名駐村幹部,累計投入幫扶資金36.2億元,幫助引進各類資金31.9億元,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村駐村幫扶全覆蓋。

改革創新——打造湖北攻堅新樣板

湖北銳意改革,勇於創新,形成了頗具影響的脫貧攻堅特色品牌。

在全國率先出臺貧困縣資金整合意見

明確所有到村到戶到人的財政性資金都屬於精准扶貧統籌範圍,不分下撥年度,不分專案類別,不分來源層級,不分存量增量,做到應統盡統。

首創精准識別資料審計

全省抽調256名審計人員,對94個縣開展了精准識別審計全覆蓋,確保建檔立卡“回頭看”資料更准、更實,屬全國首例。

創新社會扶貧平臺

以興辦產業、資源入股、合作經營、共同開發等為主要方式,大力實施“千企幫千村”行動。全國“萬企幫萬村”精准扶貧行動現場會在我省召開,汪洋副總理出席會議並充分肯定我省做法。

打造精神脫貧品牌

出臺《關於進一步激發內生動力加快精神脫貧行動方案》,推進“素質”脫貧,構建精神脫貧“硬支撐”。

組建脫貧攻堅先進典型事蹟團,分赴市州巡迴宣講脫貧攻堅先進事蹟。

全省湧現出了一批奮鬥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優秀代表,如40年如一日鑿開大山深處脫貧路的魏登殿;甘當群眾“提鞋人”的王光國;不忘初心、返鄉扶貧20年的退休縣官羅官章;苦幹實幹、不勝不休的扶貧工作隊長楊才舉,可謂“群星”璀璨。

2017年是脫貧攻堅承上啟下、全面突破的深化之年,湖北將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弘揚“闖過婁山關、拿下臘子口”的新長征精神,堅持脫貧速度服從脫貧品質,緊緊鎖定貧困村和貧困戶,更加注重精准落實落地,更加注重綜合施策,更加注重激發內生動力,更加注重脫貧品質,擼起袖子加油幹,力爭實現95萬人脫貧、1520個貧困村出列、9個貧困縣摘帽的目標。

(來源 省政府新聞辦)

統籌安排搬遷安置點的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確保貧困人口搬得出、穩得住、可發展、逐步能致富。

健康扶貧,打開幸福之門

實施健康扶貧工程,保障農村貧困人口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防止因病致貧返貧。

強化貧困地區衛生計生基礎設建設,安排中央和省專案投資11.11億元,其中6.7億元優先安排到連片貧困地區。

加強貧困地區人才隊伍建設,實施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計生工程,全省三甲醫院一對一支援貧困縣醫院,每年為貧困地區鄉鎮衛生院招聘執業醫師200多名。

加大醫療救助,共發放臨時救助資金2.5億元,救助困難群眾36.7萬人次。

降低貧困戶大病保險起付線,貧困戶新農合就醫報銷比例提高20%。

教育扶貧,斬斷致貧窮根

出臺貧困子女精准資助政策,下達資助資金22億元,全年資助貧困學生150余萬人次。

爭取泛海集團從2016年起連續五年每年捐贈湖北5000萬元,對1萬名當年考上大學本科的貧困家庭學生每人捐贈5000元。

組織37所省內高校、37所優質高職、78所示範高中、37所優質中職與37個貧困縣簽約幫扶,不讓每一個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保障扶貧,紮牢兜底籠子

對因病因殘喪失勞動力的貧困戶,實施社會保障兜底,充分發揮社會保障制度的“兜底”作用。全省連續五年每年安排22億元低保資金,對220萬名農村低保和五保對象進行補助,人均補貼超過國家現有扶貧標準。

生態扶貧,建好綠色銀行

以發展生態產業脫貧一批為突破口,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林業扶貧攻堅規劃,撥付天然林管護費3億元,建設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

率先在貧困地區實施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貧困林農人平增加現金收入近千元,讓綠水青山成為建在貧困林農家門口的綠色銀行。

聚力攻堅——奏響扶貧大合唱

湖北全力構建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進的扶貧大格局,唱響脫貧攻堅“大合唱”。

金融特惠引來活水

鼓勵和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加大金融扶貧力度,在貧困村共建立2791個金融精准扶貧工作站。

