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河曲王文才散文:水深火熱發小情

水深火熱發小情

——書寫在同一塊羊毛氈上的兩個悲催故事

馬躍栓和王玉珠這兩個互不相干的疑似官二代人物(一個的大爹是軍界大官可算庶出衍生官二代,

一個的老爸後來當了縣委書記地委副書記可那時只能算是候補潛在官二代吧), 分別是我沙泉讀小學和巡鎮讀初中時候的同窗好友, 由於都是小屁孩之交甚至可以叫做發小, 我們豈止是同窗簡直還可以說是同床, 分別和他倆床鋪挨著床鋪比鄰而居二三年——不對, 哪有什麼床鋪?就都是一盤過火大炕, 鋪蓋卷緊挨著鋪蓋卷。 ——還是不全對, 中學時是緊挨著在小學時不是緊挨著而是因為地方窄逼一副大炕擠了十四號人, 像曹操戰船接受了龐統連環計似的, 鋪著的羊毛氈至少有三分之一需要互相交疊“咬合”起來。 不過鑒於出身不同, 就“咬合”方法而言就有誰上誰下之別, 其中不乏人格尊嚴的暗中較量。
我和他倆可謂不在一個水平線上:說來當時都是農家子弟, 可我是一個祖宗八代毫無背景的純種山裡娃, 沾惹“貴族”血統的他倆卻形似而神不是了。 打一個不恰當比喻, 論吃苦耐勞我佔優勢, 若論精氣神我是孫子他們都是爺!那時就分明感受到了來自這兩位爺的比火炕更勝一籌的烤灼, 後來果然不出所料, 我並沒敢招誰惹誰卻無緣無故在劫難逃先後被他們陷於“水深火熱”禍不單行之中了。

沒錯, 就是“水深火熱”!

容我慢慢道來。

一、“火熱”的故事

這第一個故事從沙泉小學說起。 1963年7月, 一紙通知一替話, 我和馬躍栓等一行幾十個孩子就成了這所沙陰趙三個公社最大學府的同窗手足乃至“同床”比鄰。

那年我虛歲十三, 馬躍栓小我一歲, 理應叫我一聲哥才對, 卻老是感覺他才應該是理所當然的龍頭老大, 後來終於弄清躍栓是憑藉義氣為重佔據了上風的, 沒有俠義之氣哪來無冕之王?說來好笑, 他彰顯義氣的道具竟是舞弄當時被校方嚴令禁止卻又被某些小男生心儀不已的“洋旱煙”!這是後話。 我們的寢室叫4號枕頭石窯——當時幾乎所有的學校都難脫古廟變臉的俗套沙泉小學也不得例外, 我們的寢室曾經是昔日小沙彌的寢室, 乾旋坤轉如此這般, 一盤拐角大炕終於就被我們這14個召之即來的戴發修行“小沙彌”所擠佔, 但不知當年小沙彌們是否實行的也是氈氈交疊的“九連環”?從東往西數, “大鍋頭”自然非馬躍栓莫屬,
“二鍋頭”就輪到了我或者說碰巧是個我。 面對每人地盤不足一氈寬的現實, 略有私心又足智多謀的農民父親處變不驚應對自如, 他老人家(那時48歲)取乎其上學習當年閻老西鋪設窄軌鐵路拒人於外經驗, 給我專門定做了一塊窄條條異形白色羊毛紗氈, 色調選擇不知他當時是不是受啟發于那段“一張白紙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的最高指示, 卻分明是給這塊氊子取了一個儒雅程度超越現代人水準極限的名字:“書房氈”!書房是坊間對於學校的通俗稱謂, 與碾房磨房油房酒房齊名。 於是這異形書房氈就與父親為我上學專門打造的路途防身利器打狼簧叉以及放置黃蓧麥炒麵子的可擕式專用小木箱子,
聯手成為陪伴我行走寒窗流程的求學三寶“三件套”, 父親向來慮事周全, 這不, 吃住行一條龍全搞定。 它們一路助我成才夢圓, 單說這書房氈, 就不禁讓我聯想到西洋神話中的那塊會飛的魔毯!因此這早已退休的書房氈如同也已退休的我一樣終成正果, 同以“寶貴財富”的身份被葉落歸根珍藏到了自己號稱“古渡書屋”的名副其實的書房中。 而記得馬躍栓那時就已經是他們家裡的寶貴財富了, 穿衣吃飯檔次非我輩可以企及。 當時“小沙彌”中還有一個“另類”農家子弟就是菅永賢, 中規中矩苦修苦練是班上公認的一等良民, 性格上與馬躍栓形成鮮明對照。 但我得據實承認, 人家馬躍栓江湖義氣第一樁怎麼地說也夠個爺們, 重要標誌是那時十二三歲他就學會了抽煙,而且好像出手闊綽不差錢能夠買得起整盒的“洋旱煙”!作為農家子弟咱也不是孬種,哪怕裝也要裝出個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樣子不是?志氣所向也照例選擇了男子漢做派的吸煙。但我終因囊中羞澀不得不和同班大名杜寬的另一少年煙民股份合作,翻遍衣兜化零為整再合二為一,論支買煙再按股份煙,當年我們曾創造過一支香煙兩次抽、一支香煙輪著抽等多項記錄。我們玩吐煙圈比賽那是虛心向躍栓學藝偷藝,撿起躍栓扔棄的煙盒歸攏自己的“散裝”香煙那在主觀上可絕無冒牌作假之嫌。可老師無端阻礙我們立志成才當男子漢的步伐,沒收外加罰站都曾有過,江湖套路深,遇事需謹慎!為了裝派而又要避嫌,複雜心態亦如一首歌子裡唱的那樣:“活出個樣兒來給自己看”。我和杜寬兩個傻小子可是互相看。為了躲避老師追查同學舉報,從反特電影中學了個皮毛,隔三差五遠遠路程跑到附近一座公路橋下老地方去“偷食禁果”,日曬雨淋權當整出來一點點類似電影中的典型環境特技效果。人家馬躍栓是這樣寒磣嗎?人家吸煙根本就沒有風餐露宿一說,他的老地方就根本沒有離開老師鼻子底下的寢室,我黨白區工作的同志不就是講究一個越是危險的地方越安全嗎?我敢斷定他那時就受到過他大爹革命謀略的耳濡目染,單看人家掩人耳目的套路就明顯棋高一著,他的一個發明是在寢室裡炕頭上用被子蒙起頭來抽煙,這樣子暗箱操作封閉管理至少是煙霧管制不至於行跡暴露也不至於形成資源外泄浪費。連我這個近鄰好長時間都沒有覺察,當我正要虛心學習他這一先進經驗的當口,他那場駭人聽聞的“核洩漏”事件就遂不及防地發生了。時值半夜,全寢室14個夢鄉遊子一下都成了被動吸煙的煙民——他們被彌漫滿一家的煙霧給嗆醒過來,咳嗽聲不斷,比當下時興的霧霾還要可怕得多,有常識的智者馬上聯想到了一氧化碳中毒,可又時值盛夏,雖然“爐存火似紅”可畢竟沒有生過火啊!因缺氧而油燈如豆,因“霧霾”而能見度極低,那是我有生以來吸食的最“過癮”的一次“二手煙”,可影影綽綽臥榻之旁還有一人在蒙頭酣睡,這個鬧中取靜的傢伙就是馬躍栓!我在撩起他的蓋頭來時才意外發現,“煙源”就被包裹在他的被子裡——分明他的被子裡熱情過度而且還有星光閃爍。不好!立即推醒夢中人,大家七手八腳打開了逃生之門,馬躍栓終於走出迷茫理清頭緒,順手摟起來他的鋪蓋扔出門外,缺氧慢燃的棉絮一經室外補氧,呼的一聲火苗躥了老高,那是一次少有的火災事故,加上被驚醒的其他老師同學手提水桶風風火火前來救火相助,枕頭石窯前院子裡一時人滿為患,宛若一場熱鬧非凡的校園午夜篝火晚會——於是躲避老師也就變成了昭告天下,一場不時不節的沒來由“篝火晚會”,一堆頃刻間化為灰燼的嶄新被褥,一則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古老成語故事…… 人家馬躍栓臨危不懼做賊心也不虛,先自心虛了的倒是橋下之盟的我和杜寬,老也按捺不住爭取主動搶先坦白交代問題的衝動,可終因膽氣不足而自首未遂。好在我的那塊交叉疊壓在馬躍栓被褥下面同樣嶄新的書房氈雖然因為交叉不多又屈居在下而躲過一劫,但靠他那半邊還是被熏烤成了陰陽臉,像小姑娘半邊臉上長痘子,這“圖畫”確實夠個最新可怎麼看都不像是最美,它不對稱啊!為何但凡有涵養同胞左臉挨揍馬上要把右臉也調過去?無非就是追求一個對稱美嘛!我的同樣不是防火材料做成的書房氈這回之所以倖免于難其實就因為它躲在了下面,躍栓高高在上的被褥無意間充當了我書房氈的安全屏障防火牆。現在半個多世紀過去痛定思痛,仍然給我以警鐘長鳴的重要啟迪:無論做人做氈,低調是福呀!父親的異形氈破除連環計的特殊功能,也無疑對降低此次火災的損失程度起到了一定作用,其間的魔毯效應也應該是不言而喻的。最後事故調查真相大白,那天他蒙頭抽煙,大概因為學業操勞實在太累了,煙還醒著可這位煙民同志就睡著了,還因為是暗箱操作因不知情同學們就不可能伸出援手把著火煙頭掐滅在萌芽狀態,談不上什麼有備無患或者防患未然,結果就…… 呵呵作為友鄰我必須據實證明一點,此後他再沒有沿用在被窩裡蒙頭吸煙來躲避老師追查同學舉報,而改為也到公路橋下和我倆勝利會師了。這應該叫做吃一塹長一智還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但不敢武斷推定說他轉戰野外那一定就是借鑒了我和杜寬慣用的十六字方針“遊擊戰術”先進經驗。橋下三結義之後照樣休想位階平等,孔聖人有話: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我們這個“與老師捉迷藏小分隊”的老師依然非人家馬躍栓莫屬。有什麼辦法呢?誰叫人家是能買得起整合煙的真爺們呢!

