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闢謠丨網路謠言太倡狂!院士親上陣,科學知識專治謠言

去年以來, “西瓜打了紅藥水”、“螃蟹注膠增重”、“棉花肉鬆”等食品安全謠言迭起, 並借助視訊短片“刷爆”社交平臺, 令生鮮企業、農戶、養殖戶無辜蒙受重大利益損失。

6月29日, 在2017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主場——全國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創建和農產品品質安全縣創建展內, 專設“科學實驗”展位, 中國食品安全領域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和他帶領的專家團隊, 親自操作、演示簡單、明瞭的科學小實驗, 擊碎瘋狂傳播的食品安全謠言。

院士主持小實驗 “打臉”網路謠言

“大家看, 現在杯子裡的液體是深紅色的。 ”陳君石院士向大家展示裝有楊梅汁的被子。 接著, 只見他往杯中加了一點食用堿, 杯中的液體馬上變成了藍黑色。 隨後, 他又兌了點白醋, 液體立馬恢復為紅色。 陳君石院士又用櫻桃以及浸泡過黑皮花生和紫米的液體重複了以上步驟, 得到了相同的實驗效果。

其實, 這根本不是食品掉色, 而是一個很簡單的科學原理——花青素遇堿、遇酸後發生的變色反應。

陳君石院士在實驗後為大家“解密”:“社會上廣泛流傳某些蔬菜水果是被染色的。 這個實驗可以讓大家明白, 所謂的掉色, 掉的就是花青素。 花青素不僅有顏色, 還對人體健康有好處。 我也借此向大家說明, 社會上有很多關於食品的誤解, 這些誤解造成了公眾對食品安全的過度擔心。 ”

隨後, 科信食品與營養資訊交流中心副主任、科普自媒體達人鐘凱, 研究員阮光鋒也為現場觀眾演示了精彩、生動的小實驗。 阮光鋒用一個醫用針筒向螃蟹裡注水。 然而, 能輕易刺穿人類肌膚的針筒卻無法攻克螃蟹堅硬的外殼, 甚至連腹部也紮不進去。

有觀眾提議往螃蟹嘴部注水試試, 阮光鋒立刻照做:只見水很快順著螃蟹嘴流出, 往螃蟹裡注水的法子根本行不通, 網路傳謠不攻自破。

謠言猛於虎 科普待擴大

經濟上的損失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彌補, 而最嚴重的影響則是消費者心理上的誤導。

陳君石院士說:“這個心理的損失很難拿量來衡量, 這個損失要遠遠超過經濟上的損失。 消費者一旦喪失信心, 就影響了政府公信力以及行業的信任度, 而這一切的根源僅僅是因為謠言。 ”

所謂“謠言猛於虎”, 杜絕謠言的根本辦法不是闢謠, 而是要把希望寄託在百姓科學水準的提高。 羅雲波教授說:“食品謠言的背後往往有利益驅動者, 科學普及的速度難以趕上謠言的傳播速度。 百姓的認知水準上不去, 就是做再多的科普小實驗, 也只能是滄海一粟。 ”普通百姓很難具備科學家的知識水準, 這就需要進行更多的科普宣傳工作。 羅雲波指出, 科學的普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科普裡面的學問很大, 應該有一些專門的人來從事科普。

國家可以出臺一些激勵機制, 讓一些從事科普的人研究傳播規律, 去實踐、提高, 使科普更有效。

文/《中國醫藥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