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初中一篇儒家學說的課文,家長有必要再教孩子一遍

初中收集的儒家學說的課文, 都是很精華的。 有一篇課文, 在孩子青少年時期, 明瞭這篇文章的深刻意思, 即能受益, 乃至一生中, 可以作為精神的支持力量。 原文搬上:

舜發於畎畝之中, 傅說舉於版築之間, 膠鬲舉於魚鹽之中, 管夷吾舉于士, 孫叔敖舉于海, 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 空乏其身, 行拂亂其所為, 所以動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 然後能改;困于心, 衡於慮, 而後作;徵于色, 發於聲, 而後喻。

入則無法家拂士,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國恒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出處《孟子 告子下》。

老師會教文章的論述方法, 會教其中論述的意思。 但是, 一些深層次的思維, 老師是未必會教的。

“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 空乏其身, 行拂亂其所為, ”這些苦難來臨, 是不好的嗎?

不要急於下定論, 聯繫上下文看看。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必先……所以動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 ”苦難來臨, 不要遇到困難就退, 你要明白“天”要幹什麼?你會得到什麼?“入則無法家拂士,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國恒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人生只有安樂, 是不會有進步的。 自討苦吃, 那個沒有必要, 但是迎難而上, 是人生的正道。 《易經~乾卦》“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自強不息者, 才能去迎合天道的剛健, 成就自己的德行和能力。

人生的成長, 是難免要經歷苦難的, 才會“所以動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 明白這些道理, 契合“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可以知天命。 《道德經》第十六章:“覆命曰常, 知常曰明。 不知常, 妄作凶。 ”《論語•堯曰》子曰:“不知命, 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 無以立也;不知言,

無以知人也。 ”人一遇到困境, 都會想辦法改變的, 但是, 有一些人不懂天命, 老天給他的困境是讓他成長, 但他卻走歪路邪道去改變, 可惜掉到“妄作凶”。 知道這個道理, 才能堅持“君子居易以俟命” ,不做“小人行險以徼幸。 ” ——《中庸》

一些情況, 是好是壞, 其實並不在於事,

而是在於思想。 “想”字, 折開為“相”“心”。 相由心生, 境由心造。 這就是“想”。 你想他是好的, 迎頭而上, 他就是好的。 老天本來要給你一個大任, 你想他是壞的, 退縮不前, 他就壞了, 你就不能“增益其所不能。 ”當然擔不了大任。 “思”字拆開是“田”“心”, “一切福田, 不離方寸, 從心而覓, 感無不通。 ”福田是你心耕種的。 你的心決定不好了, 福田就變成了禍田。

一切的事物, 轉換來的結果, 對此起決定的因素是你的思想。 有的人“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 空乏其身, 行拂亂其所為, ”並沒有擔什麼大任, 這也是很多的。 但並不是老天對他不好。 是他自己的思想不好。 他遇到困境就逃避, 苦就苦了。 增益其所不能也就沒有了。 天降的大任也擔不起了。

如果孩子真的讀通了這篇課文講的深層道理, 相信在人生學業事業上的思想會自己做好決定的。

這些, 根據文章結合生活, 深入到思想的層次, 雖然可能也會有一點就明的, 但是孩子要懂他是不容易的。 不管如何, 對這篇課文, 要慢慢教孩子, 一直教到孩子深刻認識這篇文章。

每一個人一生中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 只有思想認識正確的孩子, 才能願意忍苦增益不能, 才能擔起人生的大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