二年就這樣一閃而過,我們小學畢業分道揚鑣,我和一等良民菅永賢考入了巡鎮中學而馬躍栓卻因未達分數線到了舊縣中學,我曾戲言人家上的依然是“縣”級中學而我們只上了個“鎮”級中學,命裡註定時時處處總要壓你一頭不是?我和永賢從此抱團取暖結伴而行,他們石墕村的家就成為我往返巡鎮中學路徑上的驛站,白吃白住了多少難以計算,可我的打狼簧叉同時罩著他的安全保護費我也分文未取呀?永賢後來當兵說不定還與拿著我簧叉“防左防右刺”練就的童子功有關呢!再到後來我和躍栓再次會師,不在哪個橋下而在河曲縣城——我們參加工作各自有了自己的單位。城裡鄉俗歷來各自為陣,各忙各的加上隔行如隔山,我們各自有了新的人際圈子,仿佛有點漸行漸遠了。馬躍栓這三個字再一次聳動我耳目是他事業上非凡成功的響動,這位當年書房上任都要搞三把火的“火神爺”在一個水利企業打拼有幸趕上了第一波改革大潮,憑著他的敢作敢為和寬泛人脈資源,他領風氣之先成為市場經濟的弄潮兒,而且果真無限風光在險峰,他成為河曲第一批(先不說是第一個吧)先富人物風雲人物。當年沙泉橋下三結義再度被我記起,那是出於好奇我想對這位元時代寵兒的成功密碼尋根問底查三代,那時不就分明蘊含了他些許敢為人先的端倪嗎?那時相陪我們玩“捉迷藏”遊戲的老師們終於在改革領獎臺上再一次捉到了這位淘氣學生,而且引以為榮!眼看著這位庶出官二代轉而另闢蹊徑向“富二代”進軍——不對,“富二代”這詞兒有所不確,因為他的父輩們無論官大(他大爹是正軍級)官小(他父親是村支書),都是僅憑工資或者工分吃飯,論富裕程度頂多能算是筷子裡面的旗杆,而躍栓的富名可就大了去了,不但大跨度超越了借整合買煙炫富的當年水準,而且也超越了重義輕利的他的長輩們!如果沒有後來那另一波改革大潮中的馬失前蹄被迫下崗出局,也許他就是個十拿九穩“富一代”了,可現實中哪有什麼“如果”啊?他的事業後來急劇衰落,小我一歲的兒時夥伴馬躍栓就這樣子積勞成疾積郁成疾——他患的是嚴重哮喘,這與他資深煙民的經歷肯定不無關係,以致不到花甲退休就意外英年早逝!永也忘不了我們倆2006年那最後一次的同學相聚,他氣喘吁吁地找到了我在縣政府二樓的辦公室,斷斷續續地要我幫他提前辦理退休手續以便獲得一點點生活資費買藥錢,原來他們的企業困難到已長期無工資可發,而他的日子早已是捉襟見肘。這個雪中送炭的忙我當然不能不幫了,說他和玉珠疑似官二代其實後來都未進入官場,倒是陰差陽錯我被命運推擠到了個半瓶醋政府官員位子上,躍栓要辦的事情不難,也正好就在我的管轄範圍之內,何況他大爹馬老先生不久前已經吩咐於我,特別還有一條不能拒絕的理由——我們是患難與共發小情深啊!咱家一息尚存的有限義氣說不定還是來源於人家少年躍栓當年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呢!看著他那變得不敢貿然相認的憔悴身影讓我不勝悲催,人生如戲哪!終於提前劇終落幕,你或許可以一時躲避過老師法眼但誰也無法逃脫命運的擺佈閻王爺的算計。就謹以此一童趣式溫馨記憶,聊作獻給這位少年玩伴老同學的小小紀念吧!但願他在天國那邊依然童心不泯!依然義薄雲天!依然……

二、“水深”的故事

可謂無獨有偶禍不單行吧,我的書房氈上演在劫難逃第二季,已經是我到巡鎮中學讀書以後的事情了。其時為1965年7月,我虛歲上升到15歲,而新結識的鄰居同學王玉珠也是小我一歲,按理也應該叫我一聲哥。和沙泉小學悠然見南山(那是我們村的方向)不同,巡鎮中學校門外是黃河波濤洶湧不舍晝夜,但我要說的“水深”故事不是指這。學校升了級別,環境換了風景,我們隨之鳥槍換炮,我們的班叫初34班,我們的宿舍叫西院學生宿舍五排五號。裡外間各住四個人——由十四變四,與沙泉小學一盤大炕人海戰術也不可同日而語,至少咬牙放屁你絕對不可以濫竽充數了。我們住在外間小炕,在家靠娘,出門靠牆,在無牆可靠的那個沙泉炕頭從東往西我為老二,這回有牆了反過來從西往東數我依然為老二,西面靠牆的是王玉珠,挨著輪到了我或說碰到是我,隔一個王海軍,最東邊還有個靠牆的何忠壽。很像按照姓氏筆劃排列但又不是,要真按姓氏筆劃“王”字相同可我的“文”字比玉珠的“玉”字要少一點啊,個中蹊蹺不言自明。雖然明顯“開疆擴土”鋪蓋之間不再需要交疊咬合而實現了“緊挨”,但父親比照閻老西窄軌鐵路為我精心打造的異形氈的存在依然具有現實意義,特別是面對初中同窗依然不可能苛求平等的嚴峻現實。馬王爺,馬王爺,沙泉馬爺完了就又接續了一個巡鎮的王爺——有什麼辦法呢?本該叫我一聲哥的兩個疑似官二代人物,人家們才是上下公認的爺。

無獨有偶,怎麼遇到的就都是比我小一歲的爺呢?

