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街巷|縣學西廡街

縣學西廡街位於大明湖街道辦事處轄區中部, 西北起振英街, 南止縣學街。 街道全長179米, 寬3米。

因位於曆城縣學西廡西側故名,

又有明湖社區的王大爺說因在曆城縣學西廡牆外而得名。 據我們在圖書館查到的1934年《濟南市政府市區測量報告書》載“縣學西廡街”。

崇明寺原為曆城縣學文廟

縣學西廡街從北向南俯看其形似“7”字。 這兒現在雖然已改建明湖社區, 但依稀可見當年應是多麼具有佛學氣息。

拐一個彎, 便是佛廟, 成佛成魔, 不也是一念之間?

現在, 車水馬龍, 物是人非。 然而, 這裡安詳而又寂靜的氣氛, 輪回千百年, 依然不變。 站在這路中央, 仿佛又看見朝拜的人們目光純淨的走來, 仿佛又聽見文廟裡富有年輕氣息的學生三三兩兩的討論聲。 仿佛一個轉彎, 即是輪回百世。 街道兩旁, 綠蔭茂茂, 蔥綠的樹枝好奇地探出牆, 張望路上的行人。

泰戈爾的濟南之行

1924年4月22日, 星期三。 濟南津浦鐵路火車站, 車站內燈火輝煌, 人群攢動, 人們正在等著印度詩哲泰戈爾的到來。

夜晚, 7點40左右。 隨著一聲汽笛長鳴, 一列南京至濟南的普通快車徐徐開進月臺。 在王統照先生和王祝晨先生的陪同下, 泰戈爾一行人走出包廂。 他頭戴一頂布帽, 銀白長髮披肩, 留有半尺多長曲卷的白鬍鬚。 只見他身穿白素長褂, 外罩棕紅色拖地長衣, 出現在包廂門口。 63歲的泰翁看上去臉色有些蒼白, 但兩眼矍鑠有神, 引起人們一陣騷動。

當時轟動一時的還有陪同的徐志摩和林徽因,

然而, 泰戈爾的高山流水知音, 卻是名不見經傳的“于大神仙”。

泰戈爾在濟南的一項重要活動是與宗教界人士交流, 參加佛教協會舉辦的座談會, 參觀城內佛經流通處。 當年的佛經流通處位於原“縣學西廡街”一處佛寺內(今府城隍廟北面, 其舊址處今仍一座新修佛閣)。 23歲的於道泉當時是做泰戈爾的翻譯, 在兩天的隨行陪伴、接觸交談之中, 已深得泰戈爾的青睞。 泰戈爾誇讚他說:“你是我們一行來中國見到的第一位對印度文化和語言發生興趣的人。 ”

於道泉用他流利的英語口語、印度梵語和淵博的佛教知識, 在佛經流通處, 給泰戈爾大講了一通山東濟南的佛教史, 介紹了佛教傳入中國的歷史以及對中國文化的重大影響,

令這位泰翁既大為吃驚又喜出望外。 泰戈爾當即興奮地擁抱於道泉, 並對其說:“你跟我到印度去吧, 你可以進我創辦的國際大學學習, 在梵文和佛學上繼續深造。 ”對泰翁十分崇拜的於道泉便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

此時於道泉已經以第二名的優異成績考上了山東官費赴美留學生, 他還是不顧家人反對, 甚至不懼其父于明信勃然大怒, 聲言要斷絕父子關係的威脅, 毅然決然跟泰戈爾去了北京。

泰戈爾中國之行的唯一知音,于道泉

於道泉(1901——1992),字伯源,山東臨淄區齊都鎮葛家莊人,民國山東著名教育家于明信(四大教育家:鞠思敏、王祝晨、於明信、叢禾生。四人為晚清山東師範學堂同窗,師範科舉人,均曾留學日本。)之長子,下有一弟名于道源,四妹名于式玉、于式金、于陸華(後改名於若木)、于陸林。1920年山東高等甲種工業專科學校畢業,考入齊魯大學後,先入齊大理學院化學系,並兼修數學,後轉文學院歷史社會系。

1924年4月22日於道泉是在去迎接泰翁的路上被幾位教育界人士指派為接待團的臨時翻譯的。泰戈爾在濟南活動期間,於道泉都陪伴隨行左右,他包辦了一切非正式場合的演講談話的翻譯工作。包括在省立一師、齊魯大學等處,休息間的閒談、拜會交流等,全都是于道泉翻譯的。尤其是在原“縣學西廡街”一處佛寺內,於道泉與泰戈爾一見如故,還不惜放棄留學,與家人反目,而同泰戈爾一道去了北京。

縣學西廡街環保手繪畫一條街

1982該土石路面為瀝青路面,舊平房住宅。白牆灰瓦,這邊是車水馬龍,一牆之隔,那邊是佛語靜謐。寬敞的馬路,行人匆匆而過,現在街巷的兩邊儼然成了停車場。平時過往的行人很少,偶爾幾個還是很熱情的幫助我們回憶這老街。

泰戈爾中國之行的唯一知音,于道泉

於道泉(1901——1992),字伯源,山東臨淄區齊都鎮葛家莊人,民國山東著名教育家于明信(四大教育家:鞠思敏、王祝晨、於明信、叢禾生。四人為晚清山東師範學堂同窗,師範科舉人,均曾留學日本。)之長子,下有一弟名于道源,四妹名于式玉、于式金、于陸華(後改名於若木)、于陸林。1920年山東高等甲種工業專科學校畢業,考入齊魯大學後,先入齊大理學院化學系,並兼修數學,後轉文學院歷史社會系。

1924年4月22日於道泉是在去迎接泰翁的路上被幾位教育界人士指派為接待團的臨時翻譯的。泰戈爾在濟南活動期間,於道泉都陪伴隨行左右,他包辦了一切非正式場合的演講談話的翻譯工作。包括在省立一師、齊魯大學等處,休息間的閒談、拜會交流等,全都是于道泉翻譯的。尤其是在原“縣學西廡街”一處佛寺內,於道泉與泰戈爾一見如故,還不惜放棄留學,與家人反目,而同泰戈爾一道去了北京。

縣學西廡街環保手繪畫一條街

1982該土石路面為瀝青路面,舊平房住宅。白牆灰瓦,這邊是車水馬龍,一牆之隔,那邊是佛語靜謐。寬敞的馬路,行人匆匆而過,現在街巷的兩邊儼然成了停車場。平時過往的行人很少,偶爾幾個還是很熱情的幫助我們回憶這老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