2016年,全省扶貧再貸款餘額15.03億元。全省銀行業扶貧貸款比年初增長20%,高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6.6個百分點,通過加大脫貧投入,為推進脫貧攻堅提供了充裕的資金保障。

區域協作攜手共進

出臺《進一步加強省內區域協作扶貧和定點幫扶工作的意見》,9個發達市對口幫扶10個民族貧困縣市繼續不變,同步實施省內經濟強縣對口幫扶37個貧困縣。

2016年,9個發達市向10個少數民族縣市共援助資金10.7億元,引導社會無償捐助資金1205萬元。

定點幫扶持續加力

建立與中直幫扶單位溝通協調機制,推進幫扶單位的幫扶政策、幫扶資金、幫扶項目等精准滴灌到貧困村和貧困人口。

2016年,17家中直幫扶單位直接投入幫扶資金2.69億元,幫助引進項目80個、引進資金8.1億元。

社會幫扶熱情高漲

實施“千企幫千村”行動,全省7963家企業參與精准扶貧,直接投資31.9億元,幫助引進資金18.4億元,轉移貧困勞動力90836人。

全省僅工商聯系統組織簽約幫扶的企業1526家,結對貧困村1338個,實施幫扶專案1868個,帶動貧困人口35.83萬人,企業投資總額12.85億元,捐贈總額達18.37億元。

開展“10·17”全國扶貧日活動,全省共募集扶貧公益捐贈資金7.7億元。

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殘聯、紅十字會等群團組織紛紛開展精准扶貧主題活動,各界人士扶貧熱情高漲。

駐村工作隊傾情幫扶

統籌整編全省新農村建設工作組、“三萬”活動工作組、脫貧奔小康工作隊等農村工作隊力量,聚焦精准扶貧,打造一支紮根貧困一線的攻堅主力部隊,不脫貧,不收兵。

2016年,省市縣三級共派出17074個扶貧工作隊,93897名駐村幹部,累計投入幫扶資金36.2億元,幫助引進各類資金31.9億元,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村駐村幫扶全覆蓋。

改革創新——打造湖北攻堅新樣板

湖北銳意改革,勇於創新,形成了頗具影響的脫貧攻堅特色品牌。

在全國率先出臺貧困縣資金整合意見

明確所有到村到戶到人的財政性資金都屬於精准扶貧統籌範圍,不分下撥年度,不分專案類別,不分來源層級,不分存量增量,做到應統盡統。

首創精准識別資料審計

全省抽調256名審計人員,對94個縣開展了精准識別審計全覆蓋,確保建檔立卡“回頭看”資料更准、更實,屬全國首例。

創新社會扶貧平臺

以興辦產業、資源入股、合作經營、共同開發等為主要方式,大力實施“千企幫千村”行動。全國“萬企幫萬村”精准扶貧行動現場會在我省召開,汪洋副總理出席會議並充分肯定我省做法。

打造精神脫貧品牌

出臺《關於進一步激發內生動力加快精神脫貧行動方案》,推進“素質”脫貧,構建精神脫貧“硬支撐”。

組建脫貧攻堅先進典型事蹟團,分赴市州巡迴宣講脫貧攻堅先進事蹟。

全省湧現出了一批奮鬥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優秀代表,如40年如一日鑿開大山深處脫貧路的魏登殿;甘當群眾“提鞋人”的王光國;不忘初心、返鄉扶貧20年的退休縣官羅官章;苦幹實幹、不勝不休的扶貧工作隊長楊才舉,可謂“群星”璀璨。

2017年是脫貧攻堅承上啟下、全面突破的深化之年,湖北將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弘揚“闖過婁山關、拿下臘子口”的新長征精神,堅持脫貧速度服從脫貧品質,緊緊鎖定貧困村和貧困戶,更加注重精准落實落地,更加注重綜合施策,更加注重激發內生動力,更加注重脫貧品質,擼起袖子加油幹,力爭實現95萬人脫貧、1520個貧困村出列、9個貧困縣摘帽的目標。

(來源 省政府新聞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