倒沒發現玉珠借助什麼搞特殊化的線索但他分明卻是個倔脾氣狠角色,比如玩棋吧——我和玉珠都有個課餘下象棋的愛好,在班上也算棋逢對手了,可棋如其人,玉珠下棋就比我狠得多:他輸了不讓你走人,非要扳回面子不可,這叫不到長城非好漢;贏了呢還是不讓你走人,他要贏個一醉方休,這叫宜將剩勇追窮寇。只有兩種情況下可以僥倖放你一條生路,那就是他贏累了或者遇到老師緊急傳喚——不知是否由於背景牆不同緣故,人家被老師傳喚的幾率遠比我要多。爺們玉珠的志向高遠前程可期從中可見一斑。果然後期他就水到渠成走進大學繼續深造,而我畢業打道回府去繼承祖業修地球也不會有什麼節外生枝,直到幾十年後老來交集我倆分久必合才又得以在河曲縣城相遇。這是後話。

但是這位爺也有很不爺們的時候,說來不該揭人之短,其實只不過是實話實說出一個所有少年郎誰都不可能倖免的小毛小病,就是晚上尿炕,玉珠是人不是神,後來被破格保送到工業大學去學描圖繪畫的他,那時就有一個隔三差五在被窩裡在睡夢中描圖繪畫的保留節目。對於14虛歲的孩子這不算什麼見不得人的勾當,且是我寫此文難以繞過去的話題。我是不得已而寫實不是輸不起幾盤棋而故意懷挾嫌報復,這一點有現場目擊者何忠壽可以出庭作證。我要實事求是聲明,就像馬躍栓自個兒蒙在被子裡玩火自焚,起初人家玉珠也只是自個兒蒙在被子裡不招誰惹誰,除了氣味傳輸並未對我這個友好鄰邦構成實質性威脅。可是——世界上怕就怕這“可是”二字——後來情況就發生了變化,像時下一句歌詞,忽一日堰塞湖就變成了決堤的海。而且這個現狀改變竟然與他的父親大名鼎鼎海元書記直接相關。忽一日,一個慈眉善眼的老頭(其實那時人家30

來歲吧)盤腿壓膝端坐在我們五排五號外間的炕沿上,他就是海元書記——那時是曲峪大隊的總支書記,認識他不是因為他治山治水有名而是因為他在我們炕沿上盤腿打坐已經不是初次。這回他把曲峪治水經驗直接推廣到了我們小小宿舍炕頭上,他給玉珠買來一塊塑膠布罩到床單上,就像曲峪搞養魚池用塑膠布防滲兜底那樣子。那也是一張魔毯,自從有了它原來的“堰塞湖”就變成了“決堤的海”,只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大概他沒想到這特殊材料的床單是玉珠的救星而成了我的剋星,他尿床相當於我尿床,他每天晾曬被褥的必修課隨之也就變成了我的必修課——我那曾經經歷火燒連營的書房氈又遭遇到了水淹七軍的現實威脅。而且和“火熱”相比,這“水深”更要人命還在於,由短痛變成了長痛,由明槍易躲變成了暗箭難防,責任不清到連目擊證人何忠壽都開始對我同室操戈起來,有一次趁我正在晾曬毛氈他一臉壞笑地湊前來虛心求教:“是不是這尿床也是一種傳染病?”一驚一乍就像現在人面對了禽流感,仿佛不撲殺我就不足以保障他自身安全似的。要知道,他可是隔三差五經常無償分享我黃蓧麥炒麵子的主啊,純乎翻臉不認人!豈止是個吃炒麵子,畢業時他甚至連我的可擕式黃蓧麥炒麵子專用小木箱都抱回他們雙廟村家裡去了,害得我現在文物外流三缺一,不過物質不滅哪裡收藏都是收藏,咱的好多國寶不是也跑到人家大不列顛博物館裡去了嗎?咱們國家不是也用無私外援喂飽過白眼狼嗎?最後忠壽落腳糧食部門說不定還與這“吃相”有所關聯!我之所以揭他老底,其實在抖落他吃相難看的同時,也著實欽佩他吃了人而嘴能不軟,人才哪!那時我甚至暗自懷疑過農民父親的“窄軌鐵路”異形氈創意並非萬應靈藥,巡鎮中學比沙泉小學鳥槍換炮也並非好事百分百,如果我的書房氈能像沙泉小學那樣疊壓在玉珠褥子底下哪怕疊壓一小半也該有多好啊,這樣它那乾淨的半邊臉因得人家防水塑膠床單蔭庇或許可以免遭塗炭!低調是福,若論本心,我寧當一次性烤鴨也不想當這無限期的落湯雞!床頭屋漏無干處,長夜沾濕何由徹?那時竟讓我落下一個絕非少年性毛病——失眠症,好不容易睡著了,又老要被四川大地主家的水牢噩夢給嚇醒……

默默忍受的是我的多災多難的書房氈,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亦如我們這個飽經患難又堅韌不拔的偉大民族!

在文革亂局之中,1968年底我們畢業離校,我回村務農,而同室居住的玉珠和忠壽兩個靠牆受益的同學則先後被推薦上了大學,一句古語就是如此應驗靈光!和忠壽好高騖遠學說洋鬼子話不同,玉珠著眼報效祖國著眼實業救國上了太原工業學院製圖專業,學有所長再度畢業後他就以稀有科技人才理所當然被分配到了當時縣辦最大企業機械廠擔任工程師,之所以沒有子承父業官二代下去,我猜想與玉珠務實取向有關,人各有志不能強勉:其次鐵定還與其父海元書記著意避嫌有關,那時他雖已重權在握卻“塑膠防滲”思維依舊,不可能入城隨俗做到“舉親不避嫌(賢)”。可玉珠畢竟已經是順理成章實現了鯉魚跳龍(農)門和鯉魚翻身,遠離了鋤禾日當午的毒日頭,正兒八經端坐在掛滿圖表的大辦公室裡描圖繪畫搞設計進行腦力勞動,這回的描圖原料當然也不可能會是別的什麼而是心血腦細胞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喜歡玩水玩棋的他這回又添了玩火的新本事,插在褲兜裡的手時不時拔出來指指點點,變魔術似的,一張圖紙,一通“老君爐”淬煉,一堆機械成品就被變了出來;而我這個人民公社新社員呢龜兔賽跑也沒閑著,我變成了玩泥巴的高手,春種夏鋤秋收冬藏,目擊證人還是那個吃過我黃蓧麥炒麵子後來又倚仗學英語反戈一擊成為巡鎮中學“還鄉團”(鯉魚翻身當了老師)的何忠壽,記得他曾不遠百里光臨寒舍看望於我,正值五月人倍忙時節——此處的“人”字難得單指一回我們農民,正如同我們老山溝子難得有一位城川大地方老同學光顧那樣!本該夾道歡迎,可他此行屬於微服私訪,進門不巧趕上勞累一上午的我正在草堂春睡足,躺櫃頂當床鋪,墊壓身下的依然是那塊他再熟悉不過的書房氈,擺放櫃頂邊的仍然是他更熟悉的黃蓧麥炒麵子——上學三件寶,只有打狼簧叉暫時下崗待業了。大概正由此氈和炒麵觸景生情吧,曾經懷疑過我身患尿床傳染病的忠壽進門伊始就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再次就我的書房氈變臉問題,向同病相憐也心存疑慮的我的父母“出庭”作證,為我鳴冤叫屈為我平反昭雪為我評功擺好。同學情,是真情啊!他和馬躍栓並非同學,那哥們義氣純屬自學成才呀!但願他的自告奮勇打抱不平與曾經吃過幾口我的黃蓧麥炒麵子無關!值得慶倖的是,農民父親為我量身打造的此魔毯該出手時就出手,終於再次保佑我置之死地而後生,在經歷幾年病病歪歪磕磕絆絆之後離土不離鄉,頂崗到本公社一個名字裡也含水的水泉小村校當了猴兒王代教,後來又晉升為民辦教師。再過兩年恢復科考取士,我以民辦教師身份考取了五寨師範,前去履職和就讀,我隨身攜帶的仍然是那塊水深火熱患難與共的書房氈以及另外兩件套,親親的魔毯,神奇的魔毯,待我恩重如山,扶我平步青雲,直至畢業參工也濫竽充數斗膽跑到縣城裡去再度與我此文的兩個發小主人公“梁山聚義”。

