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吃過龍葵嗎?

如果你是一匹, 不對, 一個來自北方的人, 這種植物你一定見過, 也許它會勾起你滿滿的童年記憶。

這貨植株矮小, 並不起眼, 卻有一個響亮明快的名字,

龍葵。 很遺憾, 我只知道它的“學名”(之所以加引號, 乃是因為其實中文並無學名一說, 學名僅指拉丁文名), 卻不記得當地俗名, 甚至不記得小時候自己叫它什麼, 可能就是“黑甜豆”?

北方的平原植被貧乏, 並沒有多少天然的野果可供饞貓們大快朵頤,

說起來龍葵已是庸中佼佼。 熟透的龍葵呈誘人的紫黑色, 圓滾滾胖乎乎, 酸甜可口, 是孩子們的心頭好。 我小時候還企圖“人工栽培”之, 以供我獨自享用, 然這貨生性剛烈, 當真是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 幾番移植試驗均告失敗, 遂悻悻作罷。

龍葵之龍字, 不知其所本, 很難想像出它和叱吒風雲的龍有什麼關聯。 反正古人就已經這麼叫了, 我們也無從深究。 但“葵”字卻是有來源的。 古詩雲“青青園中葵, 朝露待日晞”, 其中的“葵”, 絕不是向日葵, 有這首詩的時候, 向日葵還在北美番邦落草為寇。 這裡的“葵”指的是冬葵, 一種蔬菜。 冬葵在古代曾經地位顯赫, 被譽為“百菜之主”, 後來被諸多新興蔬菜排擠, 逐漸被人們忘卻,

僅在南方部分省份還有種植。 某年我去武夷山旅遊, 終於在當地得見冬葵本尊, 如下:

那麼, 冬葵與龍葵到底有什麼關係呢?其實它倆沒關係。 只是因為冬葵的口感滑爽, 後來一些有類似口感的蔬菜或野菜也被冠以“葵”之名。 比如木耳菜, 又名“落葵”, “葉冷滑如葵,

故得葵名”。 龍葵亦然, 李時珍同志說的明白:龍葵, 言其性滑如葵也。

說到此, 可能有人會感到疑惑, “性滑如葵”是什麼鬼, 難不成龍葵還能當菜吃?當然能, 而且清炒入羹兩相宜。 龍葵的南方親戚“少花龍葵”, 更是被廣州人民親切地稱之為“白花菜”, 頗受青睞, 《中國植物志》中也赫然寫著“葉可供蔬食”。 可見我大吃貨民族絕非浪得虛名, 當真是神農嘗百草, 能吃的誰也跑不掉。

但我不推薦吃這個。 和人人得而誅之的大眾化野菜如薺菜之流不同, 龍葵(包括少花龍葵)並非善類, 它的莖葉及未成熟的果實中含有大名鼎鼎的毒素----龍葵堿。 百度百科中說, “漿果和葉子均可食用, 但葉子含有大量生物鹼, 須經煮熟後方可解毒。 ”雖有加熱解毒之說,

但還是小心點為妙。 再者, 吃這玩意兒那都是萬惡的舊社會不得已而為之, 我們太平盛世府庫充實, 斷然犯不上冒著生命危險嘗這一口鮮。

龍葵出身於茄科茄屬, 與茄子乃是骨肉至親, 它的花、果和莖葉都自帶濃郁的茄科氣質。 乍一看大相徑庭, 但觀察其細節,卻有似曾相識之感。就連用毒都是如出一轍,眾所周知,未成熟的青綠番茄以及發芽的土豆均不可食,原因也在於含有龍葵堿。在百度百科“茄屬”條目中,龍葵與茄子、土豆並列,被譽為該屬三個著名物種。雖然它與人的關係遠不如另外兩種密切,但以它在北方小朋友心目中的地位,也算當之無愧吧。

但觀察其細節,卻有似曾相識之感。就連用毒都是如出一轍,眾所周知,未成熟的青綠番茄以及發芽的土豆均不可食,原因也在於含有龍葵堿。在百度百科“茄屬”條目中,龍葵與茄子、土豆並列,被譽為該屬三個著名物種。雖然它與人的關係遠不如另外兩種密切,但以它在北方小朋友心目中的地位,也算當之無愧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