只是至今讓我納悶,玉珠這位響噹噹科班出身的資深工程師,為何在風頭正健之時急流勇退,最後毅然避實就虛選擇改弦更張調到經協委任職呢?經協委是後來順應改革設立的政府機構,職能上相當於是縣裡的對外經濟聯絡部,平臺似乎不小,也沒有遠離實業救國範圍,但少錢沒權很難施展手腳。印象中外交事業那就是馬躍栓那樣江湖客們的天職,一筆一畫一絲不苟的玉珠的專業較真秉性適任嗎?我的擔心很快隨著我們的頻繁互動而消失了。特別是他到任伊始的一個細節無意中給了我觸動,那是製圖專家新官上任所製作的第一張“圖紙”——他在自己新辦公室門口用水泥赫然澆築了一方永久性棋盤,讓我頓時聯想起蒼天如圓蓋世事如棋局的老話,我斷定他也參觀過延安窯洞朱總司令故居前據說是故居主人親手做就的那方沙石棋盤,不然他模仿偉人模仿得怎麼如此以假亂真呢?人在壯年,壯心不已!這個玉珠,還是那個玉珠!我打心眼裡為重新找回這個童心未泯初心未改的兒時玩伴而高興,我也不由對他能夠如此幾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而肅然起敬!兄弟相見一杯酒,象棋就是我們的見面酒,老弟兄倆一定要老將出馬再披戰袍一醉方休一回,誰勝誰負不在話下,重要的是共同找回當年甜蜜中略帶苦澀的那種感覺……

三、故事後面的故事

道路曲折肯定是農家孩子的專利,但是——又來了一個“但是”,因禍得福也是這個世界的規律之一。我在巡鎮中學一年多的近水樓臺蒙冤受屈(此後隨著玉珠長大類似事件再沒有發生過),終於演化成為我們兒時好友之間一場了無惡意的笑談和相濡以沫的情誼,情動於衷又理虧於人,下起棋來霸氣玉珠無條件放我一條生路的例外懷柔就時有發生了。後來我也曾把他的這些重大進步向他的父親海元書記當面陳情稟報過,那是已經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的事了,其時海元書記盤腿打坐的地方早已不再是巡鎮中學五排五號,也不是曲峪大隊和巡鎮公社,而是在河曲縣委的囍字大院——其時他剛剛升任了中共河曲縣委書記(同時還兼任著忻州地委和曲峪大隊黨總支兩個書記),而我呢,也正好趕上從五寨師範畢業回縣,是被分配到縣文辦工作的我在一次機關勞動中不失時機有意無意去攀高結貴套近乎(其實那時動機很單純,膽量來自於山裡娃與生俱來的百無禁忌)。沒想到碰巧就在那年即1975年底我被先借後調到了縣委縣革委辦公室工作,且隱隱約約獲知我的調動縣委辦領導曾經征得過海元書記的同意,言外之意關係我一生命運的這次工作轉換固然與機關用人的青黃不接有關與我的文字愛好有關與當時用人風清氣正有關,但或多或少大概也有一些人情關係蘊含其間吧。這話我信,因為十多年前在巡鎮中學他一手給我引來過禍水製造過災難,能不欠咱一個人情?應該說,玉珠和我,兩個農家孩子的兩個農民父親儘管在後續發展上分道揚鑣且尊卑貴賤是楚河漢界分明,以致使玉珠成了官二代我成了“農末代”,可是我還是始終為我的農民父親驕傲,堅信能夠設計出異形書房氈的父親和能夠創造出異質塑膠床單的父親都不失為玩轉魔毯的高手!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不曾想一段“逆緣”成奇緣,不打不相識的兒時交貧時交,在相隔整整10年之後又戲劇性轉場到了另外一處深宅大院!試想假如那時我這位少年友邦夜裡滴水不漏,假如那時就發明了類似尿不濕什麼的致使肥水不流外人田,假如那時我沒有尿不濕那樣的容人海量小不忍則亂大謀,那麼,我這個山裡娃後半生的命運抛物線還可能會是現在這副模樣嗎?多懸哪!好在生活裡沒有如果天助我也有驚無險。這樣一想豁然開朗,人生委屈,本身或許就是命運之神交到你手上的一份試卷哪!小孩子尿床算得了什麼?如果夢游放火中的馬躍栓有此特長,豈不就相當於自帶了一柄消災免難的水槍式滅火器?當然可惜生活中沒有如果。思路一順,一順百順,我書房氈上那些金黃色斑斑尿漬轉眼間幻化為一幅深藏天機的最新最美的圖畫!是“推背圖”?是“二維碼”?還是…… 而且驚喜之外有驚喜收穫之上有收穫,我得感謝玉珠在解決我書房氈“陰陽臉”不對稱難題上的及時成全,雖嫌矯枉過正,畢竟慢工細活,那真是畫龍點睛的神來之筆!重新展示這幅壁毯式行為藝術傑作,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多麼氣派的格局!

換了角度就換了心情,眼底無私天地寬……

順便還需提及一句,曾聽人講海元書記一輩子成于水也敗于水,從曲峪治山治水起家,最後一頭栽在縣裡一條引黃渠裡和一個懸溝壩裡,積勞成疾積郁成疾英年早逝,魂兮歸來,以致讓冒雨夾道迎靈的鄉親隊伍與天共舞淚雨滂沱,好像這就坐實了一個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典型例證,其實也不儘然。我要說的是,至少那時的引黃工程已經被現在的成功實踐證明是一個先見之明而絕不是什麼嚴重違背自然規律的蠻幹,如果上下齊心,引黃受益或許可以足足提早40年!40年,40年——40而不惑啊!

我借自己書房氈說事原想用輕鬆語言開開巧合人生的玩笑,逗大家樂呵,笑一笑十年少,借助笑聲神遊一回那無憂無慮的從前。 但人生是個單行道,想要回歸不容易。而且言多語失難免會觸碰到一些沉重話題甚至傷心往事,好在我們早已不再幼稚敏感。對於兩個發小我可以恣意調笑,對於發小的兩位長輩,我必須畢恭畢敬,他們堪稱是河曲的驕傲國家的功臣!

如同1974年春天開始我就有幸領略到一位巡鎮中學發小同學的父親海元書記帶領全縣人民改變命運的苦幹實幹,使我在工作伊始就遇到了一個好的示範;無獨有偶,前呼後應,在退位在即的2005年夏天,我趕末班車又終於有幸結識了傳奇人物馬驥良將軍——另外那位沙泉小學發小同學的大爹。我和馬老革命忘年交情的建立,源於想趕在我卸職之前解開一個謎團了卻一樁心願,1972年河曲大旱絕收馬老甚至甘冒違犯當時國家統購統銷糧食政策的風險“濫用”軍權為家鄉河曲調撥外省紅薯乾120多萬斤,解民于倒懸,成為全縣老百姓口口相傳的佳話。有如此義薄雲天之舉者,到底會是一個怎樣奇特的人物呢?那次杭州登門拜訪去也匆匆回也匆匆,還草就了一篇記敘文章,比之于水字命的海元書記,戎馬一生的馬老命裡無疑佔據的是一個大大的火字!從小飽經戰火洗禮,現在90多歲高齡了仍然是個心中一盆火的軍人。訪談正題之外,我們自然少不得要特意提及馬躍栓,我講了躍栓導演午夜“篝火晚會”的故事,我也講了躍栓後來事業的中興與衰落,馬老沒有笑,也沒再說什麼,後來才知那時躍栓就已經遇到了生活難題,對於侄兒,他比我瞭解更多。當即馬老鄭重託付我關照一下這位下崗失業的他的愛侄我的老同學。回縣後我履行了自己的承諾,幫他辦理了早退,可惜為時已晚,不久後他就英年早逝。現在每當看到他給我那塊書房氈製造的累累燒痕,我心裡就會有一絲燒灼之痛掠過!少年英武晚景淒涼,為什麼會是這樣一個軌跡?我試圖努力從無序中尋找到規律,可每每總覺是剪不斷理還亂……

往事如煙,世事如棋,我的書房氈或許真的就是一方神秘莫測的喻世天書也未可知!

2017年6月14——21日追記于海南定安

重要標誌是那時十二三歲他就學會了抽煙,而且好像出手闊綽不差錢能夠買得起整盒的“洋旱煙”!作為農家子弟咱也不是孬種,哪怕裝也要裝出個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樣子不是?志氣所向也照例選擇了男子漢做派的吸煙。但我終因囊中羞澀不得不和同班大名杜寬的另一少年煙民股份合作,翻遍衣兜化零為整再合二為一,論支買煙再按股份煙,當年我們曾創造過一支香煙兩次抽、一支香煙輪著抽等多項記錄。我們玩吐煙圈比賽那是虛心向躍栓學藝偷藝,撿起躍栓扔棄的煙盒歸攏自己的“散裝”香煙那在主觀上可絕無冒牌作假之嫌。可老師無端阻礙我們立志成才當男子漢的步伐,沒收外加罰站都曾有過,江湖套路深,遇事需謹慎!為了裝派而又要避嫌,複雜心態亦如一首歌子裡唱的那樣:“活出個樣兒來給自己看”。我和杜寬兩個傻小子可是互相看。為了躲避老師追查同學舉報,從反特電影中學了個皮毛,隔三差五遠遠路程跑到附近一座公路橋下老地方去“偷食禁果”,日曬雨淋權當整出來一點點類似電影中的典型環境特技效果。人家馬躍栓是這樣寒磣嗎?人家吸煙根本就沒有風餐露宿一說,他的老地方就根本沒有離開老師鼻子底下的寢室,我黨白區工作的同志不就是講究一個越是危險的地方越安全嗎?我敢斷定他那時就受到過他大爹革命謀略的耳濡目染,單看人家掩人耳目的套路就明顯棋高一著,他的一個發明是在寢室裡炕頭上用被子蒙起頭來抽煙,這樣子暗箱操作封閉管理至少是煙霧管制不至於行跡暴露也不至於形成資源外泄浪費。連我這個近鄰好長時間都沒有覺察,當我正要虛心學習他這一先進經驗的當口,他那場駭人聽聞的“核洩漏”事件就遂不及防地發生了。時值半夜,全寢室14個夢鄉遊子一下都成了被動吸煙的煙民——他們被彌漫滿一家的煙霧給嗆醒過來,咳嗽聲不斷,比當下時興的霧霾還要可怕得多,有常識的智者馬上聯想到了一氧化碳中毒,可又時值盛夏,雖然“爐存火似紅”可畢竟沒有生過火啊!因缺氧而油燈如豆,因“霧霾”而能見度極低,那是我有生以來吸食的最“過癮”的一次“二手煙”,可影影綽綽臥榻之旁還有一人在蒙頭酣睡,這個鬧中取靜的傢伙就是馬躍栓!我在撩起他的蓋頭來時才意外發現,“煙源”就被包裹在他的被子裡——分明他的被子裡熱情過度而且還有星光閃爍。不好!立即推醒夢中人,大家七手八腳打開了逃生之門,馬躍栓終於走出迷茫理清頭緒,順手摟起來他的鋪蓋扔出門外,缺氧慢燃的棉絮一經室外補氧,呼的一聲火苗躥了老高,那是一次少有的火災事故,加上被驚醒的其他老師同學手提水桶風風火火前來救火相助,枕頭石窯前院子裡一時人滿為患,宛若一場熱鬧非凡的校園午夜篝火晚會——於是躲避老師也就變成了昭告天下,一場不時不節的沒來由“篝火晚會”,一堆頃刻間化為灰燼的嶄新被褥,一則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古老成語故事…… 人家馬躍栓臨危不懼做賊心也不虛,先自心虛了的倒是橋下之盟的我和杜寬,老也按捺不住爭取主動搶先坦白交代問題的衝動,可終因膽氣不足而自首未遂。好在我的那塊交叉疊壓在馬躍栓被褥下面同樣嶄新的書房氈雖然因為交叉不多又屈居在下而躲過一劫,但靠他那半邊還是被熏烤成了陰陽臉,像小姑娘半邊臉上長痘子,這“圖畫”確實夠個最新可怎麼看都不像是最美,它不對稱啊!為何但凡有涵養同胞左臉挨揍馬上要把右臉也調過去?無非就是追求一個對稱美嘛!我的同樣不是防火材料做成的書房氈這回之所以倖免于難其實就因為它躲在了下面,躍栓高高在上的被褥無意間充當了我書房氈的安全屏障防火牆。現在半個多世紀過去痛定思痛,仍然給我以警鐘長鳴的重要啟迪:無論做人做氈,低調是福呀!父親的異形氈破除連環計的特殊功能,也無疑對降低此次火災的損失程度起到了一定作用,其間的魔毯效應也應該是不言而喻的。最後事故調查真相大白,那天他蒙頭抽煙,大概因為學業操勞實在太累了,煙還醒著可這位煙民同志就睡著了,還因為是暗箱操作因不知情同學們就不可能伸出援手把著火煙頭掐滅在萌芽狀態,談不上什麼有備無患或者防患未然,結果就…… 呵呵作為友鄰我必須據實證明一點,此後他再沒有沿用在被窩裡蒙頭吸煙來躲避老師追查同學舉報,而改為也到公路橋下和我倆勝利會師了。這應該叫做吃一塹長一智還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但不敢武斷推定說他轉戰野外那一定就是借鑒了我和杜寬慣用的十六字方針“遊擊戰術”先進經驗。橋下三結義之後照樣休想位階平等,孔聖人有話: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我們這個“與老師捉迷藏小分隊”的老師依然非人家馬躍栓莫屬。有什麼辦法呢?誰叫人家是能買得起整合煙的真爺們呢!

二年就這樣一閃而過,我們小學畢業分道揚鑣,我和一等良民菅永賢考入了巡鎮中學而馬躍栓卻因未達分數線到了舊縣中學,我曾戲言人家上的依然是“縣”級中學而我們只上了個“鎮”級中學,命裡註定時時處處總要壓你一頭不是?我和永賢從此抱團取暖結伴而行,他們石墕村的家就成為我往返巡鎮中學路徑上的驛站,白吃白住了多少難以計算,可我的打狼簧叉同時罩著他的安全保護費我也分文未取呀?永賢後來當兵說不定還與拿著我簧叉“防左防右刺”練就的童子功有關呢!再到後來我和躍栓再次會師,不在哪個橋下而在河曲縣城——我們參加工作各自有了自己的單位。城裡鄉俗歷來各自為陣,各忙各的加上隔行如隔山,我們各自有了新的人際圈子,仿佛有點漸行漸遠了。馬躍栓這三個字再一次聳動我耳目是他事業上非凡成功的響動,這位當年書房上任都要搞三把火的“火神爺”在一個水利企業打拼有幸趕上了第一波改革大潮,憑著他的敢作敢為和寬泛人脈資源,他領風氣之先成為市場經濟的弄潮兒,而且果真無限風光在險峰,他成為河曲第一批(先不說是第一個吧)先富人物風雲人物。當年沙泉橋下三結義再度被我記起,那是出於好奇我想對這位元時代寵兒的成功密碼尋根問底查三代,那時不就分明蘊含了他些許敢為人先的端倪嗎?那時相陪我們玩“捉迷藏”遊戲的老師們終於在改革領獎臺上再一次捉到了這位淘氣學生,而且引以為榮!眼看著這位庶出官二代轉而另闢蹊徑向“富二代”進軍——不對,“富二代”這詞兒有所不確,因為他的父輩們無論官大(他大爹是正軍級)官小(他父親是村支書),都是僅憑工資或者工分吃飯,論富裕程度頂多能算是筷子裡面的旗杆,而躍栓的富名可就大了去了,不但大跨度超越了借整合買煙炫富的當年水準,而且也超越了重義輕利的他的長輩們!如果沒有後來那另一波改革大潮中的馬失前蹄被迫下崗出局,也許他就是個十拿九穩“富一代”了,可現實中哪有什麼“如果”啊?他的事業後來急劇衰落,小我一歲的兒時夥伴馬躍栓就這樣子積勞成疾積郁成疾——他患的是嚴重哮喘,這與他資深煙民的經歷肯定不無關係,以致不到花甲退休就意外英年早逝!永也忘不了我們倆2006年那最後一次的同學相聚,他氣喘吁吁地找到了我在縣政府二樓的辦公室,斷斷續續地要我幫他提前辦理退休手續以便獲得一點點生活資費買藥錢,原來他們的企業困難到已長期無工資可發,而他的日子早已是捉襟見肘。這個雪中送炭的忙我當然不能不幫了,說他和玉珠疑似官二代其實後來都未進入官場,倒是陰差陽錯我被命運推擠到了個半瓶醋政府官員位子上,躍栓要辦的事情不難,也正好就在我的管轄範圍之內,何況他大爹馬老先生不久前已經吩咐於我,特別還有一條不能拒絕的理由——我們是患難與共發小情深啊!咱家一息尚存的有限義氣說不定還是來源於人家少年躍栓當年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呢!看著他那變得不敢貿然相認的憔悴身影讓我不勝悲催,人生如戲哪!終於提前劇終落幕,你或許可以一時躲避過老師法眼但誰也無法逃脫命運的擺佈閻王爺的算計。就謹以此一童趣式溫馨記憶,聊作獻給這位少年玩伴老同學的小小紀念吧!但願他在天國那邊依然童心不泯!依然義薄雲天!依然……

二、“水深”的故事

可謂無獨有偶禍不單行吧,我的書房氈上演在劫難逃第二季,已經是我到巡鎮中學讀書以後的事情了。其時為1965年7月,我虛歲上升到15歲,而新結識的鄰居同學王玉珠也是小我一歲,按理也應該叫我一聲哥。和沙泉小學悠然見南山(那是我們村的方向)不同,巡鎮中學校門外是黃河波濤洶湧不舍晝夜,但我要說的“水深”故事不是指這。學校升了級別,環境換了風景,我們隨之鳥槍換炮,我們的班叫初34班,我們的宿舍叫西院學生宿舍五排五號。裡外間各住四個人——由十四變四,與沙泉小學一盤大炕人海戰術也不可同日而語,至少咬牙放屁你絕對不可以濫竽充數了。我們住在外間小炕,在家靠娘,出門靠牆,在無牆可靠的那個沙泉炕頭從東往西我為老二,這回有牆了反過來從西往東數我依然為老二,西面靠牆的是王玉珠,挨著輪到了我或說碰到是我,隔一個王海軍,最東邊還有個靠牆的何忠壽。很像按照姓氏筆劃排列但又不是,要真按姓氏筆劃“王”字相同可我的“文”字比玉珠的“玉”字要少一點啊,個中蹊蹺不言自明。雖然明顯“開疆擴土”鋪蓋之間不再需要交疊咬合而實現了“緊挨”,但父親比照閻老西窄軌鐵路為我精心打造的異形氈的存在依然具有現實意義,特別是面對初中同窗依然不可能苛求平等的嚴峻現實。馬王爺,馬王爺,沙泉馬爺完了就又接續了一個巡鎮的王爺——有什麼辦法呢?本該叫我一聲哥的兩個疑似官二代人物,人家們才是上下公認的爺。

無獨有偶,怎麼遇到的就都是比我小一歲的爺呢?

倒沒發現玉珠借助什麼搞特殊化的線索但他分明卻是個倔脾氣狠角色,比如玩棋吧——我和玉珠都有個課餘下象棋的愛好,在班上也算棋逢對手了,可棋如其人,玉珠下棋就比我狠得多:他輸了不讓你走人,非要扳回面子不可,這叫不到長城非好漢;贏了呢還是不讓你走人,他要贏個一醉方休,這叫宜將剩勇追窮寇。只有兩種情況下可以僥倖放你一條生路,那就是他贏累了或者遇到老師緊急傳喚——不知是否由於背景牆不同緣故,人家被老師傳喚的幾率遠比我要多。爺們玉珠的志向高遠前程可期從中可見一斑。果然後期他就水到渠成走進大學繼續深造,而我畢業打道回府去繼承祖業修地球也不會有什麼節外生枝,直到幾十年後老來交集我倆分久必合才又得以在河曲縣城相遇。這是後話。

但是這位爺也有很不爺們的時候,說來不該揭人之短,其實只不過是實話實說出一個所有少年郎誰都不可能倖免的小毛小病,就是晚上尿炕,玉珠是人不是神,後來被破格保送到工業大學去學描圖繪畫的他,那時就有一個隔三差五在被窩裡在睡夢中描圖繪畫的保留節目。對於14虛歲的孩子這不算什麼見不得人的勾當,且是我寫此文難以繞過去的話題。我是不得已而寫實不是輸不起幾盤棋而故意懷挾嫌報復,這一點有現場目擊者何忠壽可以出庭作證。我要實事求是聲明,就像馬躍栓自個兒蒙在被子裡玩火自焚,起初人家玉珠也只是自個兒蒙在被子裡不招誰惹誰,除了氣味傳輸並未對我這個友好鄰邦構成實質性威脅。可是——世界上怕就怕這“可是”二字——後來情況就發生了變化,像時下一句歌詞,忽一日堰塞湖就變成了決堤的海。而且這個現狀改變竟然與他的父親大名鼎鼎海元書記直接相關。忽一日,一個慈眉善眼的老頭(其實那時人家30

來歲吧)盤腿壓膝端坐在我們五排五號外間的炕沿上,他就是海元書記——那時是曲峪大隊的總支書記,認識他不是因為他治山治水有名而是因為他在我們炕沿上盤腿打坐已經不是初次。這回他把曲峪治水經驗直接推廣到了我們小小宿舍炕頭上,他給玉珠買來一塊塑膠布罩到床單上,就像曲峪搞養魚池用塑膠布防滲兜底那樣子。那也是一張魔毯,自從有了它原來的“堰塞湖”就變成了“決堤的海”,只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大概他沒想到這特殊材料的床單是玉珠的救星而成了我的剋星,他尿床相當於我尿床,他每天晾曬被褥的必修課隨之也就變成了我的必修課——我那曾經經歷火燒連營的書房氈又遭遇到了水淹七軍的現實威脅。而且和“火熱”相比,這“水深”更要人命還在於,由短痛變成了長痛,由明槍易躲變成了暗箭難防,責任不清到連目擊證人何忠壽都開始對我同室操戈起來,有一次趁我正在晾曬毛氈他一臉壞笑地湊前來虛心求教:“是不是這尿床也是一種傳染病?”一驚一乍就像現在人面對了禽流感,仿佛不撲殺我就不足以保障他自身安全似的。要知道,他可是隔三差五經常無償分享我黃蓧麥炒麵子的主啊,純乎翻臉不認人!豈止是個吃炒麵子,畢業時他甚至連我的可擕式黃蓧麥炒麵子專用小木箱都抱回他們雙廟村家裡去了,害得我現在文物外流三缺一,不過物質不滅哪裡收藏都是收藏,咱的好多國寶不是也跑到人家大不列顛博物館裡去了嗎?咱們國家不是也用無私外援喂飽過白眼狼嗎?最後忠壽落腳糧食部門說不定還與這“吃相”有所關聯!我之所以揭他老底,其實在抖落他吃相難看的同時,也著實欽佩他吃了人而嘴能不軟,人才哪!那時我甚至暗自懷疑過農民父親的“窄軌鐵路”異形氈創意並非萬應靈藥,巡鎮中學比沙泉小學鳥槍換炮也並非好事百分百,如果我的書房氈能像沙泉小學那樣疊壓在玉珠褥子底下哪怕疊壓一小半也該有多好啊,這樣它那乾淨的半邊臉因得人家防水塑膠床單蔭庇或許可以免遭塗炭!低調是福,若論本心,我寧當一次性烤鴨也不想當這無限期的落湯雞!床頭屋漏無干處,長夜沾濕何由徹?那時竟讓我落下一個絕非少年性毛病——失眠症,好不容易睡著了,又老要被四川大地主家的水牢噩夢給嚇醒……

默默忍受的是我的多災多難的書房氈,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亦如我們這個飽經患難又堅韌不拔的偉大民族!

在文革亂局之中,1968年底我們畢業離校,我回村務農,而同室居住的玉珠和忠壽兩個靠牆受益的同學則先後被推薦上了大學,一句古語就是如此應驗靈光!和忠壽好高騖遠學說洋鬼子話不同,玉珠著眼報效祖國著眼實業救國上了太原工業學院製圖專業,學有所長再度畢業後他就以稀有科技人才理所當然被分配到了當時縣辦最大企業機械廠擔任工程師,之所以沒有子承父業官二代下去,我猜想與玉珠務實取向有關,人各有志不能強勉:其次鐵定還與其父海元書記著意避嫌有關,那時他雖已重權在握卻“塑膠防滲”思維依舊,不可能入城隨俗做到“舉親不避嫌(賢)”。可玉珠畢竟已經是順理成章實現了鯉魚跳龍(農)門和鯉魚翻身,遠離了鋤禾日當午的毒日頭,正兒八經端坐在掛滿圖表的大辦公室裡描圖繪畫搞設計進行腦力勞動,這回的描圖原料當然也不可能會是別的什麼而是心血腦細胞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喜歡玩水玩棋的他這回又添了玩火的新本事,插在褲兜裡的手時不時拔出來指指點點,變魔術似的,一張圖紙,一通“老君爐”淬煉,一堆機械成品就被變了出來;而我這個人民公社新社員呢龜兔賽跑也沒閑著,我變成了玩泥巴的高手,春種夏鋤秋收冬藏,目擊證人還是那個吃過我黃蓧麥炒麵子後來又倚仗學英語反戈一擊成為巡鎮中學“還鄉團”(鯉魚翻身當了老師)的何忠壽,記得他曾不遠百里光臨寒舍看望於我,正值五月人倍忙時節——此處的“人”字難得單指一回我們農民,正如同我們老山溝子難得有一位城川大地方老同學光顧那樣!本該夾道歡迎,可他此行屬於微服私訪,進門不巧趕上勞累一上午的我正在草堂春睡足,躺櫃頂當床鋪,墊壓身下的依然是那塊他再熟悉不過的書房氈,擺放櫃頂邊的仍然是他更熟悉的黃蓧麥炒麵子——上學三件寶,只有打狼簧叉暫時下崗待業了。大概正由此氈和炒麵觸景生情吧,曾經懷疑過我身患尿床傳染病的忠壽進門伊始就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再次就我的書房氈變臉問題,向同病相憐也心存疑慮的我的父母“出庭”作證,為我鳴冤叫屈為我平反昭雪為我評功擺好。同學情,是真情啊!他和馬躍栓並非同學,那哥們義氣純屬自學成才呀!但願他的自告奮勇打抱不平與曾經吃過幾口我的黃蓧麥炒麵子無關!值得慶倖的是,農民父親為我量身打造的此魔毯該出手時就出手,終於再次保佑我置之死地而後生,在經歷幾年病病歪歪磕磕絆絆之後離土不離鄉,頂崗到本公社一個名字裡也含水的水泉小村校當了猴兒王代教,後來又晉升為民辦教師。再過兩年恢復科考取士,我以民辦教師身份考取了五寨師範,前去履職和就讀,我隨身攜帶的仍然是那塊水深火熱患難與共的書房氈以及另外兩件套,親親的魔毯,神奇的魔毯,待我恩重如山,扶我平步青雲,直至畢業參工也濫竽充數斗膽跑到縣城裡去再度與我此文的兩個發小主人公“梁山聚義”。

只是至今讓我納悶,玉珠這位響噹噹科班出身的資深工程師,為何在風頭正健之時急流勇退,最後毅然避實就虛選擇改弦更張調到經協委任職呢?經協委是後來順應改革設立的政府機構,職能上相當於是縣裡的對外經濟聯絡部,平臺似乎不小,也沒有遠離實業救國範圍,但少錢沒權很難施展手腳。印象中外交事業那就是馬躍栓那樣江湖客們的天職,一筆一畫一絲不苟的玉珠的專業較真秉性適任嗎?我的擔心很快隨著我們的頻繁互動而消失了。特別是他到任伊始的一個細節無意中給了我觸動,那是製圖專家新官上任所製作的第一張“圖紙”——他在自己新辦公室門口用水泥赫然澆築了一方永久性棋盤,讓我頓時聯想起蒼天如圓蓋世事如棋局的老話,我斷定他也參觀過延安窯洞朱總司令故居前據說是故居主人親手做就的那方沙石棋盤,不然他模仿偉人模仿得怎麼如此以假亂真呢?人在壯年,壯心不已!這個玉珠,還是那個玉珠!我打心眼裡為重新找回這個童心未泯初心未改的兒時玩伴而高興,我也不由對他能夠如此幾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而肅然起敬!兄弟相見一杯酒,象棋就是我們的見面酒,老弟兄倆一定要老將出馬再披戰袍一醉方休一回,誰勝誰負不在話下,重要的是共同找回當年甜蜜中略帶苦澀的那種感覺……

三、故事後面的故事

道路曲折肯定是農家孩子的專利,但是——又來了一個“但是”,因禍得福也是這個世界的規律之一。我在巡鎮中學一年多的近水樓臺蒙冤受屈(此後隨著玉珠長大類似事件再沒有發生過),終於演化成為我們兒時好友之間一場了無惡意的笑談和相濡以沫的情誼,情動於衷又理虧於人,下起棋來霸氣玉珠無條件放我一條生路的例外懷柔就時有發生了。後來我也曾把他的這些重大進步向他的父親海元書記當面陳情稟報過,那是已經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的事了,其時海元書記盤腿打坐的地方早已不再是巡鎮中學五排五號,也不是曲峪大隊和巡鎮公社,而是在河曲縣委的囍字大院——其時他剛剛升任了中共河曲縣委書記(同時還兼任著忻州地委和曲峪大隊黨總支兩個書記),而我呢,也正好趕上從五寨師範畢業回縣,是被分配到縣文辦工作的我在一次機關勞動中不失時機有意無意去攀高結貴套近乎(其實那時動機很單純,膽量來自於山裡娃與生俱來的百無禁忌)。沒想到碰巧就在那年即1975年底我被先借後調到了縣委縣革委辦公室工作,且隱隱約約獲知我的調動縣委辦領導曾經征得過海元書記的同意,言外之意關係我一生命運的這次工作轉換固然與機關用人的青黃不接有關與我的文字愛好有關與當時用人風清氣正有關,但或多或少大概也有一些人情關係蘊含其間吧。這話我信,因為十多年前在巡鎮中學他一手給我引來過禍水製造過災難,能不欠咱一個人情?應該說,玉珠和我,兩個農家孩子的兩個農民父親儘管在後續發展上分道揚鑣且尊卑貴賤是楚河漢界分明,以致使玉珠成了官二代我成了“農末代”,可是我還是始終為我的農民父親驕傲,堅信能夠設計出異形書房氈的父親和能夠創造出異質塑膠床單的父親都不失為玩轉魔毯的高手!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不曾想一段“逆緣”成奇緣,不打不相識的兒時交貧時交,在相隔整整10年之後又戲劇性轉場到了另外一處深宅大院!試想假如那時我這位少年友邦夜裡滴水不漏,假如那時就發明了類似尿不濕什麼的致使肥水不流外人田,假如那時我沒有尿不濕那樣的容人海量小不忍則亂大謀,那麼,我這個山裡娃後半生的命運抛物線還可能會是現在這副模樣嗎?多懸哪!好在生活裡沒有如果天助我也有驚無險。這樣一想豁然開朗,人生委屈,本身或許就是命運之神交到你手上的一份試卷哪!小孩子尿床算得了什麼?如果夢游放火中的馬躍栓有此特長,豈不就相當於自帶了一柄消災免難的水槍式滅火器?當然可惜生活中沒有如果。思路一順,一順百順,我書房氈上那些金黃色斑斑尿漬轉眼間幻化為一幅深藏天機的最新最美的圖畫!是“推背圖”?是“二維碼”?還是…… 而且驚喜之外有驚喜收穫之上有收穫,我得感謝玉珠在解決我書房氈“陰陽臉”不對稱難題上的及時成全,雖嫌矯枉過正,畢竟慢工細活,那真是畫龍點睛的神來之筆!重新展示這幅壁毯式行為藝術傑作,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多麼氣派的格局!

換了角度就換了心情,眼底無私天地寬……

順便還需提及一句,曾聽人講海元書記一輩子成于水也敗于水,從曲峪治山治水起家,最後一頭栽在縣裡一條引黃渠裡和一個懸溝壩裡,積勞成疾積郁成疾英年早逝,魂兮歸來,以致讓冒雨夾道迎靈的鄉親隊伍與天共舞淚雨滂沱,好像這就坐實了一個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典型例證,其實也不儘然。我要說的是,至少那時的引黃工程已經被現在的成功實踐證明是一個先見之明而絕不是什麼嚴重違背自然規律的蠻幹,如果上下齊心,引黃受益或許可以足足提早40年!40年,40年——40而不惑啊!

我借自己書房氈說事原想用輕鬆語言開開巧合人生的玩笑,逗大家樂呵,笑一笑十年少,借助笑聲神遊一回那無憂無慮的從前。 但人生是個單行道,想要回歸不容易。而且言多語失難免會觸碰到一些沉重話題甚至傷心往事,好在我們早已不再幼稚敏感。對於兩個發小我可以恣意調笑,對於發小的兩位長輩,我必須畢恭畢敬,他們堪稱是河曲的驕傲國家的功臣!

如同1974年春天開始我就有幸領略到一位巡鎮中學發小同學的父親海元書記帶領全縣人民改變命運的苦幹實幹,使我在工作伊始就遇到了一個好的示範;無獨有偶,前呼後應,在退位在即的2005年夏天,我趕末班車又終於有幸結識了傳奇人物馬驥良將軍——另外那位沙泉小學發小同學的大爹。我和馬老革命忘年交情的建立,源於想趕在我卸職之前解開一個謎團了卻一樁心願,1972年河曲大旱絕收馬老甚至甘冒違犯當時國家統購統銷糧食政策的風險“濫用”軍權為家鄉河曲調撥外省紅薯乾120多萬斤,解民于倒懸,成為全縣老百姓口口相傳的佳話。有如此義薄雲天之舉者,到底會是一個怎樣奇特的人物呢?那次杭州登門拜訪去也匆匆回也匆匆,還草就了一篇記敘文章,比之于水字命的海元書記,戎馬一生的馬老命裡無疑佔據的是一個大大的火字!從小飽經戰火洗禮,現在90多歲高齡了仍然是個心中一盆火的軍人。訪談正題之外,我們自然少不得要特意提及馬躍栓,我講了躍栓導演午夜“篝火晚會”的故事,我也講了躍栓後來事業的中興與衰落,馬老沒有笑,也沒再說什麼,後來才知那時躍栓就已經遇到了生活難題,對於侄兒,他比我瞭解更多。當即馬老鄭重託付我關照一下這位下崗失業的他的愛侄我的老同學。回縣後我履行了自己的承諾,幫他辦理了早退,可惜為時已晚,不久後他就英年早逝。現在每當看到他給我那塊書房氈製造的累累燒痕,我心裡就會有一絲燒灼之痛掠過!少年英武晚景淒涼,為什麼會是這樣一個軌跡?我試圖努力從無序中尋找到規律,可每每總覺是剪不斷理還亂……

往事如煙,世事如棋,我的書房氈或許真的就是一方神秘莫測的喻世天書也未可知!

2017年6月14——21日追記于海南定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